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如夢
書籍目錄
一、人生如夢

一、人生如夢



Bg B57

   中國禪宗有一位著名的方會禪師,他說過這樣幾句話:


   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三世諸佛、天下和尚說的原都是關於人生解脫的大道理,方會禪師做爲一代名師,爲何卻道他們是在說夢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爲在佛教看來,人生原本就如夢,就是夢。
   說到夢,人人都不會陌生;說到人生,人人也都曾經過、都在經歷著。至於這兩者之間的聯繫,醒著的人已經明瞭,而睡著的人並不全知。不過,不管是明瞭還是不知,這兩者之間的聯繫畢竟存在著。


   每一種生靈來到世間以後,都要度過自己的一生,做爲萬物之靈的人所度過的一生便是人生。每個人的一生都與「夢」有著不解之緣,因爲每個人都會做夢,既會做自然的生理學意義上的夢,也會做人生的哲學意義上的夢。並且,幾乎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做過無數的夢:美夢、噩夢、甜蜜的夢、苦澀的夢、憧憬的夢、懷舊的夢、令人發笑的夢、讓人流淚的夢。


   夢是甚麼?翻開字典,我們會知道,夢是人們在睡眠狀況下局部大腦皮層仍處於興奮狀態時所表現出的一種現象。也就是說,它是人們在既不完全清醒而又並非完全不清醒的狀態下所發生的現象。人生現象亦情同於此:它也是人們在既不完全清醒而又並非完全不清醒的狀態下所作所爲的一份記錄。與自然之夢一樣,這份有關人生之夢的記錄既有美好的部分,也有遺憾的成份;既有令人發笑的東西,也有讓人流淚的故事,甚至還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内容。自然的夢,有的人們醒來了還想再接著做下去;而有的夢,人們卻希望從來不曾做過。同樣,有的人生之夢!流連忘返,而有的人生之夢但願從未經歷過。自然的夢不全是偶然產生的,而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相結合的產物,現代心理學甚至更強調其中的必然性,佛洛伊德對夢的看法即是如此。他認爲:


   同樣,人生之夢也是由某種願望促成的。做爲一個有意識、有意志的人,他的任何夢想都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而是代表了一種願望或欲求。如此說來,人生與夢確是極爲相像,難怪人們常說:「人生如夢。」


   正因爲在生活中有了人生如夢的體驗與感慨,那些文人學者纔從這種體驗與感慨中得到了豐富的創作與思索的素材或主題。請看歷史上有多少文人雅士在詠夢、吟夢,在感夢、歎夢?文人筆下的夢固然不乏豪放豁達的情感,但更多的還是表達了人生的無奈與悲涼。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牆頭,感歎亦嘘唏。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這是杜甫對戰亂年代流亡生活的感歎。
 見杜甫,〈羌村三首〉。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這是白居易對下層人民不幸人生的寫照。
 見白居易,〈琵琶行〉。


 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這是李煜對國破家亡之境遇的歎喟。
 見李煜〈浪淘沙〉。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這是蘇軾對世事人生的禪悟。
 見蘇軾,〈尋春〉。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這是陳與義對人生無常的感慨。
 見陳與義,〈臨江山〉


 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
 這表達了多少淒婉之情。
 見晏幾道,〈阮郎歸〉。


 眼前名利同春夢,醉裏風情敵少年。
 見劉禹錫,〈春日書懷〉


   這雖表現了劉禹錫的豁達,但其中也不乏幾分傷感。至於那「南柯之夢」、那「黃粱之夢」、那「紅樓之夢」,更是使人在夢境中得意適意,在夢醒後徒然感傷。


   不惟常人感歎人生如夢,不惟文人唱吟往事如夢,即使是具有深邃的理性思維和深沈的理性精神的佛教也認爲:人生如夢,它似有而無,似無而有,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它的複雜多變有時讓人覺得不知自己究竟是在夢中還是在醒著。中國天臺宗的著名大師智顗說過這樣一段話:

   這是說,世間萬法萬事猶如夢境一般,人在做夢時覺得夢境中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及至醒悟過來後,纔知一切皆空。即使是佛教生活的一切内容,諸如修作佛、坐道場、轉法輪、度眾生、入涅槃等等,這些「佛事」若用佛教本身的空觀來衡量,原來都是一「夢事」。不僅佛事如夢,人生的一切行事也都似夢。在佛教看來,人生的一切内容,不管是豎著看還是橫著看,都是一場夢。甚麼叫做人生豎著看是一場夢、橫著看也是一場夢?人生豎著看是一場甚麼樣的夢?橫著看又是一場甚麼樣的夢?如果有人對佛教這種抽象的說法不太理解,那麼,我先試著用一種世俗的語文把它重新表述一下,這就是:橫著看〔即從空間上看。〕,人生之夢是一場戲劇;豎著看〔即從時間上看〕,人生之夢是一次旅行。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