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靈體的成長過程
第三章 靈體的成長過程

第三章 靈體的成長過程


Bg g37

第十四回 靈體的構造

  走到這裡,我們可以試著來畫出靈體的構造圖。肉體有構造生理,靈體想必也有。


P46 2

  原靈:
  能量的收發器。即原始靈性,為人的源頭,孕育於宇宙中。具本性,即原靈最初的感覺。


  識種:
  能量收發的轉換器。為原靈成長過程所染之含因,包含各種慣性以及知識、經驗、智慧等,具有磁性,伴隨著所收發的能量可合稱為性體,影響著靈性的能量、色澤、光輝等,決定了能生存的宇宙空間。識種在未加入本心、本性識種前,在佛家可區分為八識三障(註:貪嗔癡),道家可區分為三魂七魄,合併所延伸的各種能量體可稱後天性體。 


  覺性識種:
  覺察、洞悉之能力。由眼耳鼻舌身五種感覺,加上思考、判斷後發展出來的,是發現自我的基礎,可進而發現心,並認識第六感 —— 能量的存在。


  心體識種:
  記錄了心的各種能力,可創發各種心體能量。透過心體能量的運作,即刻串聯相應的識種,同時展現了各種性體能量,呈現了不同的靈性光輝。


  本心、本性識種:
  透過心體識種驅動了各種心體,發現本心心體並重現和宇宙合一的初覺,因而產生了本心、本性識種。此同時也再度創發了先天性體。


  其他識種:
  即當下的心、念、意,所有的習性、慣性、秉性、個性,以及知識、經驗、智慧、成就 ……,其中識種無止境提昇的關鍵是,加入本心、本性識種後,進入性性相投,即先天與後天性體串聯的成長。


  靈體:
  原靈+識種+能量體+功能體。識種含無明時被染的識種與覺醒後開發的識種,能量體與功能體則由心識所執持或創發,脈輪、經絡系統及各種性體即屬之。成長的靈體其能量可擴及身軀之外。


  心的本位:
  可感受能量充足與否,可感知當下活躍識種是否阻塞能量循環。


  身軀:
  只要心體、識種、性體改變,身軀就跟著改變。


  修行:
 (一)放大優良識種,縮小不良識種,保持謙虛,隨時「修改、增添、重組」識種,以減少造業,離苦得樂。
 (二)具體的說法是,用「眼、耳、鼻、舌、身、意、分判心」七個工具,去經營「好吃、好穿、好淫、好賭、好禍(註:指好負面思考,看似保護自己,實際上是傷害自己。)、好貪、好一切雜事」七大慾望,進而發現第八工具 —— 識種的存在,並創造出第九工具 —— 本心識種,透過本心從識種田中相應出本性的輪廓,也就是原始的能量感覺。由於每個靈體的經歷不同,所存有的識種不同,故描寫能量感覺的內容必然不同。經由本心本性識種的創發,能量將源源不絕,而智慧也將源源不絕,從而七大慾望獲得更深一層的進化,達於不造業的真實美好境地。 。


 (三)也可以說透過貪嗔痴的演化,從好壞是非善惡的自性出發,進而發現真如佛性,再過渡到真如魔性,最後來到法性真如的自在。
 (四)以現代的說法,即是經由知識、經驗、智慧的學習成長,提昇心胸、眼光、度量的究竟圓滿,若對應到靈體的構造,可看成連貫個己小宇宙之心體、識種、性體,進而串聯大宇宙的無盡成長。


第十五回 靈體的成長過程
(一)染與執

  接著,試著來回顧一下,我們的成長過程。當一個原靈,第一次出現在宇宙中,他應該是沒有判斷力的。只有自然的本性,隨所處的時空,被染出各式各樣的習性、慣性;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經過這初染的階段後,被動擁有了一些基本的能量輸入輸出系統,也就是識種。識種是有磁性的,可相吸相斥,因此就開始和周遭互動了。透過能量共振,物以類聚,系統開始自動建構與增強了。


  從此,心常離本位,能量常用於被染識種創造出的世界,而本性宇宙能量的吸收就逐漸減少了,但靈體自己並不知道。且如滾雪球般,越染越多,慣性越强,執著越深,能量消耗也越多。依照物以類聚的原則,他就只能生存於特定的宇宙空間。


第十六回 靈體的成長過程
(二)痛與醒

  當靈體有幸出生為人後,繼續染與執,學會了「眼、耳、鼻、舌、身」的運用,學會了大腦的思考,及各種技能。因此,大部分時間,心常活在大腦識種所創造的情境中,雖如此,當大腦牽動引起總能量不足與阻塞時,心仍會悄悄回本位,讓人感受到疲倦或悶悶不樂。累時,人們就休息一下;悶時,人們就調劑一下。


  雖如此,但也還不能認清心的存在與心的作用,只停留在心的感受而已,也就是心還是被動的,還處於醞釀成長的階段。


  又獲得他人的認同及物質,似乎是很大的能量收入。在這向外競爭求生存的實相世界裡,「名」與「利」是大家追求的,擁有較多的人似乎較愉快。所以,每個人都想追逐財富,也希望有朝一日站在人家前頭,獲得他人讚嘆能量的投射,減少別人看不起能量的投射。然而第一名永遠只有一位,最後所有人都陷入永無止境的比較與計較,連休息都不敢休息了。也就是:大家都在比較生活,很少人真正在過生活。


  終於有一天,由於他的競爭力强,競爭對手也越强,消耗能量也越快,突然身體的病痛襲擊了他,跟著心就倦了。此外,在這二元相對相生的實相世界裡,所有的事物終必消長不停。因此,任何人所追求的,有一天終必落空,此時心痛了,接著身可能就病了,頓時也會覺得全世界都遺棄了他。


  心痛了,覺醒就準備開始了。然而當事人若一直怨天尤人,怪東怪西,機會就流失了;如果能坦然面對,接受它,認為這一定是必然的結果,進而去思考所有事物的來龍去脈,找尋根本原因,就會發現自己對宇宙真相的認知,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若努力尋求會發現,被我們深埋的心,他不曾停止作用,他暗暗的不安與疲倦,就代表我們的自律神經及內分泌,正暗暗地受干擾。這不平衡的能量久了,身體就開始代償以自救,而我們就稱它為自律神經失調,再不調整生活,自然很多細胞的環境被破壞了,疾病也就發生了。由此可見,向著大腦的心,是無法照顧身體這小宇宙的,而所追求的名利也會變得毫無意義。


  一棵樹,花果掉了可再生,但根乾枯了,就沒有夢想了。同樣的,人的心痛了,心死了,能量低下了,氣不足了身體就凋萎了。


十七回 靈體的成長過程
(三) 重生

  覺醒中,經由洞察力發現了心的重要性,進而由心中開啟原靈本性的大門,與宇宙合一,自律神經協調,呼吸順暢,就有機會體會到原始能量的感應或感動,與內心的平衡與輕鬆。依我個人的經驗,一旦發現自己身上居然藏有這樣的寶貝,是沒有人會願意再失去它的,是不需要他人說服的。


  從此他知道,不論做什麼事,這源頭活水的感覺是不能捨棄的,行事就有了新的準則,會時時問心無愧,心安理得,走出一條將來較不會後悔的路。而以前所學的技能無需丟棄,只需重新組合創造,這就是重生了。此時心的存在已被確實認知,而其自主性也增强了,不再是識種的奴隸,已能隨時創造與調和能量來圓滿識種了。當然這過程絕對不是直線的,會有起伏的,但理應是會漸入佳境的。


  綜上所述,靈體的成長可分三階段:
 1.先染識種,與他靈區別,縮小成小我,且發現小我。 
 2.接著發展小我,碰到瓶頸,回頭發現本我(註:支持小我生長的能源,即原靈)
 3.最後將小我與本我合一,將所有的識種成長到無瓶頸,充滿正能量,呈現大我。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