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若至誠,法法皆靈
心不至誠,法法不靈。心緣紛紛,不能解脫。
通宗通教的人,方能作真念佛人。一無所知,一無所能的人,但止口會說話,也可爲真念佛人。真不真皆在於自己的努力 —— 是否依教而行。
「念佛」是學佛人一大事,人們的疑問太多太多了,此文裡,印光大師一一爲你詳細解明。
▍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
▌至于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之理。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縱舉世之人.皆無效驗.亦不生一念疑心。心緣紛紛.何能解脫?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呪。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之人.但止口會說話.亦可為真念佛人。去此兩種.則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與否耳。至于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之理。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縱舉世之人.皆無效驗.亦不生一念疑心。
以佛祖誠言可憑故。若問他人效驗.便是信佛言未極.而以人言為定。便是偷心.便不濟事。英烈漢子.斷不至捨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無主.專欲以效驗人言為前途導師.可不哀哉。隨自意三昧.乃從凡至聖通途修法。其言初發心菩薩。雖該攝一切凡夫.實則乃是三心圓發三德圓證之圓初住菩薩(約別教則是初地).以正因理心發.證法身德。了因慧心發.證般若德。緣因善心發.證解脫德。故能於十方世界.現十法界身.普應羣機.上求下化。汝將謂初發心即凡夫之初發心修行者而已乎。
汝見金輪所示悟二空法證實相理.便踴躍歡喜.即欲擔荷。光恐汝著魔.故詳示其身分.令汝了然無惑。悟二空法.證實相理.正此初發心菩薩之身分耳。其書中所示之法凡夫皆可依之而修。其所示之身分.且莫說凡夫。聲聞緣覺具大神通.尚不能彀.何况凡夫。其書另刻出時.當諦視之:於無所住生心[一].不住法而行布施[二].三輪體空[三].一道清淨之義[四〕(此四句乃佛法綱要,看經修行者宜知之).大有發明。光欲取此義為頌揭出.令閱者得其綱要。已與蔚如言之。而人事叢沓.力不暇及.且待來年。《十往生經》.乃《觀經》初首三種淨業之流.刻以傳世.亦無不可。已與蔚如言之。而其錯字等未暇標示.當將原經寄去。古字雖不錯.亦不宜用。至言觀身不觀一切.唯觀無緣。無緣者.即隨自意三昧謂空無所有性。既無所有.故無從用其攀緣。若不從根本上一刀兩斷.則心緣紛紛.何能解脫?此數語簡略之極.而意義宏深。祈與蔚如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