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 金弘恕 敬錄
一九四七年
丁亥十一月十二日
書一 廿三年冬十一月廿八日
弘恕居士左右:
頃奉惠書,由張心若君展轉遞交,句法之殷,慕道之切,濁世罕覯,欽佩莫名。(僕)于佛法,但知信仰,造詣殊不敢言。尊示盛多稱譽,俱屬外間傳聞,絕非實事,讀之彌增惶悚。承問淨土法門,意欲筆談妙觀。
夫修淨土,相沿有持名止觀兩種。持名普被群機,止觀須憑指授,止觀雖妙,不如持名之穩。台端入道,宜從持名入手,請緩問津止觀。蓋禪定一法,須與授者同居,否則流弊百出,或趨入邪徑,或易致退失。故蓮池以後,唯提倡持名一法,不主修觀,用意深遠,絕無歧途。持名看來若易,其實徹上徹下,依教理之淺深以為淺深,依發心之廣狹以為廣狹,其生品之高下,則視乎行持緩急與生熟,與修觀者同功,萬修萬人去也。
其法具在三經一論,不出信願行,南方盛行,台端何疑而枉下問?普陀印光法師,海內尊宿,專倡此教。僕與此師無一面緣,曾見所刊文鈔,雖衍舊說而多發明,不審 足下曾措意否?僕學行無似,愧無以塞明問,慚愧慚愧。雖然,亦有至切要之義相勗者:
我佛說法四十九年,凡經三百六十餘會,教義千差,歸宿無二,一言蔽之,一心而已。(一心即是真心)。不了一心,便有外境,因之起惑造業,輪轉無有了期。若實了一心,則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將不求而自至。故云:一切諸法,心為上首。(佛法與外道。其分界在此。)足下信佛,應如是信。不然,雖持名修觀,盡是外道天魔,非佛法也。何以故?心外有法故。此為根本法義。
其次加行有二:一曰莫妄想,二曰耐冷淡。何謂莫妄想?凡對一切境界,並將為空,不可執著,以起想念。世間受生,皆由妄想所成,此乃生死根本,不可不知。何謂耐冷淡?世人造業,都由耐不得冷淡,既欲做箇出世賢聖。猶與世俗貪逐五欲無異:不惟佛不得成,閻羅老子不是瞎漢。今人于佛法,初患不得聞。及其既聞,又云人事太多不肯行。此無他,第一不了一心大義,第二任其妄想不停。何緣妄想?就因耐不得冷淡。此是大大病根。若先除此二病,心內自寂淨,智慧自光明,于佛法有趣向分矣。僕無知愚人,跧伏鄉井,感 公不遠數千里,馳書下問,謹以所學對,不審高明以為何如?手此頌禪悅不宣
劉復禮 頓首
書二 廿三率冬十二月廿四日
澹園賢弟左右:
頃奉手書,灑灑千言,備述家世履歷,及早歲入外道,近年憬悟,皈依三寶。希求為師弟。想見發心真誠,趣向勇猛,難得!難得!如此求法,果能實行,斷無不成之理,請諦聽之。
佛法師弟,以道結合,與世間法微異。苟自信己心原是一尊真佛,聞而深信,用力進修,雖不列門牆,已為如來真子。如心外有境,禍福盛衰,名聞利養,常縈心念,雖修觀念佛,終日侍側,已是叛師背佛。
賢既欲敘師弟,僕自當攝受,般若因緣,非世俗勢利之比,即使不以師弟相稱,凡有問難,豈敢不以實告,勉之勉之。今將副所願,竭誠相教。
弟既皈依印光法師,是大好事。此師是方今國內正法眼藏,禪也淨也,宗也教也,莫不深通。惟其願力,欲以淨土一法,普被群機,故專勸念佛。其教賢弟專心念佛,不必勞神研究經論。深有意趣。賢須努力奉行,此師知見極正,決不誤人。
來書復請淨土觀,若僕有所吝者然。此念誤也。佛法當機不授,為無慧眼,授非其人,為謗三寶。僕得足下勤墾。斷無不言之理,所慮者,恐無益有損耳。足下志趣甚佳,如肯真信,豈止生西如操左券,成佛作祖,亦是吾儕本分內事,絕非意外。
來書曾述上年入同善社,此最害事,尤須緩學止觀,否則為害不淺。細繹來書,急求知解,此大難答覆。相宗剖析最密,自謂不喜看,仍以少看為妙。又言喜閱台宗書,豈能讀彼三大部耶?如果能讀,彼中頗斥神通,何以震駭如此?今想得一法,于念佛之外,每日讀《六祖壇經》數頁。此書極精要,含義極深極富。雖未必能解,讀之使知見端正,為益甚大。楊仁山列于佛學四書,其要可知。
學法因地貴真。求了生死,求生西方,此正因也。求世俗果報,邪因也。求持咒靈驗,亦邪因也。求神通,亦邪因也。戒之戒之!我弟子中,雖有發通者,吾力斥之,今已不敢再以神通炫惑人矣。賢問日課如何定?努力念佛盡之矣。四字六字俱可,跏趺坐最妙。暇時加念普賢行願品。
書中更有應答者:
一、學大乘法,以了一心為根本,念佛求生為專業。足下生計不裕,即營他業,未嘗不可。所謂治生產業,不礙圓宗,但不可犯十惡業耳。
二、了解一心之義,是大乘最上乘總綱,其義高出發願生西,不止萬萬倍也。 賢持咒誦經,于四悉檀中,尚在世界悉檀範圍內,我此兩書開示,俱屬第一義悉檀範圍矣。珍重毋忽。
三、律藏千言萬語,只有二義。一離惡行,二離欲行。離欲行復有二:一不邪淫。二斷正淫。邪淫是地獄因,佛所不許。正淫為嗣續計,居士無妨。除淫戒外,一切皆是離惡行。足下曾受五戒否?
四、修觀持名,二法平等,修觀者能明白見,持名者至一心不亂時,乃明白耳。
五、三明六通,二乘與大乘不同。不求自至者,所謂但得母,子自至也。
六、凡學法與文字無關,不識字人,一樣成佛,何況生西。
七、賢問平常日課有效驗否?凡念一聲佛,俱有功德,那得無驗。經中所言,都是千真萬確,佛無妄語,切勿生疑。又已發願即蓮花開,是確實說,毫無虛誑。
吾棄大學教授,退居深山,已三年矣。近無著述,向年鈔撮,皆糞土也,可以不問。《壇經》一書,諸佛心要,不可妄解。逐日讀去,種佛乘種子,不可輕視。昨夜得書,今午作覆,近年山居,外間絕少書札,尤不喜作長函,感君七千里外來問,眼花手顫,草率已甚。吾與君廿年以長耳,頹唐如此,可悟無常迅速,宜及壯年努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