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生之夢的剖析(一)
主體的虛假性
了了見,無一物,
亦無人,亦無佛。
大千沙界海中漚。
一切聖賢如電拂。
〈永嘉證道歌〉
欲知人生之夢的情形,須先瞭解「人」的情形,知曉「人」的由來、「人」的本質。
人是宇宙中的一種存在,是多種存在中的生物,是生物中的動物,是動物中的靈者,這是很久以前的古人早已認識到,而又爲近現代科學所證明了的一種觀念。然而,「人」這種萬物之靈究竟是從何而來的?是怎麼產生的?對這一問題,大多數人不會關心,也不會追究。因爲這和他們的現實利益並無甚麼關係,不去思考這一問題,並不會影響他們陞官發財,更不會影響他們「創造」人。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太不切實際、太無現實意義的迂腐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產生興趣的祇有兩種人:
一種是剛到人世不久,對甚麼都感興趣,而又甚麼都不知道的幼兒,他們會不斷地問父母:「我是從哪裏來的?」
父母說:「你是從媽媽的肚子裏掉下來的。」
他們又會問:「那媽媽是從哪裏來的?」
父母就又答曰:「你媽媽是從你姥姥肚子裏掉下來的。」
他們還會追問:「那姥姥又是從哪裏來的?」
如此等等,祇要父母能每問必答,他們就會這麼一直追問下去。
另一類則是人類中極少數與眾不同的、一般會被視爲迂腐怪誕之徒者。他們不會做官,不會發財,而祇會發問,祇會思慮。他們喜歡追根究柢,喜歡思考一些毫無現實利益可圖的問題。他們中的很多人便成了人類文明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擁有千千萬萬個崇拜者的宗教領袖。這些人雖然不能直接創造物質財富,但假如沒有這些人,那整個人類文明史都將變得蒼白無力,將會因爲沒有底蘊和根基而缺乏生機。
也許,對於「人從何處來」這一問題,現代的很多人會不屑於回答。因爲他們會脫口而說:「人是由猴子變來的,是勞動創造的。」但是,在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出以前,無數往古先哲卻爲回答這一問題而苦苦思索、絞盡腦汁,他們提出了各種關於人產生的理論,令人眼花繚亂。
(一)、眾說紛紜道人「生」
(1)儒家的陰陽五行說
《易傳》說: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繫辭》中的這段話是對狹義的《周易》即《易經》宇宙觀的解釋。按照《周易》作者的理解,宇宙大自然的秩序是「天尊地卑」,而天地不過是宇宙間兩種力量的一種表現形態,這兩種力量便是「乾道」和「坤道」。乾坤可成天成地,同樣也可成物成人。人之所以有男女之別,原因就在於宇宙間有這兩種力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也就是說,「人」做爲一個種類的存在,他的產生之所以可能,最終的根源乃在於宇宙間有這兩種偉大的力量,人的本根在宇宙,在自 然。這是中國古代頗有影響的一種人類生成說,後來儒家的人生觀念便是由這一學說孳生出來的。
然而,這一學說卻有令人難解之處。乾坤是宇宙間的兩種力量,它是無形的;而人做爲一種實體性存在,卻是有形的。無形的東西何以能化生出有形的東西呢?爲了解決這一問題,後來的儒者引入了「陰陽」說與「五行」說,認爲萬物包括人的最初根源是「無極」或曰「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於是「太極」便蘊生了陰陽兩種力量,以及相應的兩種物質形態: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的變化又生出水、火、木、金、土「五行」。陰陽二氣交感,五行妙合而凝,便形成了千萬種物質形態,人便是其中之一。
(2)道教的「創生說」
在中國古代,另一種頗有影響的人類起源說是道教的「創生說」。《太上老君開天經》說,宇宙間一切存在包括人類產生的終極根源是「道」。在人類產生之前,宇宙已存在了十分漫長的時期,第一大世紀爲「洪元」,「洪元」經歷萬劫而至「混元」,「混元」又過萬劫而至「百成」,「百成」經八十一萬年後而至「太初」。「太初」爲宇宙第二大世紀,這時,太上老君從虛空而下,口吐《開天經》一部,共四十八萬卷,一卷有四十八萬字,一字闢方一百里,這時纔分別天地,形成日月。老君又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間和合,造出人類,剩下的「樸氣」構成了山石,「動氣」形成了鳥獸。
接著,宇宙又進入第三大世紀「太始」。此時,太上老君下凡爲師,口吐《太始經》一部,創生了萬物。再接下來又是「太素」之世,此時的天地已不再是荒涼不毛之所,而是「天生甘露,地生醴泉.人民食之,乃得長生」。人類終於有了藉以維持生命的物質要素,可以在宇宙間生存繁衍了。這種創生說與《周易》、儒家關於人類起源的觀點,在具 體說法上雖有差別,但又貫穿著同一個基本觀念:人類的產生緣自一種終極性的客觀力量,或是「乾坤」(《周易》)或是「太極」(儒家),或是「道」(道家、道教)。
(3)一神教的創造說
與此不同,西方古人往往將人類誕生的根源,歸結爲某種神祕的、具有人格特徵的神靈。伊斯蘭教稱這一神靈爲「安拉」,認爲世界萬物,包括人類都是由「安拉」創造的,他在六天內創造了世界:他先升起了天空,伸展了大地,高掛起日月,密佈了繁星,又讓大地生長出萬物,最後還創造了萬物之靈者—— 人。基督教則稱此神靈爲「上帝」,認爲整個世界包括人類都是「上帝」的創造物。
「上帝」一開始祇創造了天地,天是空虛的,混混沌沌,地是黑暗的,到處是水。他感到要是有光就好了,於是便把光與暗分開,稱光爲晝,稱暗爲夜,如此便有了白天、黑夜。這些是「上帝」第一天的勞動成果。第二天,「上帝」造出了空氣,並將空氣上下的水分開,空氣以上的水爲雲和雨。第三天,「上帝」將天下的水匯集在一起,成爲江河海洋,無水之處則爲陸地,又在地上創生了花草樹木。第四天,上帝創造了兩個光體,大的照耀白晝,小的照耀黑夜,於是天空便有了太陽和月亮。第五天,「上帝」說,水裏、地上和空中都要有生靈,於是便創造了游魚、走獸與飛鳥。第六天,上帝又照自己的樣子創造了人,人分男女。完成這一切創造之後,到第七天,「上帝」終於疲倦了,他要休息了。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在星期日休息,這個福份還得歸功於「上帝」呢!
東西方文化史上存在的這幾種代表性的人類起源說各有特點,《周易》、儒家的觀念具有思辨性,道教的說法具有神祕性,伊斯蘭教、基督教的創世說具有幻想性。以今天的科學發展水準來衡量,這些觀念似乎不能使人信服。
在《周易》、儒家的人類起源說中,「乾坤」、「太極」或「陰陽」、「五行」都是無意識的存在,它們怎麼能化生出有精神意識、有感覺思維的人呢?構成人與構成物的物質基礎與化生機制既無本質區別,那麼,人又何以能成爲萬物之靈而根本有別於物呢?從終極層面上看,《周易》、儒家的人類起源說,均解釋不了這些問題。
道教創生說把人類歸結爲「道」的化身「太上老君」的傑作,「太上老君」究竟是人還是神?如果是人,那麼,他如何能創造其他的人?如果是神,他便是無所不能的主宰者,那麼,他本身又怎麼會是由無生命、無意識的宇宙「大道」創造的呢?因此,道教創生說同樣存在著自身解決不了的難題。
至於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將人類的誕生歸功於一種異己的人格神「上帝」或「安拉」,這種觀念祇能存在於信仰領域,而經不起科學與理性的詰問。
同樣是一種古代文化,甚至同樣是一種宗教,佛教的人類緣生說又是怎樣的呢?
二、慧眼探源:人乃「五蘊」的聚合體
兩千多年以前,古印度一位王子自願拋棄嬌妻、愛子、美女、王位以及一切榮華富貴,毅然離家出走,來到一片森林苦苦修行,後來又坐在一棵畢波羅樹下苦苦沈思。他修行甚麼?他又沈思甚麼?原來,他要修行的是人生痛苦的解脫之道,他所沈思的是關於「人」的一些最根本的問題:
・人是怎麼產生的?
・人生又是怎麼一回事?
經過七天七夜的沈思,他有了巨大的收穫,他悟出了「四諦」之理,他因此而成爲古印度最偉大的思想家、宗教家和最令人傾倒的理想人格 —— 佛陀。
「四諦」是甚麼?它是佛教用來闡釋人的緣起、本質和解脫的學說。「諦」是諦理,也就是眞理的意思,「四諦」就是四條人生眞理,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苦諦將人生判定為苦。
・集諦追究了人生之苦的根源。
・滅諦論述了人生之苦的消滅問題。
・道諦則指出了消滅諸苦的道路與方法。
其中的集諦論及了人的緣起問題,其人類緣起說的根本觀點是將人歸結爲「五蘊」聚合的產物。
當年的釋加牟尼爲了找到解脫人類生、老、病、死之苦的途徑與方法,曾對宇宙間一切存在的所以然之理,做過深刻的反思與解剖。他反思和解剖的結果是認爲,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種因素聚合而成的,其中的「有情」則由「五蘊」構成。「有情」亦稱「眾生」或「有情眾生」是指人和一切有情識的生物;與此相反,花草樹木、山河大地等無情識的存在,則被稱爲「無情」或「非情」。
在佛教看來,「無情」也好,「有情」也罷,均無獨立自存的實體,而是多種因素的聚合體,其中的人便是由五種因素即「五蘊」聚合而成的。「五蘊」亦稱「五陰」、「五眾」,是指色、受、想、行、識五種現象。
一、「色蘊」是指構成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和身體的物質。
二、「受蘊」指人的感官在外界事物的作用下而產生的痛癢、苦樂等等感受和體驗。
三、「想蘊」指人的感官攝取外界事物的表象而形成語言概念的精神活動。
四、「行蘊」指人的思想中支配和決定人的行為的那些因素和心理趨向、意志決斷、目的籌畫等,以及由這些因素所決定的行為本身,亦即泛指一切身心活動。
五、「識蘊」則是指一切認識活動賴以發生的精神主體,早期佛教將其分為六種,稱為「六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五蘊」中的後四蘊即受、想、行、識相對於第一蘊「色」來說,亦稱「非色四蘊」,簡稱「名」 故「五蘊」又叫「名色」。佛教認爲,一切有情識的東西包括人在內,都是由「五蘊」在一定條件下和合而成的;並且,這種和合是暫時的、易變的、不穩定的,條件變了,「五蘊」和合而生成的對象亦隨之而變,即不一定是生成人,可能是生成貓狗,也可能是生成牛馬等。
那麼,「五蘊」是在甚麼情況下和合成人的呢?要解答這一問題,須先瞭解佛教的一個基本觀念:業報輪迴。佛教認爲,有情眾生的生命不過是一系列因果相續的現象,一切眾生都將根據自己前生所做的善惡之業而在「六道」中生死相續,輪回不已(此點後文將詳述)。「六道」是有情眾生的六種轉生趨向,從高到低依次爲:天(天神)、阿修羅(古印度神話中專與天神搏鬥的一種惡神)、畜牲、地獄、餓鬼。以前做善業者,死後轉生天、人二善道;生前做惡業者,死後墮於四惡道。
如此一來,我們便明白了,在佛教看來,「人」原來是前生做善業的「眾生」轉生而來的,這個轉生成「人」的「眾生」的前生也許是豬、馬、牛、羊,也許是惡魔、餓鬼。而「眾生」又是由「五蘊」聚合而成的,其中的做善業者,其構成元素「五蘊」便聚合成人或神;其中的做惡業者,其構成元素「五蘊」則聚合成畜牲、餓鬼等。
簡言之,人從何處而來?佛曰:人是由「五蘊」在善業的作用下聚合而來。在現代高度發展的生命科學面前,這一回答當然不能令人信服。然而在歷史上,這一觀念早已深入到我國老百姓的靈魂深處,是他們用來止惡揚善的一種武器,也是他們嚴於律己的內在動力和教誨子孫的思想工具。而對於一種宗教來說,其某一說教能發揮這樣的作用,已是足夠了。因爲宗教畢竟不等於科學,它祇是一種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