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關
四 關

四 關

Bg g19

  當你經過了精進的修行後,便開始會經驗到某種境界,這個境界超出了你早些時候所獲得的簡單的平靜。你應知道,那條擺在我們前面的道路,與佛菩薩所經歷過的是一樣的,它具足了無限潛在性的解脫。雖然你可能感覺到任何你完成的階段是眞實的,但每一次的完成,也同時是一個關,並可能成爲進一步的障碍;但每過一關也提供一個機會,使你向前再進到另一個階段。


  對於一個在解脫道上的修行者,他必須通過四個大關。當我說「關」,我並沒有涉及絕對的事件。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任何同一的時間裡,人們處於不同的階段,這是由於他們的業力、潛能和力量的不同。我將描述這些關,以便你能認識它們,並提醒你這些問題,即使是在完成高層次的階段,也會發生。


  第一關是「光音無限」的經驗;第二是「澄澄湛湛」的境界;第三是「一片悟境」;第四是最高的「虛空粉碎」的境界。


  第一關是由三昧或深定產生的,當此境界來時會經驗到無限的光亮及與宇宙渾然的樂音,超越形容,沒有止境地浮動着。你感到非常清晰和輕鬆,此時你沒有超出時空,因爲光存在於空間,樂音在時間中繼續延續。但此光與音似乎是無限的,於是你感覺到自在。如果一直保持靜坐,這境界沒有問題;當你回到日常生活的世界裡,便受它的影響,精神散渙,你又開始執着,而不能長久維持這種境界。


  當你的修持功力加强,你的三昧加深,你可能進入第二關:一種極爲清淨與平和的感覺。這時時間與空間,彷彿已不存在。卽使一整天或整夜都可以在一剎那中度過。很多進入這個境界的人以爲他們已經開悟了。當修持力量更強,透過第二關從三昧中出來,你的心是清淨與平和的,煩惱不容易生起。但這種情況很少能維持超過兩週的,過了一段時間,它便開始逐漸淡化,並非每次打坐時,你說「現在我將進入三昧」便能做到的。


  這兩種狀況都常常輕易地被誤認爲是眞正的開悟,然而實際上它們並不是,因 爲還有執着。在第一個境界,有對無限光和音的執着;在第二個境界則執着清淨與 平和的感覺。既然你有執着 你很難再重獲這種經驗。你唯一可做的事是忘掉它,並重新開始。


  在前次的禪七中,我描述了定中的境界,並說明如何一步一步地深入禪定的階段。在這裡也是如此,要從執着的心直接進入深的禪定境界是不可能的。你需要從淺的靜坐,然後循着秩序深入。當你進入較深的層次時,你的心便漸漸地清淨,所以當你達到深湛的階段時,你便會失去執着。這也卽是說,應用正確的方法與技巧,卽使有深的執着,也可以進入禪悅的境界。假如你沒有明師指導你,便通常會執着兩種錯誤的心態第一你一次又一次地想要進入那種狀態,但是渴求是煩惱的來源,因爲它會障碍你再進一步的境界。第二假如沒有明師的指示,你會自以爲已經達到最高的境界。


  你要是相信你已經達到最高的境界,但在日常生活中,煩惱與執着却時時浮現,於是你便感到懷疑:「我眞的開悟了嗎?」經過反覆地追問,你可能作下這樣的結論:「是的,我很可能已達到最高的境界,甚至大禪師也沒有超過這個境界。」因爲你有疑惑,便嘗試說服自己已與師父的境界相等了。結果使一種慢心(增上慢)生起,這種慢心是很難根除的。


  當你通過了前面兩關,並發現你自己已接近第三關,你可能是在眞正開悟的入門處了。但不同於前二個階段,這是沒有開悟的字眼的。開悟的人視此世間就是如此。實際上,他們所看到的,與普通人所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當他們看到一片葉子,他們也許看到整個宇宙在這片葉子裡,這不是神奇的力量,或平常的知識。如果你請他們說出有關的境界,他們無話可說。他們將感覺既非歡悅也非厭惡,這只是一片大覺醒的意境。


  當人們達到這個階段時,他們經常感覺到自己已證得無上的境界;他們已經如佛陀一般,從生死流轉中解脫了。這是很好的,但如果你停於此,那麼便會有一個念頭盤居於你的內心。那個念頭卽是覺悟本身的觀念,也卽是你已經得到大覺醒的感覺,你還是住於「空」中。


  要超過此關,我們必須走向第四,也卽是最高的關。粉碎虛空本身。在空的境界,一個人會感覺到所有的存在而沒有障碍,這卽是空的意思。「虛空粉碎」的意思卽是說連開悟的境界也要消除它。放棄你已經證到大覺醒的感覺,你又回到平常的感覺。我告訴你。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才會安睡於無夢的睡眠中;只有這個時候,你才是眞正的解脫。


  若以聲聞果位而言,在那時分,你已證到阿羅漢的果位,但你仍需要培植,繼續不斷地修行,因爲你還會退轉的。你想:「我們怎麼可能做到這些呢?這是多麼遙遠的事。」而反過來說,假如我告訴你,只要通過第一關便相當於解脫,我便是在欺騙你了。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