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二十七回
書籍目錄
第二十五~二十七回

第二十五~二十七回


Bg g39

第二十五回 自然而然

  我曾問人有關宗教的問題:天父為什麼要造人?又為什麼發生那麼多戰爭?還有,皇母為什麼要放下原靈,看著原靈沉迷又喚不回,天天倚閭盼望,傷心落淚呢?這些問題一旦被回答了,馬上又可被往前追問,最後可能不歡而散,因為彼此都不能完全接受對方的看法,最後都卡在個人不同的體證上,而且越說會越急越大聲,彷彿自己的生存已受到嚴重的侵犯,所有的一切信念即將要崩盤一樣,難怪很多場合要求不談宗教和政治。


  可見信仰是每個人立命的基礎,是一生所有痛苦經驗的歸納與結晶,都是有因有由的,是他的根、他的本,如果我們不能尊重每一個靈體的體証,那哪一個靈體會尊重你呢?然而,不面對行嗎?雖然可以選擇異中求同來相處,但內心深處若沒有真正的肯定對方,可能在每一次的交流中,有意無意地對排斥他人的識種加分,如此,當時空因緣來臨時,激化是難免的。


  那要如何尊重對方呢?可能要有適當的時機,體會彼此的心路歷程,沒有對與錯,只有因為所以,一定要相信我們這靈體,如果成長歷程和對方一樣,結果是一樣的。因此,為了和諧,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學習從對方的角度看世界,也分享自己的經驗予對方,如此,彼此內心深處才可以真的放下來。分享時不要有說服的意念,而是設身處地試著用他人的識種來發展出新識種,否則就要再一次體驗無效果的口舌爭辯了。


  那在宗教信仰方面,究竟大家能不能相互讚嘆和肯定呢?是不是有大家都能接受的說法呢?宗教間是否能融合出,對宇宙架構的共同看法呢?我想在科技文明的今天,地球村已儼然形成,而人類經過頻繁的互動,意識的交流,與科學觀察的協助,融合出大家都能接受的信仰體系,也就是「科學宗教」,應該是遲早的事了。


  在這方面,也許《大道系列叢書》的說法是有幫助的。其中對星球及萬物的生成是這樣描述的:宇宙大道是自然而然地孕育諸星球,達到公正平等的運轉;也是自然而然地孕育萬靈,來達到提昇超越。這種說法似乎比較合乎現代科學的觀察,宇宙高靈應該就是自然而然地運用自然而然的宇宙法則。


  宇宙法則應該就是一體的公平、公正、無私、無為的運轉力道之傳播,而宇宙高靈含括最高主掌,則應該就是順著宇宙法則而呈現出清真、自然、無為、惻隱、慈悲、平等、博愛。那我們人類是否就不用整天擔心天堂、地獄、審判、懲罰,只要學習天地日月星辰「平衡的運轉」與「無私的映照」呢?也就是守著宇宙的公理,守著放之四海皆準的規範,進而達到內外合一,和而不爭,輕鬆喜悅,又能興盛繁榮的境地,這樣不是很好嗎?


第二十六回 生存就是修持

  人生有兩個大漩渦,一個是生存的侷限,一個是宗教的束縛。
  生存當中,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苦,到頭一場空,究竟忙什麼?忙、盲、茫,忙得不可開交。入了宗教,心中有寄託,目標很明確,然而教理多,這錯那也錯,苦、哭、枯,綑得難以解脫。


  其實,不管有沒有入宗教,都要生存。生存就是修持,修持就是修整我們識種的不足,欠缺與錯誤,修持的目的就是改除生存的障礙,改除的過程就是生活。因此,修持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要越修越快樂才是。


  以能量看世界,每日生活中所碰到的事物,都有原因的,儘管我們不知道。當我們碰到事物時,一個反應馬上跳出來,一跳出來我們深藏的識種就現形了,機會來了,這 時好好關照一下,自己喜歡否?這含因有沒有修整的空間?有!檢討一下,當下調整一下,沙盤推演一下,滿意一下。那下次再碰到同樣的狀況,反應自然不同,不用老是在那一點輪迴,很快就可以進入下一關,直到透徹其來龍去脈為止,這就是修持。


  同時,這也是消業。業就是未圓滿的事物,有遺憾的事件,分裂的雙生能量,一直儲存在能量海之中,當因緣俱足,碰面時,兩造的能量將有機會中和而圓滿,讓彼此皆放下、皆解脫。所以每日我們都是在消業中,也是在完清因果當中。有云:「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這是很傳神的描述,可警惕我們要把握機會,要圓滿。因此,生存就是修持,生存的提昇就是修持的提昇生存的圓滿就是修持的圓滿。


第二十七回 佛性與魔性

  有云:「佛性中有魔性,魔性中有佛性。」又云:「佛性彰顯,魔性就彰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大道系列》的說法很值得參考。佛性中為何藏有魔性?我執。魔性中為何藏有佛性?慈悲。當我們慈悲心大發時,若陷入我執,就會在善中造惡業。所以必須要在一次次的佛性彰顯中,化消一次次的魔性彰顯。


  我的解讀是,當你本性彰顯、佛性彰顯時,所產生的動向,是屬於當下時空的展現,當你形成思想、言語、行動時,時空因緣可能又轉變了,若一味前進,有可能就造業了。所以你得常常彰顯,直到成為慣性。就像寫書法,你無法先決定哪一筆該畫在哪裡,每一筆畫出後,就會自動帶出下一筆的走向,而心中讓全文平衡圓滿的感覺不曾改變。而此一同時也可發現任何舉高、耀心或傲心也是一種很細微的魔性,會讓自己脫離宇宙的懷抱,而入於患得患失的折磨情境,無法自在表達。


  另一種說法是,佛性彰顯指的是進入了「深層意識」,從內向外發光,因而自動映照出「深意識」——八識田,此時過去老本性(註:識種區)的能量被加强、放大,由於必然藏有不圓滿的識種,因此表現出各種的欲求執著,讓我們的心不得安寧,進而加速牽動不良因緣果報的到來,也就是魔性彰顯了。


  何謂魔性?魔性就是會讓我們磨心、磨性、磨脾氣,又求不得的識種,也就是不合宇宙公理的想法。因此當佛性彰顯時,也就是檢討識種的契機,若能保持尋求圓滿的心態,魔性就化消了。而此修整後的識種會儲存回來,下一次碰到同樣狀況,就可順利轉換進入下一步驟,當然下一步驟同樣的流程會再現,一直到所有的識種圓滿,一直到這種心性成為一種慣性為止。也就是每個靈體必須經歷:自性→佛性→魔性→法性。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