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連閻王的帳簿也記不完
書籍目錄
一、抱道 —- 有目標、有志氣
二、辯道 —- 努力、活下去
三、閑坐 ---- 勿驚訝、勿遲疑
四、靜心 —- 不動、不能被動
五、拂拭 ——— 勿執著、勿拘泥
六、去處 —— 勿忘勿失
七、無相 —— 成為無、成為空
八、己事 —— 知己、知理
九、直入 —— 當機立斷
十、機鋒 —— 瞬間的動
十一、神通 —— 凌駕優秀
十二、鐵漢 —— 貫徹信心
十三、無事 —— 完全投入
十四、自在 —— 順其生、順其亡
十五、慈海 —— 關壞他人,設身處地
十六、風雅 —— 成為自在的主人
58・連閻王的帳簿也記不完

58・連閻王的帳簿也記不完

如果罪惡多如須彌山,閻王的帳簿也記不完。


Bg h48

  當時的人相信:在世作惡多端的惡徒在死後下地獄時,會被帶到閻王的面前,細數罪狀,並記錄在閻王簿裏,根據罪惡的輕重決定刑罰。


  禪師引用這個偈,試圖推翻民衆認爲有死後世界的想法。禪師說道:「所謂的罪惡多到閻王的帳簿也記不下時,該如何呢?」這即在點悟衆生。


  地獄與對罪惡的懲罰,不應在彼世,而該在此世。
  許多人誤以爲罪孽深重與小惡並無不同,甚至認爲故意而爲的小惡是惡,無心而爲的大惡不是惡,這些不懂佛理的人妄自曲解,無異於興風作浪的惡人,誤導衆生步向罪惡深淵。


  因循這個說法,等於指責順手牽羊的小偷爲惡,卻又包容那些搜刮民脂民膏及犧牲國民以換取極權的獨裁者。這是完全錯誤的,只要爲惡就是惡,不論惡是大是小,爲惡者必須受懲罰。


  人類喜歡從表面判斷善惡,這是極要不得的錯誤,正確的判斷應建立在觀察入微之上。從前有位僧侶被村人指責爲貪婪無道,每次爲人超渡或主持法會後,都毫不客氣地收下報酬,卻不見他整建寺廟、增添佛具,也沒有盡情享樂,村人便認爲這個壞和尚一定把香火錢飽入私囊了。


  後來和尚圓寂了,村人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許多收據,原來和尙將寺廟所得的錢財用來修橋、築隄防,以回報村民。村民知道實情之後,不禁爲自己的行爲與猜疑感到羞愧與後悔。


  美國的大富豪洛斐勒在初創事業時,因爲將得來的利潤重新投入爲資本,引起手下工作者的非議,但他卻忍辱負重地勉勵自己:「如果把小錢分給衆人,將失去賺大錢的資本。」凡經波折與考驗,洛克斐勒終於創建了他的企業王國,提供衆人更多的工作機會。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