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懺悔方法的演變
書籍目錄
第二章 佛教的懺悔觀
第三章 中印懺悔法的異同
第四章 禮佛持咒的懺悔功用
第五章 不能作法懺時
第六章 取相懺的意義
第八章 從事懺到理懺
第九章 能滅重罪的無生懺
第二節 懺悔方法的演變

第二節 懺悔方法的演變


Bg S8

   中國佛教,是傳承自印度佛教中期興起的大乘佛教,有別於佛陀在世所立的佛教。佛世的出家眾,以比丘、比丘尼戒為主要的戒律;但大乘佛教卻另制有菩薩戒。依大乘佛教出家者,除了要受比丘(尼)戒之外,還要受菩薩戒。菩薩戒高於比丘(尼)戒,它是大乘的戒;比丘(尼)戒則被稱為小乘戒。


   所以,如果菩薩戒和比丘(尼)戒有矛盾衝突的時候,便以菩薩戒為准。這叫做舍小取大。比丘(尼)戒律頗為嚴格,一板一眼的;菩薩戒則顯得圓融無礙。因此,比丘戒律中規定的;犯了戒必須在僧團中髮露懺悔出罪;但在中國佛教的僧團中,似乎可免了,犯了戒只要禮佛、向佛菩薩懺悔就好,何必那麼麻煩呢?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想法。所以,除了少許精持戒律的僧侶外,作法懺悔久已不行於中國僧團了。


   但犯戒很容易,尤其是出家比丘、比丘尼,他(她)們受持的戒條多(比丘戒有二百多條,比丘尼戒有四百多條),可以說,出家人行住坐臥、一舉一動,都在戒律中,稍有不慎,便會犯戒。犯了戒,自有戒罪;戒罪不除,後世就會受到罪報。但要如何除罪呢?要依作法懺來除罪,在當前的國內佛教界,已是不大可能了。犯了比丘(尼)戒,竟然不能以比丘(尼)戒律所規定的方法來懺悔除罪,實在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依比丘(尼)戒律所立的作法阡,既然不能實行,那麼,就只有採用菩薩戒所建立的取相懺了。


   所以,國內佛教徒,不管是出家、在家,禮佛懺悔是很普遍的事;也不管是犯了什麼戒,也唯有禮佛懺悔一法,最為方便了。

   然而,國內佛教徒的禮佛懺悔,是否就是取相懺呢?也不儘然。從事於禮佛懺悔的人,可能並沒有要見瑞相的觀念,只是認為禮佛可以增福報,消除業障。大多數人是抱著這種心態在禮佛,順便懺悔自己過去所造的惡業。這只可以說是通俗的、隨緣式的懺悔,與不辭辛苦、不計歲月的禮佛、懺悔,一定要見到瑞相以證明罪滅的取相懺,是有所不同的。或許,一般懺悔者,並沒有犯下重戒或造下大惡,所以,對於罪滅與否,也就不大重視。當然,有一些禮佛懺悔者,也曾見到了瑞相,完成了取相懺的壯舉。


   但也不可否認,要達到取相懺,並不容易(前面已經談過),那麼,無生懺呢?同樣也不是容易的。還好,除了犯下性罪以及五逆重罪,必須以取相懺、無生懺才能滅除,非得從事那兩種辛苦懺法外,其他較輕的惡業,則只要有心懺悔,肯改過自新、止惡行善,也是可以消除的。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