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趣向
發明趣向

發明趣向



敬

 發明趣向 ﹍ 憨山大師註文

   趣向,就是一個走向,也就是憨山大師註解《道德經》之前把他的想法的一個去向跟我們講開。

   愚謂看老莊者、先要熟覽教乘、精透楞嚴。融會吾佛破執之論 ……。他一開頭點出很精采,這個「愚」是憨山大師自稱。所以一般學佛的人、出家人表謙卑自稱末學,有時我們寫信給人家會寫,“愚” 自稱。那還有稱「法師」,也不容易。一般我們都不曉得法師的涵義,事實上要有一定的程度才可以稱為法師,甚至還有一位比丘尼公開說不可以叫和尚,那天大的冤枉,和尚多高貴啊!她把和尚看得好像一般人隨意叫的「和尚」覺得難聽,和尚的稱謂很高級的。所以這個都是我們要懂的。要成為「法師」必須要具足五個程度,一般人沒資格叫,那「大法師」更需要具備道德學問他不只要懂而已,他還要能行,這一層一層的關係,藉這個機會也順便介紹一下,我認為有的人不知道法師內涵的意義,對自己的稱呼也不恰當。

   佛教裡的稱呼嚴格來說應該稱近事男、近事女。像張大千落款寫 “事男張爰囑書”。什麼是近事男?近事男就是優婆塞的翻譯,「居士」是別人稱呼你的才叫居士,你不能自稱居士。優婆塞、憂婆夷翻譯過來是近事男、近事女。接近佛事的男子就是近事男,接近佛事的女子就是近事女。一般稱你菩薩是權方便,只要你在修菩薩道,那什麼是實相菩薩?就像窺基大師那種肉身菩薩示現的時候,那就是真正的菩薩。
   這就是佛教的一些名詞跟規矩有其內涵、表法,有時候我們要懂得,才不會鬧出笑話來。


   愚謂看老莊者、先要熟覽教乘、愚就是憨山大師。他說,要知道我們讀老莊要先熟覽、先去看一看這個教乘。教乘就是佛教行持五宗,禪、淨、律 密、教的那個「教」,教的部分就是教義,就是你要怎麼樣?必須看看過去祖師大德的這些論說著述,這個是屬於教乘的部分,你還要能夠怎麼樣?
   精透楞嚴。《楞嚴經》的內容知道最重要的幾個部分,我們也應該清楚

   第一・《楞嚴經》所講的四種清淨明誨。第二・《楞嚴經》的重點是為楞嚴咒而說。第三・三十五圓通。第四・五十陰魔論。最重要的是在這四個部分。
   第一個、四種清淨明誨。我們學道最基本的基礎,就是斷淫、斷殺、斷偷、斷妄、這四個都要斷,四種清淨明誨就在講這個。
   第二個、楞嚴咒。宇宙中能夠壓制天魔外道的就唯有楞嚴咒可以。嚴咒裡面有五會,這五會就是管理世界五方的五大魔軍;沒有楞嚴咒,五大魔軍會出來擾亂世界,這世界會一蹋糊塗,所以整個佛教、整個法界的秘密,就在楞嚴咒裡面。
   第三個、二十五圓通。整個《楞嚴經》的重點在二十五圓通。二十五圓通是諸佛菩薩成佛的方法,就是二十五個方法。那這二十五個方法是從哪裡來?就是從我們自己那個靈靈覺覺,六根 …… 變化出來的。六根、六塵、六識,三個六共十八就是十八界;宇宙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風;再加上空、識、念,是七大。諸佛菩薩開悟就是這廿五個方法之一。像觀世音菩薩,他是耳根圓通,圓通也可以說是開悟,就是從聲塵來的,聲塵的刺激耳根,再經由識的不動裡面參到空性,那叫耳根圓通。所以,二十五圓通就是由二十五個方法之一而開悟的。每一個人開悟的方法都不一樣,有的用眼睛看,有的用觸覺,有的吃東西 ……等等,所以也可以這麼說,只要你是耳根圓通開悟的,你就跟觀世音菩薩有緣。像虛雲老和尚也是聽聲音開悟的;喝茶的時候,杯子掉在地上聽聲音開悟的,那叫耳根圓通。那你要是念佛開悟的,你就跟大勢至菩薩有緣。念佛的心可以通達那也就是念佛開悟的一個方法。圓通就是圓滿。把整個宇宙實相通達了、圓滿了。
   第四個、五十陰魔論。就是在講一般的人、外道或者在修行的時候碰到的一些境界。你說打坐時看到什麼?五十陰魔論就跟你講那是外道的境界。你看到什麼都錯,所以這五十陰魔論讓你能夠分辨清楚你那個境是正的,還是邪的,這是可以引導你很重要的部分。


   融會吾佛破執之論、你要融會了吾佛破執之論。破執:就是破你的妄想執著。這個論,一切都是這個,所以學佛就是在學這個,你在忙什麼呢?妄想執著在你心裡面不是在外面,把妄想執著解決了,就解決了,所以我們才必須要藉讀經,破我們的妄想執著。
   則不被他文字所惑。然後精修靜定、工夫純熟、我們通常都會被文字綁著,我們沒辦法把它參透。比如說《心經》裡面「觀自在菩薩……」。這個 “觀” 字就是重點,為什用,“觀” 而不是用,看呢?「觀」要想一想,「看」不用想;看到什麼就是什麼。所以觀自在菩薩就是:你要想一想,你的觀念要想當菩薩,你要當一個自在的菩薩,你就要行深,要讓你的心清淨不雜染,就是這個樣子才可以當一個清淨自在的菩薩。
   我們要修靜定,靜定也就是止定,心能夠清淨,讓我們能夠對事情不要太快的反應,要能夠活用;就是能夠純熟把靜定的功夫用在平時、日常生活裡面,遇到境界要慢一點、要想一下,不要衝動。

   用心微細、要很細心的觀察每一件事情。
   方知此老工夫苦切。你才可以知道老子他在講什麼,他苦口婆心啊!他指導功夫苦切,他講《道德經》這麼用心,在講什麼?他提擘要點讓我們能夠知道。


   然要真真實實看得身為苦本、智為累根、我們要怎麼樣真真實實的看到我們的身體是我們一切苦的來源,所以老子才說:「吾有大患,患有此身」,那一切的苦都是從這個身體而來,因為我們有這個身體,一切都為這個身體在忙,要叫它吃、叫它住、要它睡、要為它穿,你看都為它忙。結果這個身體你最不能照顧!你說:我要保養身體、我要照顧我的身體,要讓它健康才可以修行。我說:你顛倒!為什麼?你的身體要是能夠照顧的話,你叫它不要死嘛!可以嗎?不可以!你不可能叫你的身體不要死,也不可以叫它不要病,一切都是你的因緣果報,一切都是你造的。你要叫它不要病,可以,要知道那個病的原因是怎麼來的?「不要殺生」你就不會生病。你要「不死」,你要有智慧你就可以「生死自在」。所以你要先看清楚這個身體是你苦的開始。
   這裡的智是指識心的那個智,世智辯聰的智,這個才是我們的累根 才是拖累我們的,叫我們去六道輪迴的就是這個 —– 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叫你去六道輪迴的,這就是累根。你的識心就是叫你去六道輪迴的! 


   自能隳形釋智。「隳」形:隳就是毀壞。我們認清楚了身是苦本,識心是去六道輪迴的根本。認清楚了就能夠有智慧,慢慢可以把我們這個形體,有形的這個色相看淡。我們要先清楚「身是苦本,智是累根」,把色相的認知提升起來;也就是要能夠通達。

   方知此老真實受用至樂處。我們方才可以知道,老子思想的真實受用;可以教你至樂處。至樂處: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佛處,就是虛空處。
   更須將世事一一看破、更必須要把世事所有的一切看破。這個「看破」說得容易,實際作為很難,所以叫人不要執著,把事情處理過了之後,就放下,所有的事情就是盡力而為,那做了之後就放下它。慢慢、慢慢就參到事情本身的那個性,我們就知道。

   所以,香板一打,那聲音劃破虛空就是空性,聲音是假的,我現在這裡「講」了老半天,拿得出來給人看看嗎?我香板一打下去,欸!你說這樣會痛,你把痛拿給我看,這一切都是你的感覺,都沒有、是虛妄的!佛教精采就是把這個「理」講通達了。東西火一燒就「沒有了」,物質本身你要參透的話都是虛妄的。所以我們在打坐的時候,痛、痛、痛真的很痛,當然真的很痛,你忍了過後 “一切法成之於忍” 忍到最後那個痛就不痛,那個痛極了就不痛了,物極必反,痛極了之後就變成輕安了。輕安之後,後面再繼續進去,好戲還在後頭。你從初禪慢慢進入。所以,一定要忍!把事情給看透!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