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野外的屍骨與自己無關
書籍目錄
一、抱道 —- 有目標、有志氣
二、辯道 —- 努力、活下去
三、閑坐 ---- 勿驚訝、勿遲疑
四、靜心 —- 不動、不能被動
五、拂拭 ——— 勿執著、勿拘泥
六、去處 —— 勿忘勿失
七、無相 —— 成為無、成為空
八、己事 —— 知己、知理
九、直入 —— 當機立斷
十、機鋒 —— 瞬間的動
十一、神通 —— 凌駕優秀
十二、鐵漢 —— 貫徹信心
十三、無事 —— 完全投入
十四、自在 —— 順其生、順其亡
十五、慈海 —— 關壞他人,設身處地
十六、風雅 —— 成為自在的主人
84・野外的屍骨與自己無關

84・野外的屍骨與自己無關

一息尚存,則覺得野外的屍骨與自己無關。


Bg h55

  人只要活著,便無法將別人的死亡聯想到自己身上,總覺得自己的人生還無限的長遠。」

  醫學發達的結果,使現代人的平均壽命高達八十歲,看到這個數據,有不少人會想:「喔!死亡離我還遠著呢!」四十歲之前,罕有人能想像自己會有死亡的一天,當四 十歲一過,身體各部位部明顯地老化,一旦發覺父母親友都逐漸離開人世時,才想到死神已逼近自己了。


  距今六十萬年前的直立猿人,平均壽命只有十三歲;紀元前二千年的古希臘人平均也僅活十七歲,等於才剛懂事不久就死亡。十三世紀時的英國人,平均壽命爲二十一歲;十八世紀的維也納人,平均壽命爲二十二歲;二十世紀後的瑞典人,平均壽命爲五十歲。日本在戰國時代即有「人生五十年」的說法,算是長壽的了。


  十九世紀時,嬰兒的死亡率爲每千名中有二百至三百名嬰兒夭折;二十世紀銳減至每千名有十人夭折。如果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時,人即會被死亡的夢魘所困擾若降至百分之一時,則只會認爲「喔,人會死。」而無動於衷。


  日本每年因車禍喪生的人約有一萬人,這個數目雖龐大,卻不會使人驚悸,因爲這機率只佔百分之零點零一,大家都認爲事不關己。然而像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幾年就死了上百萬人,機率太高,使人不禁担心地聯想自己及親人也會遭到不幸。


  根據統計歸納出一個數據:當某一行爲或情形達到全體人數的百分之一以上時,人們會萌生「我可能也會那樣」的聯想。既然如此,廣告宣傳方針應設定在百分之一以上的國民所認同之事物上。不要老將死亡視爲別人的事,別忘了「凡人皆有死」,人生若是一章詩篇,死亡就是最後的句點,好好珍視一息尚存的現在吧!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