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行本
論行本

論行本



Bg 2

 論行本﹍ 憨山大師註文

   原夫即一心而現十界之像。我們的一心可以現十界之像,在法界裡面四聖六凡。
   是則四聖六凡、皆一心之影響也。豈獨人天為然哉。所以一心已經包含四聖六凡了,怎麼可能會唯獨人天是這樣呢?
   究論修進階差、實自人乘而立。就是一切一切我們的修行,或者位階的層次,事實上都是由我們現在「人」這一道而立、而開始的!所以說你現在就可以決定你的升或是沈,你要上去或是墮落完全在你這一世來決定。
   是知人為凡聖之本也。我們現在這個人身成凡成聖,就是由現在開始;你現在就是一切的根本,在你這一世因就開始決定了果!
   故裴休有言曰、這個裴休是誰呢?他過去在唐朝當過宰相,他這個人很聰明,精通書法,他擅詩文,所以你看《圓覺經》的序就是裴休寫的,我抄過他的文章。裴休字公美,唐代河內人,進士出身,對佛教信仰相當虔誠跟禪宗有深厚的因緣。裴休在禪宗史上跟當時的龐蘊跟白樂天…… 他們這些居士都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他有了相當成就的時候,他兒子年紀輕輕就中了狀元,皇帝封他當了翰林。裴休不希望他兒子少年得志,就把他送去出家,並且寫了「警策箴」字字句句都勉勵他的兒子精勤向道不要荒廢。
   他送兒子出家,他兒子心裡想著:我是宰相的兒子,住持派我去挑水給這些和尚喝,你們喝得下嗎?那個時候住持就告訴他,宰相的兒子有什麼了不起?老衲靜坐一須彌就可以化掉你所有的功德,意思就是清淨心就可以承化你一切的功德。所以你看裴休真是不簡單,他兒子中了狀元不讓他當官、而叫他去當和尚,裴休還給兒子寫了偈:

   含悲送子入空門,朝夕應當種善根。
   身眼莫隨財色染,道心須向歲寒存。
   看經念佛依師教,苦志明心報四恩。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間天上獨稱尊。

   你看「忽然」用得很好,裴休的文章真是寫得好!人間天上獨稱尊。忽然就是開悟了成了人天師!佛就是天人師;可以當人、當天人的老師。人間天上獨稱尊,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那不是佛嗎?你看,很精采,所以我說裴休不是普通人,他一定也是菩薩來的,我們把他簡單的介紹,你就會知道歷代的這些祖師大德都是有一套的。


   鬼神沈幽愁之苦。鬼就是幽幽愁愁的,所以你看一個人心術不正,幽幽愁愁的那個就已經開始落入鬼道。所以叫你們心要清淨、要正,你就不會落入鬼道。你幽幽柔柔的、心沈沈的、拐彎抹角的,這都是幽愁之苦。鬼就是落入那個幽愁之苦。
   鳥獸懷獝狖之悲。那鳥獸就是指畜牲道,畜牲道的心都是懷獝狖之悲,獝狖就是惶恐驚嚇那種,像猴子那種心,又恐慌又驚嚇。你看那鳥,我們人一有動作那鳥就飛了,一驚嚇就飛走了。所以鳥獸沒有什麼智慧,牠們的智慧很低就是這個道理啊!
   脩羅方瞋。教你不要恨人家,有「恨」你就會落入脩羅道裡面,脩羅 有瞋心,所以不要「瞋」,你就不會墮入脩羅道裡面,你不要有瞋心就要把你的「爭心」去掉,不要用鬥爭的心處理事情。
   諸天耽樂。天人沉浸在快樂裡面,天上很快樂的,這一快樂就不會修行了!不曉得原來還要再多學學一些工夫啊!天人以為那個快樂是最根本的,所以耽誤在那一種快樂裡面。
   可以整心慮、趣菩提、慮就是謀思的意思,我們可以思考。心可以思考,可以趣菩提;可以走向覺悟的心,可以參究、可以反省。
   唯人道為能耳。只有我們現在當人的時候可以修行,因為人在這個娑婆世界;娑婆是印度話,翻譯過來叫堪忍,唯有你現在在人道堪忍可以忍受一下痛苦,也可享受一下快樂,快樂痛苦在人道裡面可以嘗試到,嘗試到你就可以提升你那覺悟的心!所以唯有你現在當人的時候可以,你要趕快修啊!
   由是觀之,我們由此來看。
   捨人道無以立佛法、不在人道你就沒有辦法入到佛法裡面,唯有當你痛苦時才會想出離、才會學佛、你才會習慧要離開那個苦,想追求佛法的根本。這時候才慢慢導入宇宙的實相來告訴你,唉呀!一切都是你那一顆心所展現出來的。
   非佛法無以盡一心。一切一切都是佛法!講這樣比較快,所以我說:你要是真正通達佛法,誰是佛教徒?一切眾生都是佛教徒!不管你是什麽教,你都是佛教徒!為什麼?因為你有心。佛教就是心教,這樣就包容一切了!哪一個不是佛教徒?螞蟻也是佛教徒,老鼠也是佛教徒。我那精舍有一隻老鼠現在把她養大了,不趕牠也不甩牠,一天到晚自由進出,牠都不怕我,燈一打開牠照樣進進出出!你看眾生的靈性,你一趕牠就躲,你不趕牠就膽大起來了!牠想要吃垃圾桶的東西,就大搖大擺的;吃飽了又大搖大擺的走出去!那邊給你留下一點糞,這邊也給你留下一點糞,進進出出,牠看過你好幾次了。所以你看這眾生都是有心,心就是靈性。所以佛教就是一切眾生的教。


   是則佛法以人道為鎡基。鎡:就是用鐵做的,用來開挖土地的農具。代表人道就是一切的根本、可以開發你靈性一切一切的根本;人道就是學佛法的根本,讓你往上提升的根本。
   人道以佛法為究竟。一切法的道理是通達的,佛法「事、理」是可以圓融的。
    故曰、菩提所緣、緣苦眾生。我們有這個覺性就會生出這個緣;這個緣可以了我們這一些苦難的眾生,你結了佛緣將來就是成佛。如此告訴我們的是哪一本經?是《法華經》「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你種下這一因,你將來就成佛。《法華經》告訴我們將來成佛!問題在時間而已!必定成佛!為什麼?唯有這條路只是早晚而已。
   因為你的智慧將來一定往這一方面來才可以出離,你到天上享福再下來當人的時候,過去你所做的業力來考驗,那痛苦一來你就想要出離,智慧一生出來,耶!開悟了,那你就成佛了!就這個樣子。

   若無眾生、則無菩提。你看,若是沒有諸位就無菩提可講,人沒有覺性,我們談什麼都是多餘的啊!你們不來聽,我講還是白講。所以一樣的道理,師度徒、徒度師,都是相對的,一定要相互對待才能夠成長!所以「佛佛道同、是法平等」就是在講這個道理。什麼是「是法平等」?我講你們聽,將來就有成佛的因果。那我現在為什麼講?是為了我能夠有成佛的「德」而講。一樣的道理,將來你們講給別人聽,也是這樣代代相傳,這是一個過程。所以我說:現在你拜人,將來人拜你,這個就是因,諸佛都是 從人家的腳底下上來的。佛就是從最低處而來的,這樣講比較快。
   此之謂也。所言人道者、乃君臣父子夫婦之間、民生日用之常也。你們來我就告訴你,你心要柔啊!家裡面先生孩子你要照顧好,日常起居你要 打理好,就是將來你成佛的一個根本!
   假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識不知、無貪無鏡、如幻化人。競:就是強爭逐的意思。假如所有人要是能夠不落入識心不落入知見,教你無貪無競。如幻化人:行所無事教導眾生不執著。
   是為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即此世界為樂之國矣。你看諸位不就是上善人俱會一處嗎?是啊!以小見大是通達的,每一處都是!這就是世界極樂之國。你現在就是在極樂世界了!所以你一定要讓自己的智慧一直成長啊!
   又何庸夫聖人哉。庸:就是用的意思。就是何需這些聖人,你自己要是能夠做,看清楚了,何需用到聖人來?不需要!聖人之所以來,為什麼?就是要把你慢慢提升、提升,一代傳一代,來告訴你原來這是一場夢。如幻化人,幻就不是真的。所以虛雲老和尚給自己取一個名字叫「幻遊比丘」。幻遊就不是真的,虛雲老和尚就告訴你了!


   奈何人者、因愛欲而生、愛欲而死。我們人從哪裡?就是從愛欲而生、從愛欲而死。
   其生死愛欲者、財色名食睡耳。其生死愛欲者都是由財色名食睡,而生生不息,從這裡來的。
   由此五者、起貪愛之心、搆攻鬥之禍。搆:交錯密合而不潔叫搆;就是很複雜的,大家勾心鬥角都是從這些根本引起的。所以叫你直心、直心就不會落入搆攻鬥之禍。
   以致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先王之賞罰、不足以禁其心。雖然君臣有賞罰;上下都有賞罰,還是沒有辦法滿足他的心,他還是要貪!他還要賺外快,沒有辦法啊!就是這個道理!
   適一己無厭之欲、以結未來無量之苦。無厭:就是貪厭不足。你現在的一念心就結下未來無量之苦。勸勉你不要進去你還要進去,那也沒有辦法!你那一己無厭之欲,就結下未來無量之苦。

   是以吾佛愍之曰、諸苦所因貪欲為本。這人實在都是因果。我今天碰到一位舊人,他父親跟我是舊識,我記得我剛創業的時候認識他父親;他父親姓游,開了一家食品公司,他們公司的商標是我設計的。我記得我二十五歲那時候認識他父親,他父親創業得早比我有成績,我幫他公司做很多企劃案,他做麵包、食品,那時候我第一個提出來叫他做整個高雄市全部的市場調查。我請二十個工讀生幫忙做企劃調查,每一區都填表調查,早餐店一天的量每天肉包賣幾個、菜包賣幾個,二十天的時間把全高雄市每天早上的供貨量精算出來。我分析他市場的佔有率有多少……,那時候跟他配合得很好。一路他也很照顧我,也帶我到處吃喝玩樂。後來他兒子告訴我他母親也出家了,二年前在宏法寺。

   你看這因緣就是這麼巧,他母親為什麼出家呢?我很清楚,因為他的先生怎麼樣我最清楚啊!所以就聊起來了,本來我跟天月去西子灣,我看這面孔很熟我也不敢認他,後來想了很久,雖沒有把握還是要天月去問那個先生,問他是不是姓,阿不拉》;「游」姓日本話說 “阿不拉”。他一聽到 “阿不拉” 作麵包的,就轉頭過來,一對眼就聊開了,我才知道他母親最近出家了,所以一切都是因緣。一定都是有因有緣的,沒有突然的。你說:我忽然跟人家打一架,過去生就打過了,現在那個因成就了,所以我說一年多前我們在講這部經的時候,我說不是小因緣而是大因緣就是這個道理!一定都有因緣的!你來聽經不是沒有其因緣!都是有緣的,你當我的徒弟也都是有其因緣的!所以這裡就告訴你。

    是以吾佛愍之曰,這個愍:就是可憐我們,「可憐愍者」我們眾生跟佛的心體是一樣的。只因妄想執着!所以諸苦因貪欲為本。我們都是因貪欲而來才會受苦的。


   若滅貪欲、無所依止。你要是沒有貪欲無所依止的時候。
   故現身三界、與民同患。你就可以怎麼樣呢?現三界之心,你的心可以到三界裡到處去現身。民:就是一切眾生的意思。因為佛跟眾生的心體是一樣的,那個佛性是一樣的,所以就可以跟眾生同患,患:就是入到六道裡面去救離他們。去叫他們出離,度眾的意思。
   乃說離欲出苦之要道耳。佛就是告訴我們:你要趕快成佛,重點在於你有貪瞋痴的心;三心了不可得,你離開它你就可以成佛了!告訴你就這麼簡單。貪瞋痴沒有了你就是佛!佛沒有什麼秘密。
   且不居天上而乃生於人間者、佛為了要開示我們,他成佛就不在天上,他就到人間來。
   正示十界因果之相、正確的來開示我們十界的因果道理從哪裡而來。
   皆從人道建立也。都是由我們人道開始成就佛道的,你做惡你就墮落三惡道;你做善將來就升天。你不思善不思惡你就成佛!
   然既處人道、不可不知人道也。所以我們才知道,哇!現在要好好的把握!你一切的作為就決你將來的去處!一切你是主人!
   故吾佛聖人不從空生、故說佛聖不是從虛空中而生的,他一定要示現跟我們一樣。

   而以淨梵為父摩耶為母者、示有君親也。以耶輸為妻、示有夫婦也。以羅侯羅為子、示有父子也。羅侯羅就是佛的兒子,他十五歲出家。在很多經典裡面,像《阿彌陀經》裡面也有羅侯羅。「耶輸」全名叫做 “耶輸陀羅” 就是佛的夫人,父親是淨梵王,母親是摩耶夫人。這個就是佛來示現,從人道來示現,告訴你人可以升成佛,就是示現跟我們一樣。
   且必捨父母而出家、非無君親也、割君親之愛也。棄國榮而不顧、國榮:就是他可以當一國的國君。他雖然是王子、將來的儲君,可是他不願意當國王。
   示名利為累也。即使當到國王之後還是會為名利所累!
   擲妻子而遠之、示貪欲之害也。你看都在表法啊!每一個祖師不都是這樣!一定要演這一齣戲,不然你說怎麼辦呢?示貪欲之害;告訴你,你不這麼做你沒辦法清淨。
   入深山而苦修、示離欲之行也。我出家之後跑去池上躲三年,那不是也演這一齣戲嗎?一定要這麼演的啊!將來你們也要演,一樣的你跑不掉。


   先習外道四遍處定、示離人而入天也。先學習外道,一貫道他們學習將來是上天、基督教也都是上天,外道示現的都是上天的都是上天。四遍處定是前面所講:一、空無邊處定。二、四無邊處定。三、無所有處定。四、非非想處定。就是在表示離了人道以後入天的境界。
   捨此而證正遍正覺之道者、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一個正覺,正覺之法!那個才是真正的佛道!
   示人天之行不足貴也。人天還是不夠究竟的;不足貴就是不夠的,一定要達到最究竟的,成佛之後的那一個智慧!
   成佛之後、入王宮而舁父棺、成佛之後,佛就入王宮而舁父棺,舁:是抬的意思、舉的意思,抬父棺表盡人子之道。
   上忉利而為母說法、示佛道不捨孝道也。在告訴你佛成佛之後他還是盡了孝;抬父棺,再為他的母親說法,在展示盡孝道。
   依人間而說法、才告訴你依人所問,佛為什麼說法呢?有人問,佛才說法;沒有人問,佛就沒辦法說法。一切法都是為解決每一個人的問題!
   示人道揚趣菩提也。揚就是發揚,趣就是走向。走向這個菩提道,覺性的道,叫你覺醒過來。所以佛教就是覺醒的教育!
   假王臣為外護、示處世不越世法也。王臣就是他周遭的人,要成為外圍的護法,來表其示處世不越世法也有一個長幼尊卑的過程。
   此吾大師示現度生之楷模、吾大師就是佛,佛來示現度眾生,這些過程的一個模式、一個標準,大家都是佛的弟子!所以我們皈依之後就是佛的弟子,而不是誰的弟子。你只要皈依一次就是皈依了,不要重複的皈依。
   垂誡後世之弘範也。垂誡:就是告誡,後面的人你應該這樣來學,這樣來弘。弘範:就是要學也要當榜樣,你要以身作則自己去做。範:就是成為榜樣,榜樣就是要自己去實踐!
   嗟乎、吾人為佛弟子、不知吾佛之心。你當佛的弟子又不曉得佛的心,那你 ……
   處人間世、不知人倫之事。處人世間、不知人倫之事,那你在跟人家談什麼佛法呢?
   與之論佛法、你跟人家談什麼佛法?所以叫你們先從做人的根本開始,這個打好基礎,你才可以知道什麼是佛法,原來佛法就是在講我們心的作用!我們要從謙虛柔忍開始。


   則儷侗真如、顢頇佛性。瀧侗真如:就是混同無分別、混雜在一起。就我們的心 ……,真如是沒有分別才可以現出我們的一切。你可以現出我們的一切。這個顢頇就是糊塗,糊里糊塗。顢:就是目不明。「頇」就是粗,也可說是匿情相欺,糊里糊塗,人倫都不知道了,那論什麽佛法?你根本連那個如來真性也不曉得,然後你也糊里糊塗說要談佛性。
   與之論世法、則觸事面牆。理不通達叫觸事面牆。你說:我可以煮很多好吃的菜……,結果你煮不出來,菜端不出去也沒有用啊!所以事跟理一定要通達。所以我說:「理可頓悟、事須漸修」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現在把理慢慢通達,將來我們要做很多事。
   幾如檮昧;檮昧就是闇昧無知,不曉得的意思。
   與之論教乘、以為教乘就是像枝葉一樣而不是根本。所以一定要知道佛法是什麼?基礎是什麼?你通達了你就可以瞭解真實的佛法!
   則曰枝葉耳、不足尚也。前幾天跟天月議一個概念,我說:某人她在電話中講了很多枝葉葉的問題,我就把她的想法拉回來,「根本」不在那些枝枝葉棄,問題在於該不該打電話,而不關於它裡面的內容。她打了那個電話、根本就是疑心;那内容等於這個枝葉,對不對?那枝葉就不足奇。管她電話講什麼內容,她打了這個電話就代表她疑心,那是不是就找出根本來了,就是疑心、就想要掌權、就想要不清不楚,所以我不敢請她辦事。從哪裡看到?第一次我們認識她的時候,看到人就發名片!她根本不是要來學佛,她是來做生意的,今天就藉這個機會把它講清楚也是一種教 材啊!看到人就發名片,我就知道這個人不能用!

   上一次天因在佛像要開光儀式時,那一餐天因拿兩仟塊給她辦,那是他個人可以;我們是公開,帳要透明要清楚!她那個帳不清不楚,小錢都這樣那大錢我敢交給她?所以從小事可以見大,要有這個智慧;不能用就不能用,小錢就給她機會考驗她,再給她管大錢那還得了!這個就是試用期!藉事在論理,就是要叫你懂得這些道理。那也感謝這些人讓我們有機會認識這些事,也算是好事啦!她來演給我們看。

   與之言六度、則曰菩薩之行、非吾所敢為也。在人道,我們來學習六度,就是在學習菩薩道。事實上大乘佛教就具足了菩薩的行為,所以我才說:在大乘佛土裡,你不學大乘法,你學小乘法?你為什麼要倒退?我問你這句話你看有沒有道理?大乘跟小乘人說菩薩道,他說:非吾所敢為也,不是我敢做的。
   與之言四諦、則曰彼小乘耳、不足為也。不可以啊!四諦:就是苦、集 滅、道。那是小乘人所修的法,我們在中土裡應該要學大乘法,小乘法不足為也。


   與之言四禪八定、則曰彼外道所習耳、何足齒也。所以你跟他講這四禪八定,人家會說這個是外道所習的。何足齒也,「何足」:就不需要論了嘛!那事實上我們行菩薩道一切都要修行,為什麼?這六度裡面也有禪定!一樣的道理,它已經涵蓋了這四禪八定了!
   與之言人道、則茫不知君臣父子之分、仁義禮智之行也。他這個都不懂了,你再跟他講這些仁義禮智那更不可能!
   嗟乎、吾人不知何物也。然而好高慕遠、動以口耳為借資。我們都不曉得這些基礎,那你好高慕遠。口耳為借資:就是有些人他理論講了老半天,經典講了老半天而人道的根本卻做不到!就像現在的這些法一樣!講 “如來藏” 可以出十本書,你叫他靜坐一小時他做不到。真的啊!你叫他打坐兩小時三小時他做不到!他「如來藏」可以講十幾本書,印得滿街都有,自己做不到你要怎樣勸勉人家呢?所以要知行合一,不要好高慕遠,不要落到那個口耳。口耳:就是指理論,你應該要實際去做。你不要用口耳來當一個借資;借資:就是藉這些理論來講,沒有用的!你應該去實踐。 

   竟不知吾佛教人出世、以離欲之行為第一也。離欲之「行」:這個行字 就是叫你要實踐、你要做!佛教我們跳脫輪迴,離開貪欲是第一要務,這個最重要!
   故曰離欲寂靜、最為第一。所以說離欲望得清淨心,教你清淨的法才是最重要的。
   以余生人道、憨山大師說他自己生在人道!
   不越人乘、故幼師孔子。也不越過孔子教我們基礎,幼時也學習孔子這些做人的基礎啊!人乘的基礎。
   以知人欲為諸苦本、知道我們的欲望都是諸苦的根本!所以一定要怎麼樣啊?
   志離欲行、立下決心離欲行,就是欲望要慢慢的淡!要淡然!
   故少師老莊。所以比喻年幼時學習孔子做人的基礎,而少壯之後便學習老莊!老莊教我們要再提升起來,從基礎要進入中學了!那老莊教我們什麼?
   以觀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清楚的知道這三界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所現、所變,所有一切的法都是識心在作祟的。
   知十界唯心之影響也、這十界都是唯此一心之影響,也就是指我們的思想,思想影響我們一切的作為!思想很重要就是在這裡。

   故皈命佛。皈就是回也,回到我們內心世界的覺性裡面,佛即覺性也!這個佛性就是我們的根本。我們自己是佛!你自己要皈命自性佛。皈者要回到你自己的佛性裡面。你要皈到哪裡?你要皈命誰啊!你自己就是佛!你本具的佛性!你為什麼不回到自己的佛性裡面?你找外面的佛有什麼用呢?這幾個字很精采,你不要往外去找哪尊佛而要回到你生命裡的這一尊佛!妄想執著去掉了,你裡面那一尊法身佛就跑出來了!這是最重要的。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