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這也是在家的他力本願
書籍目錄
一、抱道 —- 有目標、有志氣
二、辯道 —- 努力、活下去
三、閑坐 ---- 勿驚訝、勿遲疑
四、靜心 —- 不動、不能被動
五、拂拭 ——— 勿執著、勿拘泥
六、去處 —— 勿忘勿失
七、無相 —— 成為無、成為空
八、己事 —— 知己、知理
九、直入 —— 當機立斷
十、機鋒 —— 瞬間的動
十一、神通 —— 凌駕優秀
十二、鐵漢 —— 貫徹信心
十三、無事 —— 完全投入
十四、自在 —— 順其生、順其亡
十五、慈海 —— 關壞他人,設身處地
十六、風雅 —— 成為自在的主人
52・這也是在家的他力本願

52・這也是在家的他力本願

無論是袈裟或衣服,看來雖難能可貴,這也是在家的他力本願。


Bg h43

  這是一休禪師批評僧侶及寺院競相爭名奪利、比較服飾華美。和尚所穿的袈裟和衣服,因階級不同而在形式、顏色上有所差異,一般的基本顔色是黑色。階級較低的和尚只能穿黑衣,隨著階級漸升,便可穿黃色、深紅色、紫色,因此,穿有顏色的衣服的和尚,地位較高。於世俗人眼中看來實屬難得,於是大多數的和尙追求進階的機會,以求穿到華麗的袈裟。


  此乃因爲只要穿上有顏色的袈裟去主持法會,便認爲他是德高望衆,了不起的高深,而佈施的金額也會大幅度地提高。


  世俗的人往往不知佛教的教義,只從外觀去判斷,卻不了解佛教的內容及和尚修行的經過。他們一看到寺廟華麗氣派,便以爲是了不起的聖地,而對和尚價值判斷即取決於袈裟的形式、顏色,絲毫不注重僧侶修行的德性。


  由於這種想法也驅使寺廟及僧侶爲名利競爭,導致爲死者超渡、戒名、誦經時,會因佈施的差異而不同,這完全違反了佛教的教義。


  世俗人必須改掉比較法力高下或爭取佈施裝飾外觀之用,而是提供僧侶修行的場所。僧侶之修行乃在導循教義以求道成佛,對其而言,從事苦修要比裝飾外在有意義。總而言之,一休禪師要訓誡衆生:「寺廟和僧侶與其爲了迎合在家人的想法,去追逐浮名,不如努力修習,充實自己,才能近佛成佛。」


  人總喜歡以他物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成天虛張聲勢,行爲浮誇,一旦被識破便十分難堪,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實不足取。萬物之靈的人類,貴在可以脚踏實地,唯有努力才能激發潛能。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