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 ~ 十五封
第十三 ~ 十五封

第十三 ~ 十五封


三經安心
立山、白山
宗名、本流世間

Bg f87

  話說最近這邊念佛者中,使用不思議名言說「這才是已得信心之相」,而且臉上露出對本流之信心甚熟外也將其說為自己之心得。


  其言曰:「「從十劫正覺之初,已奠定吾等必能往生,不忘卻彌陀為此之大恩,就叫信心。」這真是大錯特錯也。假定他對彌陀如來成正覺之經過很熟悉,但對吾等能得往生是得自他力之信心一事不明白,也就屬無稽之談也。那麼此後應先熟知本流所說之真實信心才好。


  其信心於『大經』說之為「三信」;『觀經』用之以「三心」;『阿彌陀經』稱之以「一心」。三經中稱法雖異,其意卻同指「他力之一心」也。
  那麼其「信心」之相如何?人人應先捨棄諸雜行,其餘一切諸神諸佛、菩薩也都不繫於心,一向依靠彌陀如來,歸命如來,如來即以光明攝取其身而不捨,這才是吾等所說一念之信心決定之相也。
  
有如此心得後,往後便是為報謝彌陀如來恩賜吾等他力信心之大恩而念佛。這樣才可稱他為信心決定之念佛行者也。

  話說本流念佛者當中,不許有誹謗諸法之行為。先舉越中、加賀之立山、白山,尚有其他山寺,越前也有平泉寺、豐原寺。
  再說『經』中一再告誡眾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之言偈是眾所週知。因此念佛者決不可對諸宗有所謗言,而聖道諸宗之學者,對吾流念佛者也不得有此舉動。


  此種說法與註釋雖多提示,尤以八宗祖師龍樹菩薩之『智論』中,有更深刻之告誡。其文曰:「自法愛染故,毀呰他人法,雖持,戒行人不免地獄苦」。
  如此論判非常分明,這都是佛說,不可錯犯謗之。這雖是各宗家內事,但我個人渴望各宗應有此涵養。而本流中,尚有不分皂白謗評他宗之舉,真是美中不足。
  堅定意志,發心戒惕,堅守本分,早日領受,他力信心。

  曰:「本流在世間所流布之宗名為『一向宗』是何因由,甚感疑惑。」
  答曰:「硬說本流為一向宗,暫不提起,祖師也不曾有如此說法,大概因教人一向依靠阿彌陀佛之故吧!」。
  雖於經文有「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之說,一向宗定是針對此句之意而傳之。但更應瞭解開山祖師將本宗定名為「淨土真宗」之用意,本宗中決不稱「一向宗」。


  然而其餘淨土宗是允修諸雜行,唯獨聖人排除雜行之修故,才能得遂往生真實報土之願。有此說故特別加上「真」字。
  又說「本宗既定名為淨土真宗,便可分明應不生疏」


  曰:「然於本宗體常教人:「在家眾因罪重惡逆之根機不滅,但只要你能纏住彌陀之願力,便很容易可得往生極樂一事,再請詳示。」
  答曰:「本流之要旨:只要信心決定必得往生真實報土之願。那麼其信心就是無任何煩惱掛礙,不繫念於其他佛、菩薩、神明,一心依賴彌陀;一向信任如來而永遠不變,才可稱之為信心決定。」


  信心二字也可讀為真心。以誠發出真實之心之意也。它所指乃是以罪惡深重之自力,絕不能得救,也闡明必需依靠彌陀本願所賜之他力才能得救,故稱「真心」。因此無所心得而管稱名號是不能得到被救之果。


  經文中說:「聞其名號,信心歡喜」,所謂「聞其名號」並非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無信無實地聽取,而是能過逢善知識後受其授教六字名號之義:南無(依賴)阿彌陀佛(攝取不捨)之道理也。這在『經』中闡說「信心歡喜」是也。依此義故必需明白,「南無阿彌陀佛之體是吾等之相也。瞭解此義後,於行、住、坐、臥中稱名是全為報答彌陀如來救度之大恩之念佛」。以此收得信心決定,往生極樂之果,才是他力念佛之行者。
  〇文明五年九月下旬第二日至已時於加州山中湯治家集寫編畢。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