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國語)
卷三 周文
《題解》
這篇文章可以同上一篇合讀。上
一篇文章寫的是越國君臣以妥協讓步的
策略,保全自己,待機戰勝吳國。這一
篇寫的是吳國大臣申胥對吳越兩國形勢
的分析,戳穿了越國求和所包藏的禍心
,建議趁現在的有利時機一舉滅退。可
是,驕傲輕敵的夫差對這些正確的意見
全然聽不進去,終於陷進了句踐的圈套
,招致最後失敗,成為一個歷史教訓。
原文一段
吳王夫差 1 乃告諸大夫曰:「孤將有大志於齊,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 2。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 3,吾振旅焉 4。」
申胥諫曰 5:「不可許也。夫越,非實忠心好吳也,又非懾畏吾兵甲之強也 6。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於股掌之上 7,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 8,故婉約其辭 9,以從逸王志 10,使淫樂於諸夏之國 11,以自傷也。使吾甲兵鈍弊,民人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後安受吾燼 12。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穀時熟,日長炎炎 13。及 14 吾猶可以戰也,為虺弗摧 15,為蛇將若何?」
吳王曰:「大夫奚隆於越 16?越曾足以為大虞乎?若無越,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 17?」乃許之成。
注 釋
1・夫差:姬姓,吳王闔閭之子。他連續大敗越師後,因勝利而驕傲專橫,終於被勾踐打敗,身死國滅。
2・而:通「爾」。人稱代詞,你們。
3・反:同「返」。
4・振旅:興師。
5・申胥:即伍員,字子胥。原爲楚人,入吳避禍,吳王封以申地,因此也稱申胥。
6・懾畏:害怕。
7・還玩:轉弄。還,通「旋」。
8・蓋威:尙威,崇尚威力。好勝:喜歡勝過別人。
9・婉約:卑順委婉。
10・從逸:放縱安逸。從,通「縱」。
11・諸夏之國:指春秋時期的中原各國。
12・燼:灰燼。這裏指吳國在災禍後的殘局。
13・日長炎炎:天天增長,蒸蒸 上。炎炎,興旺的樣子。
14・及:趁著。
15・虺:小蛇。
16・奚:何以,爲什麼。
17・曜:通「耀」,炫耀。
語 譯
吳王夫差於是告訴大夫們說:「我要爲實行一項宏大計劃而去征服齊國,我打算答應越國講和的要求,希望你們不要反對我的計劃。如果越王已經改悔,我還要求什麼呢?如果他不改悔,我從齊國返回來,再興兵去攻打他。」
伍子胥勸阻說:「不能答應越國講和的要求。越國人並不是眞心實意地要和吳國和好,也不是懼怕我們武力的強大。越國大夫文種勇敢而善謀,他是打算把吳國放在他的大腿上和手心裏轉弄,以達到他最後滅亡吳國的目的。他本來知道君主崇尚武力,而且處處都想勝過別人,所以說些恭維的話,來使您的意志放縱而喜好安逸,使您進攻中原各國,貪圖到那裏享樂,以自取滅亡。
他們想使我們的軍隊疲憊,武器損耗,百姓背叛、逃亡,國力一天比一天削弱,然後他們穩穩當當地收拾我們的殘局。越王崇尚信義,而且愛護百姓,各處的人民都歸附他。越國每年五穀豐登,國勢蒸蒸日上,趁我們還能打敗他們的時候,就應當消滅他們。如果它還是小蛇的時候,不打死它;長成了大蛇,可怎麼辦呢?」
吳王說:「你爲什麼對越國如此重視?越國竟然形成了我們的嚴重憂患了嗎?倘若沒有越國,那麼在春秋兩季檢閱軍隊的時候,又到什麼地方去炫耀我們的軍威呢?」於是答應越國講和的要求。
原文二段
將盟,越王又使諸稽郢辭曰 1:「以盟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 2,足以結信矣。以盟為無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 3,而胡重於鬼神而自輕也?」吳王乃許之,荒成不盟 4。
注 釋
1・辭:謝絕。
2.口血未乾:指定盟時間不長。古代舉行盟會時,殺牲飲血,以表示誠意。
3・舍:同「捨」,丟開。
4・荒:虛空,沒有實際行動。
語 譯
就要舉行盟誓的時候,越王又派諸稽郢推辭說:「認爲盟誓是有益的事情嗎?那麼,上次盟誓時,留在嘴邊的血跡還沒有乾,那次盟誓就足以表示是結成信義的行動了。認爲盟誓是無益的事情嗎?那麼,您就可以放棄武力的威脅,而親自來役使我們就行了,又何必看重鬼神而輕視自己呢?」吳王便贊同他們的意見,只是在口頭上達成了講和的協議,沒有再舉行盟誓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