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 
書籍目錄
卷一 周文
卷二 周文
卷三 周文
卷四 秦文
卷五 漢文
卷六 漢文
卷七 六朝文
卷八 唐文
卷九 宋文
卷十 明文
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 

(僖公三十年)— 〔左傳〕


Bg A64

《題解》 

   魯僖公三十年(前六三O年),
秦晉聯軍包圍了鄭國的國都。在兵臨
城下的時刻,鄭國老臣燭之武隻身來
到敵營。由於他對秦晉之間貌合神離
的關係了如指掌,抓住他們之間的矛
盾,處處從對方的利害立言,終以唇
槍舌劍折服了秦穆公,於是秦國單獨
與鄭國媾和,罷兵回國。在這種形勢
下,晉軍也只好撤退。

 原文一段

   晉侯、秦伯圍鄭 1,以其無禮於晉 2,且貳於楚也 3。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4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5:「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注 釋

1・晉侯:指晉文公。秦伯:指秦穆公。/鄭:國名,姬姓,在今河南中部。 
2・以:因。/無禮:晉文公爲公子時曾流亡各諸侯國,經過鄭國時,鄭文公沒有以禮相待。 
3・貳:兩屬,這裡是依附的意思。
4・作動詞用,駐紮。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鄭縣北。氾水名。指東氾,早已淤塞,故道在今河南中牟縣南。
5・佚之狐:鄭大夫。鄭伯:指鄭文公,前六七二年至前六二八年在位。

 語 譯

   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起來圍攻鄭國,這是因爲鄭國國君對晉文公曾有過失禮的行爲,而且又依附楚國,對晉國懷有貳心。當時晉國的軍隊進駐函陵,秦國的軍隊進駐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很危險了!如果派遣燭之武去見秦國國君,他們的軍隊一定會撤退的。」鄭文公聽從了他的建議。可是燭之武却推辭說:「老臣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如今年老了,更做不了什麼事啦!」鄭文公說:「我不能及早用你,現在有急事才來求你,這是我的過錯。但是鄭國滅亡了,對你也很不利啊!」燭之武這才答應了。

 原文二段

   夜縋而出 1。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鄭亡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2。越國以鄙遠 3,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4,行李之往來 5,共其乏困 6,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7,許君焦、瑕 8,朝濟而夕設版焉 9,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 10,又欲肆其西封 11,若不闕秦 12,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 13,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14,乃還。
   子犯請擊之 15,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6。因人之力而敝之 17,不仁;失其所與 18,不知 19;以亂易整 20,不武 21。吾其還也。」亦去之。

 注 釋

1・縋:繫在繩子上放下去。
2・執事:敬詞,左右辦事的人,這裡實際是指秦穆公本人。
3・鄙:邊疆。
4・東道主:東路上的主人,鄭在秦東,故可以招待秦國過往使者。
5・行李:外交使者。


6・共:通「供」。/乏因:指食宿方面的不足。
7・賜:恩惠。指奏國支持晉惠公、晉文公取得君位的往事。
8・焦·瑕:晉國二名,都在今河南狹縣附近。
9・濟:渡河,指晉惠公渡河歸國事。/版:打土牆用的夾版。這裡指版築防禦工事。晉惠公爲報為秦君,曾許給秦國焦、瑕二地,但回國後馬上賴帳了。


10・封:疆界。這裡作動詞用,即「以… 爲疆界」是意思。下句的「封」,是名詞。 
11・肆:放肆,指極力擴展。 
12・闕:損害。 
13・說:通「悅」。 
14・杞子、逢孫、揚孫:三人都是秦大夫。 
15・子犯:即狐偃,晉文公的舅父。 


16・微:沒有。/夫人:指秦穆公。
17・敝:損害。
18・所與:同盟者,興國。
19・知:通「智」。
20・亂:這裡是分裂混亂的意思。/易:代替。/整:這裡是聯盟的意思。
21・武:英武,與「仁」一樣,都是當時抽象的道德觀念。

 語 譯

   當天夜裡,燭之武用繩子縛住身體,從城牆上墜下去。見到了秦穆公,說「秦晉兩國軍隊圍攻鄭國,鄭國人已經知道自己就要滅亡了。假如鄭國滅亡了對您有好處,那就麻煩您進行這次戰爭吧!一個國家要越過另一個國家,在遙遠的土地上開闢自己的邊邑,您會懂得這是很難辦的。您何必滅鄭國來擴大鄰國的疆域呢?鄰國的實力增強了,就等於貴國的勢力削弱了。


   假如保留下鄭國,作爲您的東道主,貴國的使者來往經過這裡,也能供應他們缺乏的東西,這對您也沒有壞處。再說,您曾經對晉惠公施予恩惠,他答應以焦、瑕兩城作爲酬謝。可是他早晨剛渡河回國,晚上就修築工事來防備您,這些您都知道的。晉國哪裡會有滿足的時候?等到他在東邊把疆土擴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展疆土,那時候如果不去損害秦國,又能到哪裡去取得土地呢?損害秦國來增強晉國,請您好好考慮這件事吧。」


   秦穆公聽這番話,很高興,就和鄭國訂立了盟約,委派杞子、逢孫和揚孫等人,留守在那裡,自己率領大軍回去了。這時狐偃請求出兵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當初沒有這個人的幫助,我也不會有今天。得過人家的幫助,反而去傷害人家,這不『仁』;失掉了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一『智』;以混戰代替聯盟,這是不『武』。我們還是撤回去吧。」於是,晉國的軍隊也撤出了鄭國。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