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
第八章-1

第八章-1



Bg W5


   此言不爭之德,無往而不善也。最好的智慧、品德就是不爭,不跟人家爭的德性就是最好的。不會有對待的果報,不會招惹來怨尤的。無往而不善,就是我們的心越是不跟人家爭,就不會到處碰壁。不善就是不會得到不好的果報。所以不爭很重要,我們對事、對很多的一切…… ,都要用合理的方式去處理每一件事情,不要落到極端的對待裡面。無往:就是最沒有人跟你對待的,你不會去碰壁。你要是有不爭的智慧品德,你到處都可以很順利的。

   上,最上。謂謙虛不爭之德最為上善,所以叫我們的心要柔、要謙虛下來。那心一謙虛下來就不會爭,不會爭就是最好的品德,譬如像水一樣。宣化上人訂的法界佛教總會六大宗旨,就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 不自利、不打妄語。我們訂的四大宗旨,謙虛、柔忍、守中、放下。一切的道都是在講這個,叫你的心要謙柔、不要剛強就符合道,就點出來了。所以才說,不爭是最好的道德,要做到這個程度你就要像水一樣。


   譬如水也,要你的心能夠像水一樣,水可以洗去所有的汙垢,它也可以讓你解渴,水也是最低賤的,但一切都需要它,所以學水的柔軟。

   故曰上善若水。水之善,妙在利萬物而不爭。它利益所有的一切,水不會跟人家爭。

   不爭,謂隨方就圓,水的特性它隨方就圓,譬如說,實驗室有很多不同造型的玻璃瓶罐,怎樣的造型都可以,水倒進去就有一個水平線。一般做工程的就知道,兩邊要抓水平線,用一個導管裝水就可以測兩邊的水平。地球上所有的建築物、地板,都要求水平線。這水,因為不爭,可以隨方就圓,隨便你的造型要怎樣,圓的也可以、方的也可以。水因為柔性,一進去都隨容器的樣子。它都可以遷就所有的器物,那你的心到達這個層次的時候,那不是很圓滿嗎?哪裡有好壞?根本沒有好壞。它的心沒有分別,一切沒有分別的心,佛菩薩的心就是這心,它沒有分別、它甚麼都可以隨方就圓都 OK 的。


   無可不可所以等你那心隨方就圓的時候,什麽都可以。宣化上人經常說的一句話……,一切都 OK,沒問題!這宇宙都是虛妄的,在爭甚麼呢?把所有的「物」跟「理」都看透了、看穿了,心就不執著了。只要利益眾生就可以,就沒有所謂「順逆」的問題,都可以很自在的。

   唯處於下。然世人皆好高而惡下。這水都處於低下。我們人通常都好高騖遠、喜歡追求名位,不喜歡貧賤,這都是世人追求的好高而惡下。


   唯聖人處之。唯有聖人願意處在最低下,願意藏在最下處,最不引人注意的地方。

   故曰處眾人之惡,故幾於道。聖人願意跟底層的人打成一片,這就是在 表達這個法。你的心能夠處眾人之惡的時候,心就會接納所有的一切,那你會接納所有的一切,你的心就很快會接近道、接近這個心源之道的境界,就有了智慧。

   幾,近也。幾:就是接近的意思。要是這樣子調整你的心像水一樣的話,你就會很接近道了。


   由聖人處謙下不爭之德,故無往而不善。所以聖人處於最卑下,我們的心把自己調在最謙卑的時候,我們就不會跟人家爭,一切都服!

   我本來在屏東文化處的展覽是那年1月,文化處打電話來跟我說要改時間,改成三月,我說「會有什麼煩惱?完全配合!你說改不好?不一定啊!你說不好也好,好也不一定好!都隨順因緣,自己也就沒有煩惱,對方也OK,這不就是無住而不善。你不住在一特定的固執裡都OK,可以啊!


   弟子 :……
   師父:你要這麼想就鄉愿了,你不要這麼想就不鄉愿了。哈哈!
   弟子:……
   師父:鄉愿是你想出來的,告訴你一切的問題都是自己想出來的,你的心沒有造作,一切就沒有了。鄉愿是你想出來的!你不想怎麽會鄉愿…,那是他的事啊!跟我沒關係!所以我才強調自己的心究竟結束了,才可以一切結束。


   弟子:……
   師父:不可能……,什麼叫皈依?皈依就是皈自己的自性依,不是皈別人的依。我們的自性清淨了,就醒了,別人怎麼講那是他的事,我們也不能管,因為每個人的知見不同。

   居則止於至善,居就是把我們的心處在那個地方。就可以達到最高的善這至善就極致。最極的善就是沒有善了,物極必反。所以最極的善……西方極樂世界!極樂就沒有樂、極苦也沒有苦,這才是中道;最極了就沒了,這才是中道了義。我們的心要對境界不執着,至善就是我們做了善,而不沈迷在善的心裡面就是要迴向。在佛教的語言,就是把善迴向了,把這善達到最極,這心不執著在善裡面,這在佛來講更能夠通達這「至善」兩個字。


   故曰善地。就是等你的心提升到至善的時候,你就很自然做出很 OK的境界。譬如說,你認為守五戒是你應該做的,那你來生一定會當人;好,假如你把修十善,當成很平常就要做的,那你一定到天上,就是你的心不是硬要去做,而是我本來就應該做,那你就得到那個果。持五戒,將來當人;修十善,將來一定到天上,那這誰給你的?自己創造你的未來,所以一切是心,就具足了;具足那個本。我們學佛可貴就在這個地方,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要怎麼做,你把修十善做的、沒有一點委屈,那時候做天人一定跑不掉,一點委屈也沒有啊!誰給你啊!所以,持戒等等都是為自己,而不是為別人。


   心則淵靜深默,我們對待所有認為該做的事時,我們的心就能夠坦蕩蕩,我們的心就能夠淵靜。淵靜就是深沉、心不動,對很多境界都不動,會處之泰然。所以淵靜深默就是我們的心境,默就是少,少少的語言重點講一講,不會講一大堆,就可以把心調到最平靜。因為你的心平常就居則止於至善的時候,就沒有虧心事,你的心當然就會沉靜,這道理就是如此而已啊!

   無往而不定,等你前因後果下來到最後,你的心就能夠如如不動,做什麽事情都很坦然就很直心,話也可以這麼講,當你有很多權謀的時候,你的心怎能安心呢?一樣的道理!你心沒有權謀就能夠居善地,心則能深深的沉靜、能夠沉默,自己能夠定下來,這就是戒、定、慧!事實上講到這裡,居則止於至善就是一個戒,那後面才有定才有慧出來!這就是一個通達的道理。


   故曰善淵。當我們的心是無往而不定的時候,我們這心就可以很沉穩的。善淵:就是很沉穩的。我們這心可以很沉穩的,不會為了一點點事心就在那飄飄然然,自己就有定見可以處理很多事情,有條不紊都可以處理好。

   與,猶相與。相與:就是贈與的、也可以說是給予的意思。

   謂與物相與,就是把東西送給別人,這與就是善于給予,它就是一個因果的關係。


   無往而非仁愛之心,就是我們給人家的時候,我們的心是很仁慈的而不是仁愛的,愛就有所回報。慈只付出不求回報,到那裏都有一顆仁慈的心,對待事物都是同理的心。

   故曰與善仁。我們給人的時候就有那仁慈的心,不會一邊布施一邊……,譬如說你看到一個乞丐,你丟錢給他,你那心就可以很仁慈的對待,而不是一個救濟的心。這心很重要,「善用其心」很重要,一切等等因果就會很圓滿。


   弟子:……
   師父:對、對 對,人本來就是從這樣子慢慢學習,因為在還沒有善根之前,內心裡面會交戰!我這錢等一下不就會少一點啊!所以人通常會有這種心理。
   弟子:……
   師父:這就是要慢慢地來調整我們的心。所以這句話,我們用這樣比喻就比較可以了解。給與的時候我們的心是要仁慈的,而不是光應付一下,或者在行事上造作的,要讓你的心能夠坦然。


   言無不誠,故曰善信。我們講話要真實、誠意,少打妄語。有的人說:啊!方便!方便,方便久了,變隨便!妄語還是要拿捏一點,那是要靠智慧,說話也是一種智慧。

   弟子:……
   師父:這個,你說心口不一?因為這世界太多的隱藏。心口不一那太多了,所以學佛,慢慢就是要學到心口合一!很難沒錯,但就要慢慢來學習,一切都有因緣果報。口臭的人就是打妄語,今天跟你們說白了,一個會口臭的人就是打妄語,尤其生意人那口臭很重,這都是因緣果報!


   會流臭汗的淫慾心很重,身體就有臭味、狐臭味。所以你看一切都是因緣果報,現在光聞你身上的味道,就知道。哈哈……

   弟子:……
   師父:我們學佛,現在慢慢就知道「一切唯心造」,心慢慢調整就OK 。懺悔了就 OK!沒有問題的。以前清朝有一個香妃,那都是持戒清淨,身體上才得有香味。天上的人心俱備清淨身體會有體香。所以你修十善,到天上那身體自然有一股香味,一切都是因緣果報。你的心,愈學愈有智慧、愈清楚,你的心就要愈清淨。你的一切果報都 OK,你不用去怨嘆別人。慢慢改,就一切都可以具足。


   所以等我們言無不誠的時候,我們講出來的話就具有誠信,人家就願意相信。不然有的人講了很多,解釋了老半天人家當耳邊風,那代表他過去所講的話就不誠信,故講話要有信用。

   為政不爭,則行其所無事,故曰善治。我們對公眾的事物,不要站在你爭我奪的權利基礎上,而是利益所有人的時候,我們所做的事情,大家都可以接受,這叫善治,一切要公開!我跟天緣說,我們管帳,一段時間把它公佈讓大家來了解,這就是讓大家清楚帳目。公眾的事情,清楚就沒有什麼了,不爭就是這個道理!這就是善治,做眾人的事情要能夠讓它透明,那大家就服氣;政治,事實上就是要透明,讓大家服氣就不會爭執。


   為事不爭,則事無不理,故曰善能。這「事無不理」就是什麼呢?因為你讓事情不會有爭端的時候,就代表事情透明,透明了就沒有講不清的道理!不理:就是大家都很清楚這個過程,那理事的過程,大家就 OK了!沒有爭執。所以公眾的事情愈要把道理講清楚、說明白大家就少爭執,少爭執就一定要俱備公開,公開就省了很多事情,不會猜忌就不會有爭的問題。

   故曰善能:我們處理事情,讓它公開透明,大家都能夠清楚明瞭事物,事情就能夠得到我們所應該做的功能。這個能:就是精華。這精華就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不爭,則用捨隨時,那要用、要捨 …… 你的心都具足可以放下,你要用、要捨都可以,很坦蕩,所以一切都把握一個「公開」。大家就都可以不爭,可以很清楚。

   迫不得已而後動,故曰善時。譬如說我到池上,本來預計要禁足四年才要出來,那住了三年多的時候,唉!護法神把我趕出來是迫不得已而後動。本來預定的時間,後來的因緣有一些改變,那我也沒有問題,要早也可以、要晚也可以,一切……,剛剛也做了比喻,我展覽的檔期。所以這就表,你不要執著讓你的因緣去安排。


   迫不得已,就是看因緣。看因緣就需要智慧。你一不爭的時候,就會體會到因緣性,就是不強求。你不強求來的就 OK,那個叫做隨因緣而動,那就具足了,故曰善時。 

   弟子:……
   師父:我在池上禁足的時候,奇怪的佛堂地板磁磚全都凸起來,以我過去的經驗,那個房子如果不讓我住,磁磚就會凸起來。過去有兩間房子都這樣,我九曲堂的房子也一樣,青年路的房子也一樣,磁磚脹凸起來崩裂,我就自己知道,自己感應大概要走了,這就是隨順因緣而走。


   不爭之德如此,則無人怨,無鬼責。這已經在跟你講,你要是不爭、不強求的時候,則無人怨,無鬼責。你看,沒有人會怨你更沒有鬼神會來責罰你,因為你隨順因緣在走,一切無礙!故無有恐怖。

   故曰夫惟不爭,故無尤矣。因為你跟人家不爭,就沒有一切的怨尤。所以人家跟我調時間,我也 OK。人家辦事的人說師父很好商量,我說不用商量,你們方便就好,因為你們內部怎麼作業我不曉得,我沒有關係,我都可以,甚至於不要展也沒有關係!一切你把它看淡了,就沒什麼事!還有什麼事,處處都是在告訴你,你把事情看淡了,不執著,一切都是好的結果!


   弟子:什麼是無生法忍?
   師父:無生法忍,那是佛的境界,「法忍」,我剛講一切法成之於忍,佛的智慧就在於「無生」,什麼叫無生?沒有妄想執著不就是無生嗎?
   弟子:……
   師父:對!對!OK!你現在就體會到了,無生就是沒有妄想執著的這個法,你能夠忍耐,那不是涅槃是什麼?問題是你那妄想執著,無時無刻都會起來,你現在還不能達到……,所以無生法忍也可以講是一心不亂,已經通達了。佛教很多名詞是相互,是可以相通,是一樣的。一般人沒有那智慧,都覺得是另一個境界。事實上很多名詞都在講同一個理,無生法忍也就是大般涅槃證無生。它也是一心不亂、它也是西方極樂世界、它也是涅槃,名詞不同事實上境界是如一的,所以無生法忍,要無生就很難,所以處處都在表這個法。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