「如實知」→五蘊是無我
書籍目錄
「如實知」→五蘊是無我

「如實知」→五蘊是無我



Bg A4

   當每一個部份的「積聚」分解開來,不論是色受想行識的那一個部份都沒有一個「我」,如此就能從一切事物中拔除「自我」的錯誤觀念,所謂一切事物,即是指人類的身心。全世界都可以分解為這五個部份,純粹的「色法」,與「心」完全扯不上關系。理解這五個部份,即是理解全世界都不是「自我」。「理解」的意思是前面所講的「看清」,和所謂的「明白」是兩回事。

   如能專注去觀察思考那能拔除「我執」的「看清」,就必定能對這些事物不再動搖、不再產生欲望、貪愛或嗔恨,這才可稱為已「看清」這些事物不是「自我」的。運用理論的思考是不能拔除「我執」的,它只限於產生那相信這不是「自我」,如此而已。不像「看清」那樣能絕對的斷除「我執」。因此必須認真地學習戒定慧參學,才能拔除對一切事物的「我執」。

   現在,雖然我們已能理解萬物沒有「自我」,但卻仍舊是執取萬物為我的立身處,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清楚了解。構成這個世界的一個部份或人體的每一個部份,無論那裡都不是「自我」的,但依然是成為「我執」的立身處。其原因是來自「無明」所執取之驅使力,使我們執取,不能依據真理更深入的去看清真相。因此在這裡所應該實行的重要任務是在這五蘊中產生看清真相的智慧,以便實際的有能力熄滅無明。當真正的看清真相之後,他將看出沒有一個部份值得沈迷執著為「我」,那時「執取」將會自行破除、消失。雖然曾經在潛意識、與生俱來的本能,或什麼樣的執取,必定會馬上瓦解,因為這時他已真正徹底看清那曾經沈迷執著為「我」的東西,實際上是沒「自我」的。

   因此我們必須時常專注地觀察這迷執為「自我」的五蘊,這是佛陀最常宣說的卓越的教誨:「五蘊是無我」代表著佛教的精華和精神特色。因此我才喋喋不休地誘使你們對五蘊「積聚」產生興趣,也請別把它當成是戲言而拿來開玩笑,這是佛教的重要內容。盡管以哲學、科學或宗教的角度來探索,如能如實地明了這重要的內涵,執取將會被破除,各種欲望煩惱亦尋不到可依附的立足點,沒法再生起,苦也就沒有了。

   在此我們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平時不能看出這五個部份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原因?因為當離開母胎,張開眼睛看這世間時,我們不可能有智慧,必須要接受環境的教育,自己不會分辨是非黑白,也無從選擇,只得一味的接受。在周圍環境中有語言上、行動上的教導,也有來自親身體驗所理解的事物,這全都是周圍環境所給予我們的教育,不斷的向我們灌輸萬物都有「自我」。這些都是天性本能的推動力,內心在說有個「我」,稱為「我語取」,這是我在前幾天所講過的。我語取是與生俱來的,且每一天都在增長中。我們和父母親、朋友們在交談時,幾乎全部都充塞著你、我、他、是我、是這個人、是那個人,是主動者、被動者、我得我失,不斷在加緊束縛,加深「自我」的感覺。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生下來就被立名為阿超、阿仁等,是他的孩子、是他的孫子、是他的丈夫、是他的妻子等。周圍的一切都只是在指明有個「自我」,每一天「我執」都在不自覺中逐漸長。「我語取」在逐日沈重、增加,「我執」越來越沈重。當產生我執後,自私自利就隨之而生,它使人趨向於只顧自己的利益,從不考慮別人,然後就隨著這志向宗旨行事,以獲取利益,同時也在滋養著自己的愛欲、我執、我和我所有。

Bg R

◎當心境能夠看清世間,直到拔除妄執,那就不再對一切事物產生貪愛。
◎克服五蘊的方法即是培育智慧,來拔除「妄執」這個根源。
◎佛陀常常教導眾生去學認識五蘊,因為這樣才能夠滅除痛苦。

◎我們無法看清五蘊是因為一直地被教導「有我」、「是我」。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