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佛法就是剃鍋子的頭髮
書籍目錄
一、抱道 —- 有目標、有志氣
二、辯道 —- 努力、活下去
三、閑坐 ---- 勿驚訝、勿遲疑
四、靜心 —- 不動、不能被動
五、拂拭 ——— 勿執著、勿拘泥
六、去處 —— 勿忘勿失
七、無相 —— 成為無、成為空
八、己事 —— 知己、知理
九、直入 —— 當機立斷
十、機鋒 —— 瞬間的動
十一、神通 —— 凌駕優秀
十二、鐵漢 —— 貫徹信心
十三、無事 —— 完全投入
十四、自在 —— 順其生、順其亡
十五、慈海 —— 關壞他人,設身處地
十六、風雅 —— 成為自在的主人
54・佛法就是剃鍋子的頭髮

54・佛法就是剃鍋子的頭髮

佛法就是剃鍋子的頭髮,刮石頭的鬍子,繪風吹過竹林的沙沙聲。


Bg h44

  這是一休禪師回答「何謂佛法?」的名句。


  剃鍋子的頭髮、刮石頭的鬍子,和繪風吹過竹林的沙沙聲等句,都不合於邏輯,同是超乎現實空間的表現,這種突兀的手法,具有擬人的效果,潛意識中已將萬物視爲平等。這種難以預期的問答結果,正是禪用來否定常態的表現,也是其獨特的魅力。


  請教「何謂佛法」的人,本身已有相當的領悟,爲求達到更高深的境界,遂向禪師請益,禪師早一眼看穿請教者的心理,便用這個回答去否定其原有的觀點。


  如果「何謂佛法」這個問題有了固定的答案,則禪就不再是禪了,因爲那表示心中的禪已被侷限在自我解釋的範疇中,不再是「無心」的境界了。無論是剃鍋的頭髮、刮石頭的鬍子,或繪風吹過竹林的聲音,都是「無心」的表現,若能不拘泥於既成的觀點,則沒有「不可能」的事。


  從書上讀到的佛法,是由他人傳授的佛法,不易開悟,即使讓道行高深的人來解釋也未必合其理,這是因爲人們已經先入爲主地以常識去揣度事理,所見的自然不是原本面目。


  假設禪師回答:「佛法就是橡皮擦。」人們一定會以爲禪師在說笑或敷衍問題,極端一點的人甚至會怒斥禪師爲騙徒,大肆批判;如果對心靈未受感染的三、四歲幼童說「佛就是橡皮擦。」他便會信以爲眞,把橡皮擦供在佛壇上膜拜。


  換言之,問佛法的人是否拘泥於既定的觀點,便決定了他是否相信禪師的回答,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也決定了人是否能開悟。研究佛法最需要的便是「信」,信一切之事,不否決凡事的可能性,才能有所理解。


  倘若禪師告訴你:「佛法就是剃鍋的頭髮。」你應對自己說:「對,就是這樣。」相信之後才能眞正領悟;一旦拋除心中的束縛,你就能以不變應萬變,在繁瑣的事物中隨著湧現靈感,增添契機。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