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五大菩薩
(一)菩薩因何名觀世音
阿縛盧積多伊濕成羅,漢譯觀自在。指菩薩觀有不住有,觀空不住空;聞名不著於名,見相不惑於相,心不能動,境不能隨,動隨不亂其真,自在無礙之智慧。舊譯阿那婆婁吉低輸,漢譯觀世音。觀,能觀之智。能所圓融,有無兼暢,照窮正性,察其本末。世音,所觀之境。萬象流動,隔別不同,類音殊唱,俱蒙離苦。
菩薩因何名觀世音?根據眾經,現取三說:
(1)《悲華經》:寶藏如來尋為授記,「善男子!汝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汝為觀世音。」此說菩薩因地具大悲心,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因此寶藏佛為其命名觀世音。示如來教法,是行解並進,定慧雙修。
(2)《楞嚴經》:「恒沙劫前,有佛住世,名觀世音。由我所得,圓通根本,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當時觀世音如來,在大會中,為我授記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無礙,如聲逾垣,如月印水,有感必應。故觀世音之名,遍聞十方世界。此約菩薩因地修行法門而言。一切眾生,向外分別聲聞,生毀譽心,起貪瞋癡,造淫殺業,受三途苦。菩薩耳根不向外聞,反聞耳根能聞的聞性,功夫成熟,六根應時銷溶,寂滅現前,證圓明三昧,上同諸佛,下化眾生,隨緣施設,無不自在。
(3)《法華經》:「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此約菩薩利生法門而言,即通常說的尋聲救苦。
(二)觀世音菩薩的相好
根據《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記載,觀世音菩薩的相好如下:
身長: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
頭頂:有肉髻。
冠:以毗楞伽摩尼寶為天冠。天冠中有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面:如閻浮檀金色。
眉間毫相:各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變現自在,滿十方界。
項:項有圓光,四周各有千由旬。圓光中有五百化佛,為釋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
臂:如紅蓮花色,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瓔珞。其瓔珞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
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花色。
手指:手一指端,各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一一畫中,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中,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眾生。
舉足: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
下足:下足時,有金剛摩尼華,布散一切,莫不彌滿。
又根據《楞嚴經》記載,觀音菩薩獲得耳根圓通,能使見聞知覺渾然圓融,交徹互用,為一為多,隨意自在,能現無數妙容,能說無邊神咒。
首: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臂: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因陀羅臂。
目: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三)印度補怛洛迦山
據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說明觀音菩薩雖久遠劫來已成佛道,復不離寂光,垂形九界,隨類現形,尋聲救苦,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觀世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有緣。佛在世時,他就是釋迦牟尼佛常隨菩薩之一。他的道場,現在可以考察的,在印度有一處,在中國有二處。
據《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第二十七參訪觀自在菩薩章》說:
鞞瑟胝羅居士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即說頌曰:「海上有山多聖賢,眾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林皆遍滿,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
爾時善財童子,漸次南行,至於彼山,處處求覓此大菩薩。見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芬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令其攝受一切眾生。
此說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名補怛洛迦,住於南印海上。是一個島嶼。這裏自然環境優美,有各種華果樹林,有柔軟的香草,飛泉與鏡湖,交相映徹,真是一個海上仙島。無量菩薩圍繞,觀世音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對其宣說大慈悲法。說明慈悲是觀音法門的根本。《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對觀音道場也作了敘述:
一時佛在普陀洛迦山,觀世音宮殿,寶莊嚴道場中,與無央數菩薩,無量大聲聞,無量天龍八部神等,皆來集會。時觀世音菩薩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剎土,皆作金色,日月之光,皆悉不現。
總持王菩薩見此,歎未曾有。問佛:如此神通之相,是誰所放?
佛言:今此會中,有菩薩名觀世音,從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為欲安樂諸眾生故,密放如是大神通力。
此說普陀洛迦山上,有觀世音宮殿。釋迦牟尼佛在此山與觀世音菩薩等無央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聚會說法。觀世音菩薩除成就大慈悲外,還善能修持無量陀羅尼門,密放神通光明。唐代玄奘法師到印度時,曾到普陀洛迦山瞻仰觀音聖地。《大唐西域》卷十寫道:
秣剌耶山東有布怛洛迦山,山徑危險,岩谷奇傾。山頂有池其水澄鏡,派出大河,周流繞山二十匝,入南海。池側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往來其間。其有願見菩薩者,不顧身命,歷水登山,忘其艱險,能達之者,蓋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請見,或作自在天形,或為塗灰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願。
玄奘所記的布怛洛迦山,陡峭挺拔,一般凡人難以攀登,唯觀自在菩薩往來於此。觀自在菩薩常現自在天形,或塗灰外道,慰喻世人使其所求,得到滿足。說明應以何身得度者,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布怛洛迦,梵文 potalaka 音譯為補怛洛迦、普陀洛迦、布達拉等。意譯為光明山、海島山、小花樹山等。慧苑著《新翻華嚴經音義》卷下:「此翻為小花樹山,謂此山中多有小白花樹,其花甚香,香氣遠及也」。此山被定為現今印度西高止山南段,秣剌耶山以東的巴波那桑山 papanasam,位於提納弗利(Tinnevery)縣境。北緯 8度 43分,東經 77度 22分的地方。我國藏族僧人多羅那他(西元1575——1643)名著《印度佛教史》記載:優婆塞寂光、月官,曾到此山巡禮。我國浙江省的普陀山,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均由此得名。
觀世音菩薩在此山為無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說法外,還常隨釋迦牟尼佛到各地說法。如《十一面神咒心經》說:佛在室羅伐竹林道場,觀自在菩薩與無量俱那庾多百千持咒神仙前後圍繞。《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說:佛在毗舍離,庵羅樹園,大林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薩二萬人俱。時毗舍離國人民遇大惡病。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以大悲心,憐憫一切,救濟苦厄,俱到此國,住城門間,放大光明,照毗舍離,皆作金色。毗舍離人,即具楊枝淨水,授觀世音菩薩。觀世音大悲薰心說《破惡業障消伏毒害咒》。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至授記經》說:佛在波羅奈仙人鹿苑中,與大比丘二萬、菩薩二千人俱。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大勢至與眷屬,如力士屈伸臂頃,至此世界。以大神通力,令此世界,地平如水、與八十億菩薩前後圍繞。以大功德,莊嚴成就,端嚴殊特,無可為喻,光明遍照娑婆世界。上述各經都說明觀世音菩薩,常隨釋迦牟尼佛說法度生。千江有水千江月,觀世音菩薩雖然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侍輔,我們娑婆世界眾生一心稱名,他是尋聲救苦,無處不現身。
(四)我國浙江普陀山
後樑明貞二年,日僧慧鍔到五台山參拜文殊道場,看見一尊觀音大士聖像,清淨莊嚴,想請回日本供養,又怕該寺當家不肯,於是就偷偷地將這尊聖像請走了。慧鍔得到這尊聖像之後,立即買舟東渡,準備回國。當這條船駛進浙江定海舟山群島新邏礁的地方,忽然海洋中湧現無數鐵蓮花(今稱蓮花洋)。擋住航道,使船不能前進。如此三日三夜,船無法開出,只能繞著普陀山四周打轉轉。慧鍔見此奇異,當即跪在聖像前面求懺悔說:大士,弟子因菩薩聖像莊嚴,我國佛法未遍,聖像少見,所以想請聖像回國供養。如果因我是不與而取的,或我國眾生無緣供養,弟子就在此地建立精舍,供養聖像。慧鍔懺悔完畢,船飛速的駛到潮音洞邊,安然停下。
慧鍔登山後,在潮音洞附近,找到一家漁民的茅舍,見舍主張翁說明來意。張翁歡喜異常地說:菩薩願意住在這個荒山孤島,說明與我們太有緣了。就請師父和菩薩一併住在這裏。我把房子讓出來築庵供奉菩薩,將全山民眾招集起來參拜菩薩。慧鍔因此也就不回日本,在山築庵安住。民眾稱此庵為「不肯去觀音院」慧鍔就成為普陀山第一代開山祖師。從此普陀山成為我國著名的觀世音菩薩道場,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便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菩薩了。
(五)我國西藏拉薩布達拉宮
據五世達賴著的《西藏王臣記》載:西藏民族的起源,是觀世音菩薩的悲力化成一頭變種的猴,由聖救度母化作一個羅剎女,與猴配合,生出六個孩子。像父親的孩子思想敏捷,悲心廣大。像母親的孩子,面多赤色,秉性剛強。由此逐漸繁衍而成西藏人民和區域。
觀世音菩薩還化現人,藏王松贊干布,想在布達拉(即普陀洛迦)山頂,建一王宮,住在那裏,使四方所有的國王不由自主地傾向自己,八種自在功德能應運而生。於是他親眼看到天空中現起「唵嘛呢叭口彌吽」六字真言,放出五色燦爛的彩虹,輝映到山石上,自然現出觀世音菩薩,救度母,馬頭金剛等聖像。又從觀世音菩薩像上放出光明,照射到六字真言上。這些光明往來交織,成為稀有奇觀。松贊干布即從尼泊爾請來匠人,依照自然出現佛像的風姿,雕刻出身所依——佛菩薩像,語所依——六字真言。松贊干布在布達拉山建造出帝釋王宮般的華麗高貴的王宮,將妃眷安置到這裏。又將神變大將軍安紮在宮裏,西藏各地部落主,聞知松贊王能遣發神變大軍,都懾於他的雄威,心悅誠服的表示歸順。這些傳說,表示西藏地區對觀音菩薩的廣泛信仰。
上述三說,說明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沒有一定,哪里有虔誠的觀世音菩薩信仰,哪里有觀世音菩薩大悲救世的精神,那裏就是普陀洛迦;那裏就有觀世音菩薩。所謂「清淨為心皆普陀,慈觀濟物即觀音。」
(六)大悲行解脫法門
《華嚴經》說: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時,請問應云何學菩薩行?觀世音菩薩對他說:菩薩應學的法門無量無邊。但在這無量無邊的法門中,我是修學大悲行解脫法門。大悲是觀世音菩薩的特德,被稱為大悲觀世音。大悲是佛具有的不共功德。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住合稱為佛所特有的十八不共法。凡夫和聲聞聖者,只能說悲,不能說是大悲。佛的大悲是怎樣的呢?《根本說——有毗奈耶雜事》卷二說:「世尊於一切時,觀察眾生,無不聞見,無不知者,恒起大悲,饒益一切。晝夜六時,常以佛眼觀諸世間,於善根處,誰增誰減,誰遭苦厄,誰向惡趣,誰能受化?作何方便,拔濟令出?」以大悲心觀世間眾生,是佛的不共功德。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大悲救苦,與佛的功德平等。
怎樣修學大悲行解脫法門?主要是平等視一切眾生,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時時刻刻拔除眾生的痛苦為己任。如何能起平等心?根據佛法緣起的教義,人與人,人與一切眾生的關係,是互相依賴的。彼有則此有,彼生則此生,彼無則此無,彼滅則此滅。如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不依賴於農民的耕種,工人的建造,商人的流通,知識份子的教育,軍警的保護,是不能生存的。人與眾生的關係也是如此,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沒有動物世界對人類的貢獻,人類的生存也是困難的。從根本上來說,一切有心識的動物,都是業障深重的苦惱眾生,無始以來與自己都有過親密的關係。能常常這樣想,平等心大悲心,就會自然生起。觀世音菩薩大悲行解脫法門主要的內容,即《法華經》《楞嚴經》記載的三十二應、十四無畏。
《法華經》、《楞嚴經》三十二應對照表:
從三十二應來看,觀世音菩薩應化的主要對象,是天、人、神三類。三類之中,以人為主。如《法華經》列舉人類有十六應,占三十二應的一半,再將第十六「人」擴展為各式各樣的人,那就是人類的海洋了。值得注意的是,《法華經》說觀世音菩薩現有優婆夷、比丘尼、長者女、居士女、宰官女、婆羅門女、童女等七種女身。充分說明觀世音菩薩深切同情廣大婦女苦難的命運。另外,女人的性格,慈忍柔和,具有無私的母愛,與觀音大慈大悲有少分的相應。實際上觀世音菩薩是大丈夫相,《華嚴經》說:「勇猛丈夫觀世音。」
觀音菩薩怎樣獲得三十二應的?據《楞嚴經》說:由於觀音供養觀音古佛,承蒙觀音古佛教授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令我成就三十二應,入諸國土。說明觀音菩薩的三十二應,是從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心中流露出來的。
同體大悲,對眾生悲仰之心,即大士之心;大士悲憫之心,亦即眾生之心。凡聖體同,感應道交。能令眾生,於大士妙應身心,得十四種無畏功德。若眾生在苦難中,一心稱名,交相感應。使在怖畏之中的眾生,蒙救得脫,即獲無畏。由於大士圓通妙力,功能德用,故令眾生,脫苦無畏。《普門品》云:「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眾生苦無邊,觀音的妙智力無邊,對眾生的苦,無所不救。此說十四者,略舉數例而已,非謂大士僅救十四種苦也。
(七)大智行深般若法門
菩薩修證的特點,是悲智雙修。唯有建立在大智基礎上的大悲,才能無感不應。觀世音菩薩的大智法門,在《心經》裏稱為「深般若」,其內容: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經文三段,一標宗、二釋義、三總結。
一、標宗: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佛教以五蘊概括物質與精神的現實世界。在眾生的心目中,認為現實世界的真實性(自性),因而起種種執,生種種煩惱,造種種業,受種種苦,生死流傳,無有解脫。觀自在菩薩,觀五蘊法依因緣而存在,沒有孤立的獨存性;依因緣而起滅變異,沒有永恆的不變異性。深求諸法自性不可得,照見五蘊皆空,破除實有的錯亂妄執。體證絕諸戲論的一切法空性,而得生死解脫,度一切苦厄。
二、釋義:一切法是因緣所生,是在種種關係和條件下的綜合活動(複合體),求其獨存實體(單一體)不可得,故名為空。這個道理,順於勝義,又稱勝義空。一切諸法,雖然無自性,而緣起法相,卻在因緣關係下顯現。這種空有不二的關係,古人概括為「畢竟空而宛然有,宛然有而畢竟空。」例如「陽焰」,水汽在陽光下上升,遠遠望去,形成波動的一池清水。不但口渴的鹿會向前去,人也會誤認為是水。這如幻如化的「陽焰」,說它是真實,深求卻無一絲兒真實性可得。說它什麼都沒有,卻又可見可聞,分明顯現。
世間的一切法,也是如此,說它是因緣所生,空無自性,卻又因果分明,絲毫不爽。這一因緣有不礙自性空,自性空不礙因緣有的道理,闡述了依因緣有顯示自性空,依自性空而成立因緣有。因緣有與自性空,相依相成,相即無礙。觀自在菩薩的空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遠離空有二邊妄執,顯示空有無礙的中道正觀。由此菩薩才能「世間即涅槃」,「生死即解脫」,「煩惱即菩提」,「不離世間而同入法界,不著生死,不住涅槃」。顯露菩薩不離世間,不捨眾生的大智大悲精神。
三、總結:菩薩照見五蘊皆空,指在修證上即色觀空,證入諸法空相,空中無色、受、想、行、識、眾生界的五蘊,是生死的現實,唯有即色觀空而契入空相,才是轉迷為悟,轉凡成聖的關健。所以《般若經》說:「慧眼於一切法都無所見。」《金剛經》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禪宗的祖師也說:「終日看山不見山。」因觀空而契人諸法實相,達到空有無礙,即是觀自在菩薩的深般若法門。
(八)耳根圓通(金剛三昧)法門
根據《楞嚴經》卷六,觀世音菩薩自陳證悟的歷程時說:回憶在恒沙劫以前,有佛出世名觀世音。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我秉承教示,由耳根的聞性,下手起修。初於聞中,循性逆流,迴光返照,不但不聞所聞的聲塵,能聞的聞性,也復寂然。能所二相一齊消失。如是定力日深,能聞的根,與所聞的聲塵,同時俱滅,湛然無邊的境相現前。繼續用功修持。不但所覺的湛然境空,能照空境的智亦空。空覺極圓,不但智境寂滅,能空的空也滅。生滅滅已,不生不滅的真心,自然顯現,放大光明。於一剎那,忽然超越世出世間,不受空有等觀念的繫縛。
寂照含虛空,十方圓明,一時俱足二種特殊功德。第一,上契十方諸佛本覺妙心,與佛同體,並同一慈力,可運無緣大慈,普度眾生。下合十方六道,一切眾生心性,能與眾生同憂患,共悲仰。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亦稱「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楞嚴經》說的三十二應和十四無畏,與《法華經》所說不同。《法華經》說是從菩薩的大悲心流露出來的。《楞嚴經》說是從金剛大定顯現出來的,也即金剛大定的功用,所以能成就三十二應化身,隨機赴感,任意游諸國土,普度群迷,同登彼岸,所以《楞嚴經》關於十四無畏的描述,每一條都聯繫到金剛三昧,然後著重指出這是三昧不可思議功能所起的德用。例如第二條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楞嚴經》先分析觀世音菩薩,旋轉緣外塵的妄知妄見,返歸自性的真知真見。見覺屬火,既返妄歸真,內見覺之火已息,世間外火,不能為害。以此功能而起德用,加被眾生。故使諸眾生,若入大火之中,只要一心稱觀世音的名號就不會被火燒傷。這樣從理到事合乎情理分析,既肅清了神秘論的迷霧,又能使人們樹立對觀音的正確信仰。所以先師圓瑛大師說:「《首楞嚴經》最上乘」,可謂深得如來深奧妙旨。
(九)陀羅尼法門
陀羅尼法門或名總持法門,或名真言(咒),是佛菩薩修持得果的心法結晶。世有無量數佛,故有無量陀羅尼門。同一陀羅尼門,亦有無量數佛修持得果。觀世音菩薩,從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持無量陀羅尼門。根據《大正藏》卷二十、密教部三,有關觀世音菩薩陀羅尼門的經咒、儀軌,有七十種之多,說明觀世音菩薩在密教菩薩中佔有重要地位。觀音菩薩的現身有十五種:
1、無染著觀音:指觀音菩薩雖處於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仍能清淨無垢,不被諸法染著,如蓮花處污泥而不染。意為觀音菩薩以一切如來大悲心為體,觀察諸法,除貪瞋癡三毒煩惱垢。
2、千手觀音: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略稱。有四十手,每手各有一慈眼,能隨所欲,救度三界二十五有一切眾生。
3、十一面觀音:頭上有十一面,表示斷十一品無明,得十一地佛果。又十面表示現身十界,救度眾生,合其身的正面,恰為十一面。
4、如意輪觀音:表示菩薩住於如意寶珠三昧,轉法輪的意思。指觀音菩薩能如意說法,救度六道眾生之苦,給予世出世間的利益、成就一切眾生的所願。
5、不空絹索觀音:不空絹索,指菩薩以大悲為絹索,救度一切眾生,使其所願不空。又因菩薩披著鹿皮袈裟,故稱鹿皮觀音。
6、馬頭觀音:指菩薩頭戴白馬頭,現忿怒形,所以列入明王部,又叫馬頭明王,或大力持明王。指馬思念水草毫無雜念,喻菩薩一心救度眾生。馬飛快的奔跑,喻菩薩迅速運其大悲,救度一切眾生。
7、準提觀音:又稱準提佛母,或七俱胝佛母。準提意為清淨,功德廣大無邊,不管在家的出家的,清淨的與不清淨的眾生,都能救度。
8、披葉衣觀音:因其真言功效強,信奉的人特多。據稱誦一次能護身,二次能護伴侶,三次能護全家,四次能護村落,五次能護國家。
9、白衣觀音:因常居於白淨處,得名。又有白身觀音,大明白身觀音,大白衣觀音,意為清淨,都以不染著觀音為代表。
10、阿麼提觀音:阿麼提譯為寬廣或無畏。其形象為騎乘白獅三面四臂像。據《阿麼提觀音儀軌》說:古代於闐國有一信士,常念觀音聖號。時值鄰國,刑律殘酷。信士去拜謁國王,勸其實行仁政。國王領信士去看後宮,始知後宮為觀音淨土,王即觀音菩薩。因該國眾生剛強難化,觀音即以刑戮來濟度之,此即阿麼提觀音的由來。
11、多羅觀音:多羅譯為眼睛,或目精。亦譯為度,或救度。因其出生自觀音的眼睛,故名。西藏地區,信仰多羅觀音的最多。在《觀音授記經》裏,對多羅觀音的功德說明極詳。
12、青頸觀音:此與馬頭觀音一樣,現忿怒形。
13、毗俱胝觀音:毗俱胝譯為瞋目,或皺。現忿怒形。因臉上有皺紋,又張目發怒,故名。
14、楊柳觀音:是指千手觀音,四十手中的揚柳。楊柳喻菩薩利生,恰似楊柳的隨風蕩漾,無處不現身。
15、水月觀音:梵語那迦室利,譯為水吉祥。《大日經疏》說:「水吉祥,或自蓮花中出水,垂手出水。」
上述十五尊觀音各有真言,這裏從略。在我國流傳最廣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簡稱《大悲咒》唐三藏法師不空譯。此咒共計八十四句,內除「娑囉娑囉」句,係表示五濁惡世外,其餘八十三句,代表八十三位菩薩。雖咒內同句甚多,然所代表的菩薩,則每句不同,其圖像見《大悲心陀羅尼經》此咒係過去九十九億恒河沙數諸佛所說。觀音菩薩受之於千光王靜住如來佛。時觀音菩薩始住初地,一聞此咒,立超第八地,心生歡喜,發誓弘布,安樂眾生。即時應願,身生千手千眼。據《大悲心陀羅尼經》,持誦此咒有以下諸功德:
誦此陀羅尼者,當知是人:(1)即是佛身藏,九十九億恒河沙數諸佛所愛惜故;(2)即是光明藏,一切如來光明照故;(3)是慈悲藏,恒以陀羅尼救眾生故;(4)是妙法藏,普攝一切陀羅尼門故;(5)是禪定藏,百千三昧常現前故;(6)是虛空藏,常以空慧觀眾生故;(7)是無畏藏,龍天善神常護持故;(8)是妙語藏,口中陀羅尼音無斷絕故;(9)是常住藏:三災惡劫不能壞故;(10)是解脫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11)是藥王藏,常以陀羅尼醫療眾生病故;(12)是神通藏,游諸佛土得自在故,可見此咒功德,贊不可盡。
誦此陀羅尼者,現生能得十大利益。(1)能得安樂;(2)除一切病;(3)延年益壽;(4)常得富饒;(5)滅一切惡業重罪;(6)永離障難;(7)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8)遠離一切諸怖畏;(9)成就一切諸善根;(10)臨命終時,任何佛土,隨願得生。
誦此陀羅尼者,得十五種善生:(1)所生之處,常逢善王;(2)常生善國;(3)常值好時;(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純熟;(7)不犯淨戒;(8)所有眷屬,恩義和順;(9)資具財食,常得豐足;(10)恒得他人,恭敬扶持;(11)所有財寶,無他劫奪;(12)意欲所求,皆悉稱遂;(13)龍天善神,恒常護衛;(14)所生之處,見佛聞法;(15)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誦此陀羅尼者,不受十五種惡死:(1)不為饑餓困苦死;(2)不為枷繫杖擊死;(3)不為冤家仇對死;(4)不為軍陣相殺死;(5)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6)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7)不為水火焚漂死;(8)不為毒藥所中死;(9)不為蠱害死;(10)不為狂亂失念死;(11)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12)不為惡人魔魅死,(13)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14)不為惡病纏身死;(15)不為非分自害死。
誦此陀羅尼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誦經坐禪,如有山精魍魎鬼神惱亂,誦此咒一遍,諸鬼魔悉皆被縛。如法誦持者,觀音菩薩,一切善神,金剛密跡,常隨護衛,不離其側。
《大悲咒》具有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因此為一般佛教徒朝暮課誦,不可缺少的內容。一切法會更是必誦之咒。希望大家精進誦持。
此外我國蒙藏地區,六字大明咒,即「唵嘛呢叭口彌吽」,流傳很廣。此即觀世音菩薩微妙心印,雖簡單一句,同樣能成就不可思議功德而證圓通。
(十)淨土法門
觀世音菩薩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關係,(1)說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化身;(2)說觀世音菩薩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阿彌陀佛佛位的繼承人。(3)說觀世音菩薩現於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輔佐,西方三聖的一尊。
三說之中,第三說至為普遍,談得最具體的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此經說: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於一切處身同,眾生但觀首相,知是觀世音,知是大勢至。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對上品上生、上品下生的人,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分別執金剛台、紫金台、金蓮花,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台,隨從佛後,一彈指頃,往生彼國。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的人,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至行者前,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已信解,發菩提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上述內容說明對上品的人,西方三聖齊去接引。對中品下生以下的四種人,則由觀世音、大勢至接引。可知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觀世音菩薩協助阿彌陀佛的主要工作任務。
淨土三經說持名,觀想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由西方三聖、或觀世音、大勢至接引往生。但在觀音的經中,若人憶念觀音,臨命終時,自己往生極樂世界,無需接引。如《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說:於此世界若有人想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名者,是人當來遠離生老病死無常之苦。猶如鵝王,隨風而去,速得往生極樂世界,面見無量壽如來,聽聞妙法。如是之人,永不受輪迴之苦,無貪瞋癡,無老病死,無餓饑苦,不受胎胞生身之苦。承法威力,蓮花化生,常居彼土。又若人誦持觀音陀羅尼法門;也可得生極樂世界,如《佛說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神咒經》說:「持此咒者,現身復得四種果報。何種為四?一者臨命終時,得見十方無量諸佛,二者永不墮地獄,三者不為一切禽獸所害,四者命終之後,生無量壽國。說明觀音法門的歸趣,是導向淨土,使一切眾生永遠離苦惱得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