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去取-2
論去取-2

論去取-2



Bg S2

   是故什之所譯稱最者、以有四哲為之輔佐故耳。所以說鳩摩羅什所翻譯的經最好,因為有四個弟子幫忙輔助啊!四哲我們剛剛介紹過了就是他四個學生。
   觀師有言。取其文不取其意。斯言有由矣。這觀師就是澄觀國師,他有言,怎麼樣?取其文不取其意。斯言有由矣:這話他一定有一個理由的。
   設或此方有過老莊之言者。肇必捨此而不顧矣。假設這裡有甚於老莊言論的,僧肇一定捨了這些顧忌。
   由是觀之。肇之經論用其文者。蓋肇宗法華。由此了解僧肇之論說的文体。蓋肇宗法華就是怎麼樣?就是僧肇的宗旨一定以法華為宗;就是依《法華經》為他的根本,來論那肇四論。
   所謂善說法者、世諦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這幾句話你就很清楚,原來佛菩薩、或者善說法,「世諦語言」就是跟世間法的這些語言。「資生業」是他生活的一切活動。善說正法者一定怎麼樣?一定皆順正法,一定不會去做不對的,一定很清楚、很清淨的。所以我們看他的法、看他的行為、看他的思想等等就清楚了,一定隨順這個正法。
   乃深造實相者之所為也。「深造實相」就是一定要清清楚楚的證到實相;深造實相就是開悟者一定具足,開悟者他才可以具足這個世諦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所以《佛說四十二章經》裡面說:沒有開悟的人,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前幾天我拿書給天月看,在還沒有開悟之前,不要相信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想法不可信,是危險的,到開悟之後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思想、意見。


   圭峰少而宗鏡遠之者。少:就是圭峰禪師在賢首宗裡所表的法,是我們很少人能夠了解的。而《宗鏡錄》就是由延壽禪師他所著的,他裡面的境界我們更難以捉摸。「遠之」就是更難以捉摸,要是真正在祖師的法裡,你的智慧沒有辦法去明白,所以才必須要藉重世諦語言資生事業等等來引導你來了解佛法,所以學佛是要有一個跳板;直接深入佛法、去學禪宗是沒有辦法的,要先打好基礎,慢慢的才可以開慧。
   孔子作春秋、假天王之令而行賞罰。孔子他作春秋對各朝各代都很清楚的記載。孔子假天王之令而行賞罰:就是你看那個天子處理朝政,他一定要賞罰分明才可以指導整個國家的這些政令。
   二師其操法王之權而行褒貶歟。澄觀國師和圭峰國師他們二師前面所論的這一些。操:就是把持。把持王權的這一些人他都是用「權力」、用「利益」來做賞罰、行褒貶。那佛教是以「德」來服人,它不同在此,佛教不用權力來指揮眾生而是用德,用德來感化眾生,這種是不同的,所以「出世法」跟「入世法」的不同就差在這裡。
   清涼則渾融法界、無可無不可者。清涼國師他所講的道理,就是《華嚴經》的道理,是怎麼樣?是渾融法界,包含整個盡虛空遍法界的,它的道理是無可無不可的;所以 也可以,也不可以,可以是有緣就可以,沒有緣那也沒辦法,所以一切就是隨應眾生的因緣,而祖師不做主導者由眾生自己決定。
   故取而不取。是各有所主也。你要不要是你自己決定,不是我決定。所以我說:你要來聽也可以,不來也可以,我們不打電話也就是這個道理。一切因緣你做主我不做主,我都可以,因為我沒有罣礙!那因為眾生有罣礙,所以要尊重有罣礙的那一邊,你學佛了之後要謙讓,人家有意見,我們就要聽別人的!


   故余於法華見觀音三十二應。所以我(憨山大師)看《法華經》裡面的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裡面。
   則曰應以婆羅門身得度、即現其身而為說法。婆羅門是印度語,指神教。這菩薩可以應變成外道,他可以到神道去教化眾生,慢慢把他導引到佛教裡,先給你打基礎,所以菩薩之精采在這裡。外道的領導者,他也在表一個法。我們要講清楚菩薩的境界是菩薩的境界,但是你學了正法之後你要了解是跟非!菩薩的境界不是表相上看得出來的,不是我們意識心可以去體會的!那是菩薩的境界,你要有菩薩的境界才可以,你沒有你還是不要嘗試,不然很麻煩!你還是回歸到正法裡面。
   至於妙莊嚴二子則曰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羅門法。且二子亦悔生此邪見之家。這裡就是說,妙莊嚴王的兩個兒子因為父親深信外道……等等,執著婆羅門法,所以才有菩薩要到那個境界裡去教導眾生啊!既然到了裡面也有人會怎麼樣?悔生:就是後悔他生於邪見之家;這裡做一個比喻,這婆羅門法就落入到什麼?婆羅門在印度是屬於鬼神教,有很多很多的鬼神。這婆羅門當時在印度,主要掌握神權,因為古印度當時用神權來治理人民,他還怎麼樣?占卜、卜卦,壟斷整個文化跟報導,那種宗教氣氛裡面,社會中的地位是最高的是祭師,人們都以為是神啊!所以稱婆羅門就是階級中最高的。佛法就是要抽離這一些觀念等等,到最後面要怎麼樣?「要相信這宇宙唯有你的心是一切主宰者」,這是最重要的地方。


   我最近去看了一塊地在涼山再過去一些,那地主辦了一個親水公園,前面一個石頭寫了「以馬內利」,我說:「你是基督教徒」,他說:「你怎麼知道?奇怪,你這個法師怎麼知道以馬內利是基督教的?」,「我以前有個學生跟我學國畫,他是以馬內利,他跟我講我才知道他是這個教團裡面的。」,他有個女兒出家在紫竹林精舍當女尼;又一個老師出家當比丘,雖然他是基督教,那時候他知道我學佛,每年過年過節都會拿禮物來送老師,所以我才知道。
   那一天他很誠意請我吃素食,其中有一個潘議員還有另一個縣議員,飯吃到一半,我說今天大家不要客氣客氣,有什麼問題可以問,什麼也可以論,也可以辯,都可以。他就提出很多問題,後來我暗示他一下說:「ㄟ,你這飯是自己吃,還是上帝給你吃的」他說:「當然我自己吃」那就對了!有時候點一下就讓他想一下,這個就是一個過程。碰到什麼問題你要 ……,說法你要能夠有智慧點到就好了,講太多也沒有用,點他一下「理」就可以了。

   蓋此方老莊、即西域婆羅門類也。這裡就把老莊比喻成讓一般人感覺就好像那個婆羅門教,類似那種說法!
   然此剛為現身說法、旋即斥為外道邪見、所以剛來現身說法,隨即就有人說為外道邪知、邪見,有的人會以為如此啊!
   何也。為什麼呢?
   蓋在著與不著耳。就在於你懂不懂?你了不了解?著與不著耳就是你了不了解啊!你有沒有深入?


   由觀音圓通無礙、則不妨現身說法。他這裡跟你說觀音圓通就是什麼?圓通就是觀世音菩薩所表的法是耳根圓通。你耳根要是真正能夠圓通,一切就無礙,那就可以現身說法。你的法圓滿就可以通達了,所以我們把《道德經》講解完,你看我講的法是不是圓融了?你就不會認為它是外道了。因為見深則深,見淺則淺,一切是在知見上,是講的那個人他了解到哪個層次,這個是比較重要的。
   由妙莊深生執著、故為外道邪見。所以事實上,以妙莊嚴王來作比喻都是自己所生出來的這些執著,由那個識心所建立的。一切一切聖人所說的法都是講人心的問題,事實上這些都是應身菩薩他表的法;都是要教導眾生一切一切一個階梯、一個階梯慢慢起來的,一切都是佛法。所以我才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就是心法;心法就是很微妙的心理學;佛法也就是很微妙的心理學。
   是以聖人教人、但破其執、不破其法。重點在這幾個字,我教了老半天,就要教破你的執著,不是說你那個法不對。我看你這個人執著在錢裡面,我就叫你在錢方面要放鬆一點;你這個人太銳利了,我就叫你藏一藏;你這個人喜歡輕諾寡言,就叫你穩重一點。是針對你那個執著來破你,不是在破你那個法而是在破你那個執著。
   是凡執著音聲色相者非正見也。這就是重點!你今天為什麼還在六道裡面,就是執著在色身相裡;喜歡聽好聽的、喜歡看好看的。非正見也,要是法沒有講到這一塊,都不是正法。正法就是在破你的執著,所以我才說:佛教的核心是什麼?「斷除執著」四個字而已,學佛就在學斷除執著。你沒有執著,你就是佛菩薩,虛空法界一切任你遨遊。


   講到這裡有沒有問題?很重要,我告訴你這裡就是佛法的全部!為什麼?佛告訴你了「眾生皆有如來德性,唯有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就是因為妄想執著,你才不能成佛。你不執著了,那你就具足了,你現在有妄想執著才叫你念佛!你現在道理懂了,你要念佛。念佛來叫你不執著、叫你沒妄想。所以,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一切就具足了,是最簡要的方法。
   弟子………,問論去取倒數第三行,妙莊深生執著、故為外道邪見?師父:這裡的妙莊深生執著,就是指所有用識心的人所講的一切法。妙莊不是指某一個特定人而是指所有識心,包括所有的經論、所有的道理,你要是落入到識心裡面一定會產生執著。

   憨山大師做很多的比喻,不要落入字面上,有的時候通達語義比較容易了解。又一般人都落入識心上表達的註解,你要沒有真實的了解佛法,通常會落入識心上的一種意識心的註解。以意識心表達出來的一定落入深生執著,而以為自己巧妙者、自己懂了、自己的識心以為懂,都落入深生執著。所以你看,教你們看祖師的書就是叫你們不要落入這個地方,祖師的書不會落兩邊的對待,他是通達的。

   一般沒有開悟的人,一定會落入到一邊,不是執善、就是執惡、執有或執無都是落入兩邊,一定要中道,不落在執著裡面。所以你落入深生執著就故為外道邪見。識心上的東西不可相信,要相信那個理,事理要通達。後面我們會講到,佛啊!最厲害的是「事理通達」,事也通達,理也通達。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