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親鸞聖人與「王舍城
書籍目錄
1 親鸞聖人與「王舍城

1 親鸞聖人與「王舍城

之悲劇」概要

與韋提希等獲三忍
(親鸞聖人.正信偈)

P5 3

  親鸞聖人在「正信偈」中說:「若獲得阿彌陀如來的信心,即可重新出生於和韋提希夫人一味同等的世界」。


  韋提希夫人就是地球上最初被阿彌陀如來攝取的人。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觀無量壽經」中說的「王舍城之悲劇」就是。
  在印度比哈爾州南部的巴托那縣,現在仍然存在著被山丘圍繞的王舍城遺跡。從城址可遙望悠悠綿延的丘陵。
  距今約兩千六百年前,在印度最強盛的國家就是都城裏有一座王舍城的摩揭陀國。韋提希夫人就是其國王頻婆沙羅的王妃。


  國王夫妻在物質上過著無憂無慮,榮華富貴的生活,但是唯一的煩惱就是王位的繼承問題,因爲他們膝下無子。「照這樣下去,我們的王位繼承問題要如何是好」。無子嗣的韋提希感到不安與迷惑,遂走向迷信的相命。這就是所有悲劇的開始。

  據相命師說:在深山有一位正在修行的修行者,五年後,他的壽命終了時韋提希就會懷孕,但如果他早點死,韋提希也就能早點懷孕。重臣們雖然都反對殺害修行者,但是國王被韋提希強硬說服後,親自率領三百騎兵到深山把修行者殺死。


  鮮血噴灑滿地,死狀悽慘的修行者臨死時雙眼瞪著國王夫妻說:「此仇必報」。

P6 2

  如此可怕的情景深深烙在韋提希的腦海裏。不久,很巧合的韋提希眞的懷孕了。
  王舍城內雖然從近鄰諸國來了很多祝賀的使者而非常熱鬧,但韋提希卻被常出現在夢中或酒宴中的修行者的幻影嚇得漸漸的憔悴下去。


  國王也不能了解韋提希的心中,使得韋提希更加苦悶,一而再地求救於相命師。「說實話……太子……對父母懷著很大的怨恨來投胎。成長以後一定會殺害父母」,被相命師的言語逼得快承受不了的韋提希,最後計劃做一件世上稀有的恐佈事件。


  她計劃把產室設在二樓,在其下面的房間樹以劍林。然後一口氣將嬰兒產落在劍林上。頻婆沙羅王最後拗不過韋提希的強烈懇求,答應擔任她的共犯。可是,沒想到出生的嬰兒只是被切斷了一隻小指頭,並沒有危害到生命。


  聽到嬰兒的哭聲後,頓時失去殺意的國王夫妻,把他取名爲阿闍世,如寶貝的養育他。隨著年齡的增長阿闍世逐漸的表現出他異常的凶暴性。
  眼看自己的兒子著魔似的暴虐行爲,如活在現世地獄的國王夫妻開始接觸佛教,傾聽釋尊的說法。後來成爲釋尊教團的強力支持者。

  提婆達多嫉妒尊名響遍天下的釋尊。所謂釋迦與提婆。懷著滿滿的野心想奪取釋尊教團的提婆,經常策劃如何殺害釋尊。
  第一次是從山上對著釋尊推下岩石想壓死釋尊,但是沒有成功,只是讓釋尊的腳指頭流血而已。
  第二次利用喝醉酒的野象襲擊釋尊,但野象面對釋尊偉大的尊容時,卻像溫馴的貓,乖乖地跪下。


  不久,提婆的目標轉移到了阿闍世。
  提婆認爲釋尊的威勢是因爲有頻婆沙羅王和韋提希夫人的支持。於是他很巧妙的進入了阿闍世的生活圈内,最後得到了阿闍世絕對的信賴。然後同機暴露了阿闍世出生時小指頭的秘密。
 「原來是這樣!」知道了一切,怒氣沖天的阿闍世,如阿修羅一樣立刻衝出去把頻婆沙羅王關進七重之牢。釋尊察知國王的痛苦,派遣神通力第一的目連和說法第一的富樓那去對國王說法。 


  另一方面,韋提希每天把食物藏在身體,帶到牢中給國王食用,因此國王還能勉強的活下去。
  知道了這一切,阿闍世非常的憤怒,他說:「袒護我的敵人的人,雖然她是我的母親,也不可原諒!」
  阿闍世終於舉起了殺母的劍。那時有一雙手緊緊的握住他的手。那就是國王身邊的月光和耆婆。
  經過他們兩人的相諫,阿闍世雖然把劍收回鞘中,但韋提希也被自己的兒子阿闍世關進了七重之牢。

  在牢中痛苦萬分的韋提希,她悲痛的呼喚聲傳到了正在靈 鷲山講解「法華經」的釋尊耳中。釋尊立刻前往救度韋提希。

P9 2

  在牢中痛苦萬分的韋提希,她悲痛的呼喚聲傳到了正在靈 鷲山講解「法華經」的釋尊耳中。釋尊立刻前往救度韋提希。
  佛的慈悲偏重於痛苦的人。釋尊判斷需要中斷「法華經」的說法,目的是要明示釋尊出世的本懷中的本懷 —— 阿彌陀如來之本願。


  盡是發牢騷怨言的韋提希,釋尊只是默默的以慈眼相對。這就是有名的「觀無量壽經」中的無言的說法。最後韋提希發覺釋尊不是發牢騷的對象。釋尊看到韋提希五體投地後,立刻在眼前照亮十方諸佛的國土與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然後向她明示定善十三觀與散善三觀。


  實踐之後,當韋提希發現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釋尊所說的善行,後生只能去地獄的時候。頓時陷入了苦悶的深淵裏。釋尊又對韋提希說:「韋提希啊!現在我就教你除苦惱法吧!」說完,釋尊的身影立即消失,空中出現了金光燦爛的阿彌陀佛。


  拜見阿彌陀佛的一念之間,韋提希黑暗的苦惱轉晴,心中充滿歡喜,終於浮上了光明的廣海。看到母親大轉變的情形,阿闍世很驚奇的從牢中請母親出來。
  於是,阿闍世也開始聽聞佛法,成爲永遠宣布正法的強力支援者。
  這一齣佛教史上最大的悲劇,由於釋尊的妙手,最後以喜劇收場。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