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念佛思想
書籍目錄
明清的念佛思想

明清的念佛思想


Bg S18

   明朝時出了一位淨土宗的高僧 —— 蓮池大師,他特別指出「信願行」三字,並且強調「一心不亂」,他著作一本「彌陀疏鈔」這本書可以說是集合各種淨土念佛法門之大成。尤其在「攝事歸理」中提倡眞念佛者就是眞持戒者,眞念佛者就是眞布施者,眞念佛者就是眞忍辱者,一句佛號統攝八萬四千法門,「千經萬論不如一句阿彌陀佛」說你讀通千經萬論,不如我念一句阿彌陀佛,一切事相都歸攝理上自性了。大師爲了鼓勵強調我們專心去念佛,而講出這樣激勵的話,我們知道他講話的動機就好,如果不知他講的用意,那麼經論都不看,只念一句佛。其實蓮池大師自己也研究三藏敎理,他自己本身倒是讀過千經萬論的,所以我們要知道講這話原意是告訴我們修持的重要。


   明朝還有一位藕益大師,他以天台的藏通別圓爲主,他研究天台的判敎、藏敎、通敎、別敎、圓教,阿含是藏教,小乘的,般若方等是通教、是方便大乘,華嚴、禪宗、密宗都是別教,法華是圓教,不管藏教、通教、別教都有念佛,而且他把「禪教律」融合爲一,本來禪教律互相是有點分家的,他說禪是佛的心,敎是佛的口,律是佛的行,佛的身口意表現出來的,都是根據佛而來,大家不要分別。因爲那時有宗下、敎下之爭,教下是研究敎理的,參禪的專門講修行是宗下,從宋明以來,禪宗幾乎是中國佛教的天下。北方的佛教在宋之後就衰了,長江以南,是宋朝之後佛敎精華地帶,而這江南精英曾受到重大打擊,那是太平天國之亂,這個亂就亂在江南。佛教在宋明以來所保留都在江南,經過太平天國一作亂,佛教本來精華所剩無多,剩下的寺廟、經典這些有形的存在,經過太平天國燒寺逐僧的破壞,到清末民初已更衰微。


   藕益大師還有一奇特的講法,他說念佛有三種人,第一種人叫「念他佛」,他所念的佛是他的佛,不是自己的佛,如慧遠大師念佛是承認有極樂世界,有他方的佛,我念此佛,以佛力攝受往生他方。第二種人叫「念自佛」,達摩禪,或是天台宗修止觀,觀心悟道者這叫自佛。第三種是「念自他佛」,如永明延壽禪師禪淨雙修的稱念自他佛。藕益大師把一切學佛的人都稱爲念佛人,而念佛的人有念他佛、有念自佛。承認心外有佛、有極樂世界的稱念他佛,禪宗的明心見性,了生死的,他說這也在念佛、念自心佛罷了。


   藕益大師又說一心不亂即「靜」—- 靜慮,靜慮就是禪那、禪定。名號清楚了然即慮,念佛一心不亂就是靜,一句佛號清清楚楚了了分別叫慮,這是他匯合禪和淨的一種說法。他又倡導無禪之淨土非眞淨土,無淨土之禪非眞禪,沒有禪的淨土不是眞的淨土,沒有淨土的禪亦非眞正的禪,這是很奇特的,使禪宗和淨土能水乳交融,成爲一家。


   過去在唐朝的禪師說:「如在禪堂念一句佛號,罰你漱口三天。那時沒有牙刷,用楊柳枝漱口,他們說禪堂裏是「佛來佛斬,魔來魔」,空無一物,你在這裏還有佛可得嗎?所以如念一句佛號,嘴巴不乾淨,回去要不斷的洗嘴巴三天。在唐朝時禪宗和淨土截然不同,來到宋明時永明禪師到蓮池大師,到藕益大師無不在匯合禪淨的融合。


   演變到清末民初印光大師,他說:「念佛爲出世本懷,念佛法門超一切禪敎律,又統攝一切禪敎律。」不管是禪、是敎、是律,淨土之法都超越他,比他殊勝,而且又攝受,含有各法門。所以念一句佛號有禪,念一句佛號有教,念一句佛號有律,不離事修而彰心性,特倡持名念佛而排斥實相、觀想,謂非今日之機。本來持名念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相念佛都是念佛法門,到了印光大師,他老實不客氣的說:「不要修那三種 !」歷代大德沒有一個在排斥,只有他顯明是在排斥,而且特別提倡持名 就好,他還排斥記數念佛的方法。


   印光大師的文鈔值得看,我出家之前就看過他的菁華錄,出了家之後曾把他的文鈔全部看過。印光大師說:「淨土法門,其大無外,三根普被,利頓全收,九界衆生,捨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


   淨土法門到了印光大師可說達到集大成最圓滿的階段。唐朝道綽大師判佛法分爲聖道之門、淨土之門,到了善導大師老實的告訴我們末法時代要承認末法根機,淨土是末法根機的契機法,到了印光大師,他變成說淨土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頓全收」的,而且九界除了佛之外,菩薩以下的衆生如果沒有這淨土法門無法圓成佛道,十方諸佛無此法門也沒有方法去渡衆生,那是更爲殊勝之講法,是淨土弘揚光大更圓滿的頂峰。


   他又主張念佛要三到,這也是他特別提倡,三到是口耳心 —— 口裏念耳裏要聽到、心要記得。我自己倒感覺這種念佛是最沒有辦法的辦法了,這樣念佛是爲了控制我們妄想,不起雜念的最笨拙方法。如果這方法還不能使我們比較專心,或者一心,再也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了。古時還沒有提到這些辦法,觀想可以往生,觀相可以往生,實相念佛也可以往生,現在不但要持名念佛,還要口裏念、耳朶聽,心裏記著,而且他還講到大聲的念、細聲的念,和默念——又稱金剛念、金剛持,連綿不斷的,接近止觀 的觀。這都是淨土法門在中國值得一提的殊勝中之殊勝。


   現在引大智度論的一段話作爲結束,大智度論說:「餘三昧或治境不治業,或治業不治報,然念佛三昧,遍治一切,遍治三塗」,餘三昧是其他一切三昧 —— 慈悲三昧、觀空三昧、不淨觀三昧、無常觀三昧,那些三昧觀的法門,只有對治一種病,不能遍治一切病,唯有念佛法門可以治種種病。例如你修慈悲觀對治瞋恨心,但不能治貪,修因緣觀可以治慢但不能治業報,修其他治業報又不能治瞋了,故說念佛三昧是偏治一切病,所以念佛法門確實有其殊勝的。但願大家,經過我的講解,更能對淨土生信心,也更知道如何把握念佛淨土思想的如法因緣。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