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古德有云:「只貴子見地,不貴子行履。」這「見地」二字的意思,卽是超拔的見解,也可以說是悟境。
「行履」是修行的實踐,便是功夫。合起來則是說:參禪的人,最要緊須有高超的見解至於修持的功夫,還在其次。這兩句話的目的,是要先有正的知見,不致盲修瞎練,本來是不錯的,但古今修禪者的根器不同,所修的法門也隨時代有所改變。惟昧者不察,以爲禪宗只重見地,不尙功夫,所以後世談禪的著述,多就理論上發揮,少在功夫上闡述。
因此養成一種空腹高心的禪徒,不但輕棄定功,甚至連佛教根本戒律亦被忽視,醍醐變作毒藥,能不令人慨嘆!玆乘世界宗教雜誌請我寫有關「禪宗的修法」之便,故特寫此「禪宗重實修」,不寫禪宗理論。
要寫這個題目,先須把禪宗的歷史簡單地介紹一下,然後才知道何以近仁參禪須重實修。自世靈山拈花,迦葉微笑而爲禪宗第一代祖師,阿難爲第二祖,由是祖祖相傳直至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航海東來,是爲中國禪宗初祖。但達摩乍到中國,一因語言不通,再則禪理深奧,他從廣州到金陵,再渡江到嵩山少林寺,一路無人可與契合。乃面壁默坐,直待九年之後,才遇到神光,立雪斷臂,乞爲安心,摩云「將心來,與汝安」,光云「覓心了,不可得」,摩云「與汝安心竟」,光於言下大悟,摩卽付與衣法,改名慧可,是爲東土二祖。其後三祖向二祖懺罪,四祖求三祖解縛,問答方式,大致相同,亦均付衣法。五祖開創黃梅東山法門,本擬傳衣神秀,後見惠能「菩提本非樹」一偈,亦密付衣法,總成六祖。以上是中國禪宗發展初期,此期宗風,均用平實問答,一言相契,卽傳心印。
六祖得法弟子四十餘人,而以南嶽懷讓,靑原行思爲正統,正統次第傳承,先後成立曹洞、雲門、法眼、馮仰、臨濟五宗。五宗各化一方,大弘東山法門,此爲中國禪宗鼎盛時期,此期宗風,漸改機鋒轉語,甚至口喝棒打,一改昔日平實問答。
降之宋元,棒喝亦復不用,所謂「參話頭」之法乃代之而起。其法卽隨取一句語話,令人參究所以,初期也要像習定那樣,經過調身、調心等(詳見拙作學禪方便)待其妄想已停,昏沈不起,心中明明歷歷的時候,舉起本參話頭,日夜參去,一旦功夫落堂,因緣會合,啊地一聲,慶快平生!
吾人試想,從北魏以至南宋,不五百年間,而祖師之接引方式,一再改革,此無他,人根漸下,法門亦不得不隨機應變。參話頭之法較之達摩單傳直指之風,雖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在此末法時期,人事複雜,妄想堅固,倘欲徹悟本來,捨參話頭更無別法。然則參話頭實後世襌和子唯一實修法門。
茲將自身參學時所體驗到的幾點意見,提出來供獻大家學禪者作個參考。
一、「參」、「看」 「照顧」的意義
參字的本義是研究(參究),但與話頭二字連在一起,不僅作研究講。爲什麽呢?因爲研究過度 則成「卜度」,參話頭是不許卜度的。一般人不懂參字的意義,一提話頭,便去研究,總成卜度,結果妄想越來越多,以致無法收拾。所以我認爲參話頭三字雖是功夫,但還有點籠統,不然,爲什麽除參話頭一語之外,還有「看話頭」與「照顧話頭」兩語呢?
這「看」與「照顧」才是眞正用功時要做的功夫。但看不是用眼去看,而是用心察看這句話的話頭到底是什麼?乃靜中用功時所必須要的。照顧是兼帶照管這句話,勿使因雜務而遺忘,乃動中用功所不可少的。吾人用功總是靜時少,而動時,所以動中用功,比靜中用功更爲重要。
二、「疑情」有大小之說
參話頭必須提起「疑情」。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凡是參禪的人,沒有不知道的。但我仔細體驗,這「大」、「小」兩字,別有含義。因爲疑情的「疑」字與嫌疑「疑」不同。譬如其家失竊,在失竊前只有某人到過他家,那這個某人,便大有嫌疑。假使失竊前有許多人到過他家,這許多人都小有嫌疑。參話頭起疑只有疑的得力與否,沒有什麽大小可分?
然則所謂大小者,意即「久」、「暫」之謂。設參禪者的疑情,能於二六時中不稍間斷,直至眞疑現前,要放也放不下,這便叫做大疑。其次時疑時輟,若存若亡,這便叫做小疑。虛雲老和尚說過:疑情越輕微越好,要像流水般不斷的疑去。這可證明疑情貴輕不貴猛,在久不在大了。所以我們平日用功,只須把疑情緊緊扣在話頭上,不論動靜閑忙,不會走失,日久功深,自有好消息到來。切不可不耐時間,瞎猜亂疑,結果妄想紛飛,心情急燥,乃至百病叢生,全功盡棄!
三、話頭有否答案
話頭必須疑情,疑情卽是問號,有問必有答,所以參話頭是在求答案。但話頭有帶問號與不帶問號兩種,帶問號的如「那個是本來面目?」「什麼是西來大意?」「何人拖死尸?」「念佛的是誰?」這些帶問號的話頭也許會有答案。至於「柏樹子」、「麻三斤」、「青州布衫」、「大海一滴」等,並無問號,如何會有答案?原來所謂答案,並不是一個話頭的答案,而是一切話頭的答案。只要你在一個話頭上得到答案,其他各個話頭也都有了着落了。
這話怎樣講呢?因爲六根是可以互通的,楞嚴經上說:「一根得還原,六根齊解脫,」這就是「一解六亡」。我們參話頭起疑情,用的是意根,但開悟往往在其他諸根。「靈雲見桃」,是由眼根開悟,「香嚴擊竹」,是由耳根開悟,其他由鼻、舌、身根開悟者,古今禪德,不勝枚舉。不過由眼耳兩根開悟的人較多,因爲眼耳是離而能知,功德大,其他諸根須合而方知,功德較小故也。
以上三項,大都爲人所忽略,容易發生誤會,今天特爲寫出來使學禪者免走差路。至於一般參話頭的規則,作者們寫得已多,不煩贅述。
又參話頭第一目的是開悟。但開悟是自心中事,無法用語言說來表達的,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開悟的境界究竟如何?旁人也是無法知道的。我們多數是未開過悟的人,最好不要談開悟的事。現在且來談談參禪人在未開悟時,除參話頭之外,還應做些什麼事?大凡修行須分正修與助修兩種,參禪人自以參話頭爲其正修,此外如禮佛、誦經,乃至慈善、勞作、苦行等這都可爲之助,今日的學禪人都應隨宜爲之。切不可除參話頭外,將其他法門一概抹煞,甚或加以詆毀,這是萬萬不可以的。我希望大家能够正助兼修,日久功深,水到渠成,自有開悟之時。
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雙十節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