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道德經序
註道德經序

註道德經序



Bg 4

 註道德經序﹍ 憨山大師註文

   「註」:就是解說。註解、註釋,我們常說註解。道德:現在先不解釋,等一下內文會提到。那就來講這個「經」,過去能稱為「經」的這些書,它一定具足五重玄義。什麼叫五重玄義呢?在佛教裡面「經」包含五重的意義。第一釋名。解釋名稱一定要包含這五重意義才可以稱為經;第二辨體。經的體用;第三明宗。要明白這本經的宗旨是什麼?第四論用。以什麼為用;第五判教。判別經教裡面的內容,是不是了義的?是不是通達的?是不是可以恆常的?這就是「經」必須具備的五重玄義。

   那「經」裡面它還有一層意義:
   第一「經」也可以叫做,“徑” 或 “道”。是一個我們能夠跟著它走的一條徑,這本經就是一條路徑,可以幫助我們到達要去的地方。
   第二法本。法本就是法的根本,根據它可以返本還原的,回到原來那個「本來面目」。
   第三泉湧。“經” 用智慧,可以一直滔滔不絕的來告訴你。
   第四繩墨。像木工甩的墨斗那條墨繩一樣,可以讓我們遵循,也是一種規矩。
   第五結鬘。結就是把它串起來,就像一種編織。鬘就是花鬘。結鬘:像念珠一樣,一粒一粒串起來,能夠從頭到尾把它串起來。那在「經」裡面就是把一個一個字串起來變成一個意義;所以經有貫串的意思,可以貫攝,貫穿之意,這就是經所表的法。我們知道要稱之為一本經必須要具。這一些。

   《道德經》的序,就代表講解這本經的人,憨山大師註解《道德經》得緣由在最前面做的簡介。我們先把這篇序了解之後,再來說明內文的時候,對《道德經》它整個的方向是怎麼樣,你的思路整理起來就相當的清楚。


   予少喜讀老莊、這個予就是我,憨山大師自稱說:我小時候喜歡讀老莊。
   苦不解義。憨山大師年少時喜歡讀老莊的這一些經書啊!思想啊!却一直沒辦法了解它的意義是什麼。
   惟所領會處、想見其精神命脈、惟:惟字部首“心部” 代表用心思考的意思;想要去知道它、想要去領會它。這惟是思考,去想一想,而不是說看過就好了,還要想一想,怎麼樣去領會。想要去看這本《道德經》的精神和它的中心思想。命脈:就是這部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他想要知道。
   故略得離言之旨。故:所以。略得:稍為、少得。離言:離開經文文字裡面的語言,去想它的精神,之後慢慢可以稍微體會出;離言可以說是體會的意思;旨就是意旨、主旨。稍微懂了一點《道德經》裡面的主旨。你看祖師大德都很客氣的。他說稍微懂一點!略得就是稍微懂一點,這個就是憨山大師的客氣。

   及搜諸家註釋則多以己意為文、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中國的思想很多,,有老莊、法家、墨家、儒家:等等這些思想,這個「諸」就包含當時很多的思想,通稱「諸子百家」,「搜」就是看過,搜集很多各家的註釋。
   則多以己意為文、這句話很重要,我們現在看到很多註解的版本這些書就是像這句話說的「多以己意為文」。用他自己的思想、用他的意識心寫出來的。你看這句話在明朝就有了喔!不是現在才有,而且現在更多!他講到的現在都還是適用的。


   若與之角、你要是把它們比較比較。「角」:有比較的意思。很多家都用自己的思想解讀《道德經》,我們可以把它比較比較!
   則義愈晦。晦:茫的意思,不明白。「愈晦」就是說比較之後,發覺每一個人講出來的《道德經》那個意義,我們越要把它弄明白,反而會越學越不清楚;晦就是不清楚的意思,也可以說幽暗的意思。
   及熟玩莊語、「熟玩」就是說你把它讀熟、看熟了。「莊語」這裡雖然他講莊子,但是也可以是講老子的意思。所以老莊、老莊!就等於孔孟連在一起一樣,莊就等於孟子於孔子,在儒家來講,孔子是儒家,那孟子闡揚孔子,也就等於老莊於老莊的莊子對老子,也有這個意思。
   則於老恍有得焉。老就是老子。恍:忽然。等你讀熟了莊子的語義之後,你就會對老子忽然覺悟。恍就是忽然覺悟的意思,你就會忽然知道、會得到一些心得,那就是說莊子的註解,可以幫助老子的這些思想做一些註釋。
   因謂註乃人人之老莊、這裡為什麼強調「註乃人人之老莊」,人人的意思就是說用他自己的意思,去註解老莊思想的這一些人。
   非老莊之老莊也。就是說專用自己的意識心寫出來的,並不是老子思想所要表達的。世面上流通的,隨便翻一篇就可以看到,有時候我一看會很難過,譬如說:他說老子的思想很消極,那種註解讓懂法的人都不能接受,讀起來真的很難過。他的註釋不是老子的精神,他誤解了,以為老莊的思想是消極的,是逃世的,他不曉得原來老子是引我們入心法的,是一種儒家跟佛家中間的跳板。老子是要引我們入佛道的一個跳板,我今生就是被這本《道德經》叫醒的,所以我才歡喜來講第一本經就是《道德經》,原因也就在這裡。


   以老文簡古而旨幽玄、老子的文章講的話很簡要,《道德經》總共五千多個字,又在幾千年前講的,那我們現在要來體會《道德經》的主旨,會感覺到很幽玄。「幽」字就是暗藏,深藏。玄:玄妙不可攀的意思。我們因為不懂古文的簡要內涵而把主旨誤會了,以為很深奧,其實不好懂的是因為古文的關係,而不是它的內容不好懂。

   講到內文的時候,可以很清楚的學到《道德經》用於個人和社會關係是很好用的!我們學佛法有時候會感覺沒有辦法用到現實的生活,而老子《道德經》裡,老子教你怎麼樣?做人要謙卑,要像山谷一樣等等,很多道理可以用在我們的生活上。所以等慢慢進去你們就可以通達。

   則莊實為之註疏。莊:就是指莊子對老子的思想,可以做一個延伸,再把細的給解釋出來,有這個意思。
   苟能懸解、苟:在這裡當用講。那為什麼用懸解呢?讀古書用這字我認為很精采,一般註解為什麼用「懸」?懸的意思就是吊在半空中,把你吊起來,像我們七月十五日的,“救倒懸” 就是這個意思,人倒過來要把你調正,倒吊起來的時候你會不清楚,所以用這個救倒懸 ……,我們本來是被倒吊起來的,把你放下來,將你解開你才會清楚這個法。
   苟能懸解的意思就是說用這個方式講清楚,讓你能夠了解這個《道德經》它的意思。「懸」的意思就是將你解開叫你不懸在那裡。比如說我們遇到什麽事情心不安,懸在那裡等人家幫你解開,把心放下來,就是這個意思。


   則思過半矣。你了解了之後就可以清楚,最起碼它的義理你可以了解。這「過半」當了解。並不是說一定代表它是怎麼樣過半?而是說你可以了解整個《道德經》在講什麼?
   空山禪暇、空山代表人跡罕至的地方,就是很少人會到的地方。這個「暇」就是安閒無事的意思。「禪」它是印度話,就是禪那,因為中國人喜歡簡單,把「那」字拿掉,簡稱「禪」,比如「佛」,印度話全名叫「佛陀耶」那中國人就把「陀耶」拿掉,簡稱一個「佛」字。「禪」就是思惟修,在「意」上是思惟修,但是在「實相」上,就是「單一不留」。什麼叫實相?實相就是作用真真實實存在,沒有語言、沒有思想,就是佛的智慧!我這樣講,你就可以比較簡單的了解禪就是佛的智慧。那已經濃縮到最簡單,難是難於我們從無始以來,裝了太多的思想,太多的妄想和執著,把我們靈靈覺覺的本體給忘了,事實上每一個人都具足,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具足了。「在佛不增、在凡不減」。那我們學佛,我們今天來上《道德經》,這就是一個權方便,先把《道德經》在心裡面紮下基礎為將來準備,為了把我們的源頭找回來,把我們迷失的那本來面目找回來啊!現在就是在打基礎,所以我們才要這麼辛苦晚上跑到這裡來聽經,而不去唱歌……,重點就在這裡。

   「空山」就是我們人要能夠靜,能夠靜下來的時候,就能安暇、能夠想一想,禪就是思惟修,就是想一想。
   細玩沈思、讓自己能夠沉澱下來。一個人能夠沉澱、能夠反省,他才會有智慧。我們做了什麼事情?想一想!是應該這樣呢?還是應該那樣呢?對人、對自己,你能夠想一想,就都能夠長出智慧來!「菩提」是印度話,就是沉思也叫做覺道。我們學佛經常聽到菩提、菩提,菩提是什麼意思?菩提就是覺醒的意思。
   言有會心、這個言,一般在文章上用「言」字就是說哦,他表面寫下來的那個字,流露出來的字就代表一種他想要講的話,這個言字就是有這個意思。
   會心,事實上什麼叫會心呢?你有沒有發覺,茫茫人海裡面,你偶爾碰到一位不認識的人,卻感覺曾經在哪裡看過,很熟,這個叫會心。所以會心,老實講就是過去種下那個緣,人才會會心!這個奇怪,不去認識別人,怎麼會認識你?這個就是緣,這個就是會心。就是大家那個心可以交會,可以用眼神來交會,這個叫會心。

   即託之筆。就是說憨山大師把他的語言化做文字,希望讓這些讀者能夠會心。即託的意思就是他現在透過這支筆,把它寫下來讓你能夠會心。
   必得義遺言、憨山大師把整個老子的這一些思想用這支筆把它記錄下來而講的能夠跟讀者會信,並且沒有遺漏地註解〈道德經〉的經義。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