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要    修心學處
第七要    修心學處

第七要    修心學處



Bg B54

一、諸瑜伽修
二、諸倒覆修
三、初後作二事
四、二境皆應忍
五、二事捨命護
六、當學三種難
七、取三主要因
八、修三無失壞
九、成就三無離
十、於境無黨修
十一、徧徹底善習

十二、於怨敵恆修
十三、不依賴餘緣
十四、今當修主要
十五、不應顛倒
十六、不應間輟
十七、應堅決修
十八、觀擇令脫
十九、不應自恃
二十、不應暴戾
二十一、不輕喜怒
二十二、莫著聲譽


   一、『諸瑜伽修』—— 什麼是「瑜伽」?與物相應契合之義,瑜伽就是相應之意。其意義有三種:

 (一)、與境相應 —— 一切觸境與心契合、相應。六根觸境時與你的心契合否?相應否?
 (二)、與行相應 —— 一切行為與理契合、相應。你的行為舉動有沒有合理?
 (三)、 與果相應 —— 三乘聖果與法契合、相應。你修持一個法門時,是否與此法相應?如果可以與此法相應,自然就會有結果出來。


   不論在任何情況—行、住、坐 臥、吃飯、穿衣、睡覺…等等,們的心,都不能離開眾生。這是一種類似相應的修法,所以稱為「 諸瑜伽修」。在《華嚴經‧淨行品第十一》講的最詳細,是我們每日生活的祈願文。


   二、『諸倒覆修』—— 就是面對諸多的顛倒反覆,處於逆境 — 因修行而得重病、招致魔障、或招致他人攻擊、毀謗,或家庭經濟陷入危機等,以致煩惱增加,而不想再繼續修行時。這時你應當思惟:眾生的種種痛苦由我來承受,我的善因所修諸功德,布施回向給他們,希望他們能具足修行的順緣。


   三、『 初後作二事』——「初」代表早晨,「後」代表夜晚。阿底峽尊者說每天早晨都要記住,今天是新的一天、新的開始。


   四、『二境皆應忍』—— 二境就是失敗和成功 、順境和逆境。記住,不管在保持覺知上是成功,還是失敗;請你用耐心看待,而不要對自己不耐煩。



   五、『二事捨命護』—— 有二件事情,即使你犧牲生命也要去保護:「內在的覺知」和「外在的慈悲」。內在的覺知就是智慧,生命其實是內在覺知和外在慈悲的展現,除此之外,它什麼也不是。


   六、『當學三種難』—— 追求覺知的路上,有三種困難要去突破:

 (一)、觸境當下的覺知 — 這是要得更有覺知之前,所面對的第一個困難。譬如說:你很生氣打了老婆一巴掌,等你氣 了以後,才覺知到剛才太衝動、太不應該了。但這又有何用呢?
 (二)、在觸境前的覺知 — 第二步你要去看到那個想。那句衝動的話,還未講出去之前叫做「想」,已經發生的叫做「業」。我們現在要學第二個困難就是:在事情發生之前的覺知,你要培養出來。
 (三)、覺知整個的過程 — 阿底峽尊者告訴我們第三個困難就是:你要覺知整個的過程。在事情未發生之前是念頭(作意),而當觸境時,你 一定會有感受;有感受之後就會有想法,有想法之後就會有行為,反應在你的身、口、意。所以你要看清楚,覺知整個的過程。整個過程是念頭→觸境→感受→想法→行為。


   七、『取三主要因』—— 三主要因是什麼?就是佛(得遇善知識)、法(能如法修行)、僧(具足修法順緣)三寶。


上面內文僅有部分,非全部擷取;接下內文請參閱原書本。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