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是宗教最慈悲的一面,也是上蒼付予人類改過自新的無上良藥。有了懺悔,犯錯者才能免於久處罪惡中,而能自拔。
但是,卻不可辜負了懺悔的慈悲面,以為不管造什麼罪——小罪、大罪、輕罪、重罪都可以依佛教的取相懺、無生懺而得懺除,那又何必在乎於做惡犯戒呢?以後再懺悔就好了。這就大錯特錯了!世俗有句話: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明知道那種行為是不對的,卻一再去作,這已乖離了懺悔的精神。懺悔必須有慚愧心、羞恥心,知不該作而作,便是無慚無愧的人,又如何能懺悔呢?
同時,懺悔也不是萬能的,從前面各章的論述中,可以看出,要達到懺悔的目標——滅除罪業,實在不是容易的;無論是作法懺、取相懺或無生懺,都必須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所以,最好不要犯錯,如果無意中,犯了戒或造了惡,必須馬上髮露懺悔。如果自恃懺悔可滅罪,便不在乎犯戒造惡,一錯再錯;一旦業報臨頭,後悔就來不及了!
話說回來,對於知錯不犯,具有慚愧心、羞恥心,一心一意要消除業障,改過向新的人,不論他過去遭了多大的惡業,犯了多重的戒,依照大乘佛教的取相、無生等懺悔,都可以滅除罪業,重獲清淨。
因此,在過去曾犯下大錯的人,請勿再為過去所造惡業而煩惱,只要從現在起痛下決心懺悔,誓志不再犯,那麼,再大、再重的惡業都可以轉變。《優婆塞戒經》中說:
「業(有)四種:一者現報;二者生報;三者後報;四者無報。業(複)有四種:一者時定果報不定;二者報定時不必定;三者時定果報亦定;四者時果二俱不定。——時定者,所謂現在、次生、後世。若時不定,果報不定,是業可轉。若果報定應後受者,是業可轉現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緣力故;惡果定者,亦可轉輕。何因緣故,名果報定?常作無悔故、心作故、立誓願故、作已歡喜故,是故是業得果報定。除(此)之外,悉名不定。」
從這段經之中可以知道,除了業報現前之外,不管過去造了任何罪業,只要決心懺悔,都可以轉變;重業可以輕受,輕業可以不受。
所以,已有過錯的人,請好好珍惜宗教給予信徒們最慈悲的禮物 —— 懺悔;請善用上蒼付予人類的無上良藥 —— 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