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行者須知的幾個要點
念佛行者須知的幾個要點

念佛行者須知的幾個要點

Bg h50

  各位道友:我因爲常常聽星雲法師說,貴地的同道們,對於佛敎的信仰和聽講佛法都很熱誠,與其他地方一般信仰佛教的人向然不同,覺得非常難得,無限高興!所以這次特地和各位法師到貴地來參觀參觀。今晚承星雲法師介紹我和各位見面,並談一點佛法,心裡覺得很榮幸!


  佛教的理論非常精深博大,修行法門也非常繁多,但因諸位平常都是念佛的,並且這裡是週六佛會,所以我今晚不談其他的理論和法門,祗拈出「念佛行者須知的幾個要點」這個題目來和諸位談談,我想諸位一定是很願意知道這個問題的。

  佛教中教人修行的法門很多,比如參禪啦、修觀啦、持咒啦、念佛啦等等,然而在這許多法門,當中要求其最殊勝而且最容易實行的,那唯有念佛法門了。

  爲什麼說念佛法門是殊勝而且最容易實行的呢?這,我們可以兩點理由來說明。


  一、念佛法門是易行道。
  佛教中修行的法門雖多,然而總括起來可分爲:難行道與易行道兩種。所謂道,就是修行的方法,因爲這種方法可以令人從煩惱束縛與痛苦逼迫當中解脫出來,而達到自由快樂的境界,好像道路可以令人由此地達到彼地一樣,所以叫做道。所謂難行道與易行道,就是難行的方法和易行的方法。難行道如上面說的參禪與修觀,易行道就是念佛。因爲參禪與修觀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而自己的力量是很薄弱的,如果要以自己薄弱的力量求解脫,人間粗重煩惱的束縛與衆多痛苦的逼迫,那是很難很難的!所以靠自力修的參禪和修觀等叫做難行道。


  念佛法門是靠他的,他力就是佛力,佛力是不可思議的,我們若依佛力來解脫是比較容易的。比如我們要到一個很遠的地方去,如果用兩條腿跑的去,那是既吃力辛苦,而又慢到;如果坐輪船或坐火車去,那是既舒服而又快到。依念佛法門而求解脫,就如坐輪船或坐火車到其他的地方去一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念佛法門叫做易行道。


  現在以下面的事實,來做一個證明的例子。
  從前有一個姓王的打鐵匠,人家都叫他王打鐵,他爲著生活,一天到晚都站在火爐旁邊打鐵,因此時常感到做人痛苦,沒有意義。一天有個出家人從他的店門前經過,他看見了如獲救星一般,即刻放下鐵鎚趕出去把那個出家人請到他的店裡來坐。


  「師父!我爲著三餐飯食,一天到晚都是站在爐旁邊打鐵,這種生活是多麼痛苦呀!我要求師父慈悲,教我一個解脫痛苦的方法!」王打鐵懇切地向那位出家人請求。可是那個出家人並沒有教他什解脫的方法,只叫他念佛罷了。他說:「你要我教你解脫痛苦的方法,這很簡單,只要念佛就可以了。。


  你不是一天到晚都在打鐵嗎?我告訴你,當你打鐵的時候,你的口就隨著你手裡的鐵鎚的動作,念阿彌陀佛的佛號,這就是說,當你舉起鎚時候,你口裡念一聲阿彌陀佛,將鐵鎚往下打的時候,你口裡也念一聲阿彌陀佛,你能從今天起不斷的這樣做,你的痛苦就可以解脫了。」


  王打鐵聽了那個出家人的話以後,感到非常高興,就依教奉行了。他一邊打鐵,一邊念佛,一天到晚都是這樣。但是他的老婆在旁邊卻看不下去,認爲他一天到晚打鐵已經夠辛苦了,再加上念佛是要吃不消的,於是就勸告他說:


  「你打鐵不是已經夠辛苦了嗎?爲什麼還要拿念佛來加重你的辛苦呢?爲你的身體健康著想,我看你還是不要再念佛吧!」王打鐵向他笑了一笑說:「你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我告訴你,在我未念佛以前,我打鐵老覺得太辛苦,可是自我念佛以後,我打鐵便不覺得辛苦了,相反的,還覺得很快樂哩!」


  這是什麼理由呢?因爲王打鐵在未念佛以前,他打鐵的時候心是擺在打鐵上,所以感到辛苦,現在他念佛了,他雖然人是在打鐵,可是他底整個兒的心卻寄托在佛的身上,整個兒的希望也寄托在極樂世界上,因此他精神上非常興奮快樂,就忘記了打鐵的辛苦。


  後來王打鐵就在火爐旁邊往生了!他臨終前說了這麼一句偈語:「釘釘鐺鐺,久鍊成鋼,太平時至,我往西方。」說罷就死了。


  二、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的。
  佛法上說衆生的根機有三種,就是:上根,中根和下根。參禪、修觀等靠自力的法門,只宜於上根和中根的人修的,下根的人是沒有辦法修的;唯有念佛法門才是三根普被的,不管上根的也好,中根的也好,下根的也好,都可以修。上根的如大勢至菩薩,他是由念佛而得圓通的;中根的如古今念佛的許多大德;下根的如一般人乃至愚夫愚婦,都能由念佛而得往生,像上面所說的王打鐵就是一個好例子。因此,故說念佛法門是最殊勝的,這是念佛的人須知的第一點。

  這是念佛的人須知的第二點。因爲大家現在念佛都是念阿彌陀佛,那末就有知道阿彌陀佛與我們這個世界衆生的因緣之必要,這個因緣,可以下面兩點來說明。


  一、阿彌陀佛爲我們的痛苦而發願成就極樂世界,我們念阿彌陀佛的目的,是要往生極樂世界,而極樂世界是由阿彌陀佛大願成就的。阿彌陀佛爲什麼要發願成就極樂世界呢?因爲阿彌陀佛在未成佛以前,看到生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上的衆生,日夜受著各種痛苦的逼迫,比如身體上受的疾病的痛苦,或跋涉辛勞的痛苦,以及生活上不足的痛苦;又比如精神上受的各種不如意事情打擊的痛苦,或因各種困難問題不能解決而感到煩悶或恐怖的痛苦;以及人事上糾紛不和的痛苦,水火風災溺淹焚燒的痛苦……因此,他便發了四十八條大願,來成就極樂世界,使一切欲要離苦得樂的人,只要一心持念他的名號,發願往生他的極樂世界,他就接引他們到他的極樂世界去。


  這就如我們的  國父孫中山先生,因見滿清政府腐敗,引起列強帝國主義者對我國政治、經濟的侵略,造成我國同胞生活上不足的痛苦,便立志革命,要推翻滿清政府,抵抗列強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建立三民主義富強康樂的國家,使全國人民達到國際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經濟地位平等的目的,解決人民生活上的痛苦,並使得到生活上應享的快樂一樣。


  怎麼叫做極樂世界呢?這在彌陀經上釋迦牟尼佛已有說明了,佛說一切衆生生到那個世界上,但受一切快樂,無有一切痛苦,所以叫做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既是阿彌陀佛爲我們的痛苦而發願成就的,那末只要我們肯發願往生,一心念佛,就必定可以往生的。所以諸位念佛,只要願切心誠,就不愁不往生極樂世界,不愁不親見阿彌陀佛。


  二、阿彌陀佛常常憶念我們。經中說阿彌陀佛常時憶念我們衆生,即同母親憶念兒子一樣。然以我們衆生不憶念佛,以致佛雖常時憶念我們,希望我們回到他的身邊去,而結果我們仍然留在娑婆世界受苦,就如母親雖然常時憶念她的流落在他鄉的兒子,並希望她的兒子早日歸還她的身邊,然以兒子不憶念母親,不想回家,以致家裏雖有快樂等他享受,而他卻仍流落在他鄉受苦。


  若是兒子一旦也憶念起母親來,如母親憶念兒子的時候,那兒子不久即可回到母親的身邊,享受家庭的快樂了;衆生如一旦憶念起佛,像佛憶念衆生的時候,那衆生不久也即可回到佛的身邊,享受佛法的快樂了。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中說:「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所以我們若想見佛,必須時時憶佛念佛。


  再說,如果我們單讓佛來憶念我們,而我們卻不憶念佛,那不但不能往生極樂世界見佛,即使佛化身到我們的面前來,我們也不能知道,明明見到佛了,還等於沒有見到一樣。


  從前浙江台州天台山國清寺有一位豐干禪師,他是阿彌陀佛化身的。他在國清寺碾米房住,常常一個人騎著一頭老虎在寺裏進進出出,大家都不知道他究竟是怎麼樣的人。一天,他邀請寒山、拾得同去朝拜五台山,他說:「與我同行的,就是我的同流;不與我同行的,就不是我的同流。」


「你朝拜五台山做什麼?」寒山問豐干禪師。
「朝禮文殊呀!」豐干說。
「你不是我的同流,我不同你去。」寒山說。


  於是豐干禪師只得獨行了。他自天台出發走到杭州的時候,恰巧有一個姓閭名叫邱胤的讀書人,他等做官等了好幾年,家裡的財產都吃光了,正在這生活危急的時候,省府便派他任台州的知府,然而不幸得很,就在他正要起身上任之際,忽然害起頭痛病來,請醫生,吃藥,都不見效。豐干禪師就特地到他家裏去看他,可是他家裏的看門的人都拒絕不肯讓他進去見主人,於是豐干禪師對看門的說:「我特來救你主人的命,你爲什麼不肯讓我進去看他呢?」


  看門的人聽見他說是來救他主人的命的,就趕快進去通報,閭邱胤就命他即刻請豐干禪師進去,豐干進去見了閭邱胤就問道:「你患的什麼病?」
 「我頭痛得要裂開了哩!」閭邱胤答。
 「你叫人拿一杯水來,我給你醫治。」豐干禪師對閭邱胤說。


  水拿來以後,豐干禪師給他持咒,持完咒,把水倒一點在手心裏,向閭邱胤的額頭上輕輕地撲了三下,說也奇怪,閭邱胤的頭痛就這樣的好了。眞是感謝不盡!「請問大師法號,住在什麼寺?」閭邱胤虔誠地向豐干禪師請問。


「我名豐干,住在台州天台山國清寺。」
「寺中像大師這樣道行的人有多少呢?」閭邱胤又問。
「我並沒有什麼道行,寺中的高僧,如文殊化身的寒山子,普賢化身的拾得,他們都常常住在國清寺。」


  閭邱胤聽了很歡喜,就拿了很多禮物來謝豐干禪師,豐干禪師一概不受,起來就走了。
  後來閭邱胤到台州上任才三天,就到國清寺進香,他問國清寺的知客師說:
 「寒山,拾得兩個人大士在那裏?請你陪我拜見拜見好吧!」知客師說:「這兩位是瘋和尚,大人有什吩咐呢?」


 「我要禮拜二位大士!」閭邱胤莊重地說。
 「我喊人去叫他們來就好啦。」知客師說。
 「不可!不可!我應當自己親身去拜他們。」閭邱胤說。


  知客師無法,只得陪他同去。到廚房時,寒山,拾得正在灶門口烘水,兩個人一邊談一邊笑,人家都不知道他們談的什麼意思。知客師見了他們即喊道:
 「寒山,拾得趕快起來,這裏大人有話要跟你們說!」


  寒山,拾得聽到喊叫就站了起來,閭邱胤一見即刻跑過去就頂禮。寒山,拾得看見這種種情形卻掉頭就跑了。閭邱胤當然不肯讓這難得的機會就樣輕易的失去了,遂即跟著後面追去,追到寒山岩看見他們兩位大士跑進去了,但寒山卻又回頭對他說:


  「賊!賊!賊!豐干多話!你不去奉事彌陀,來拜我做什麼?」說罷又往裏面跑去。
  閭邱胤追進岩中一看,卻見不到他們兩位大士的蹤跡了。寒山,拾得從此就不出來了,而豐干禪師也從此不回國清寺了。這就是聖人化身到人間來,一經洩露被人知道了,就不再在人間了。


  豐干禪師是阿彌陀佛化身的,他天天與人們在一起,而人們都不知道,這不是天天遇到佛見到佛還等於沒有遇到見到一樣嗎?這就是人們的心裏沒有憶佛念佛的緣故。

  這是念佛的人須知的第三點。現在大家既然很熱誠的念阿彌陀佛,那麼對於阿彌陀佛的阿彌陀這三個字的意義,是應該要知道的。不過這三個字的意義很廣,我因時間的關係,不能詳說,現在只就下面三點略爲談談。


  一、無量光與無量壽。阿彌陀是印度的話,它的主要的意義,有無量光與無量壽兩種。光,是表示智慧的,無量光,就是表示智慧的廣大不可思量,這是就空間方面說的。壽,是表示生命延續的,無量壽,就是表示生命的長久不可思量,這是就時間方面說的。現在我們拿彌陀經的話來做證明。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說:彼佛爲什麼緣故名爲阿彌陀呢?因爲彼佛的光明照十方界無所障礙,所以名爲阿彌陀。


  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阿彌陀之意義的第一番自問自答,他的第二番自問自答是:彼佛爲什麼緣故名爲阿彌陀呢?因為彼佛壽命無量無邊不可思量,所以名阿彌陀。由此觀之,我們可以知道:所謂阿彌陀者,就是說明這一位佛,他的智慧廣大不可思量,他的壽命長久不可思量。


  光明能破黑暗,智慧破愚癡,黑暗會使人看不見眼前的境界,會使人碰牆撞壁,跌落深坑,遭受生命的危險;愚癡會使人不明瞭宇宙人生的眞理,會使人思想錯誤,行爲越軌,遭受痛苦的果報。所以黑暗和愚癡,是人人所厭惡而欲破除的。光明會使人看清眼前的形形色色,會使人所行得其正路,達到其所欲達到的目的;智慧會使人洞知世間的眞理,會使人的思想正確,行爲合理,完成最高的人格,達到自由、快樂、解脫自在的境界。所以光明和智慧是人人所欲追求的。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黑暗和愚癡,念佛的第一個目的,就是爲破除黑暗和愚癡而求獲得光明和智慧。


  長久的壽命,也是人人所希望的,而人人的壽命偏偏都很短促,最長不過百歲而已,這確是人生最大的遺憾!但我們如要彌補這 個大遺憾,唯有誠心念佛,因爲你誠心念佛得到往生極樂世界後,你的壽命便可和阿彌陀佛的壽命一樣的無量無邊不可思量了。


  不過這裏我們更要知道的是:我們現在所念的這位阿彌陀佛固然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但我們每一個人的本身之中也都具有一個阿彌陀佛,這個阿彌陀佛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眞心。念佛,就是以佛的名字,來喚醒我們自心的阿彌陀佛,我們自心的阿彌陀佛一旦現前,那我們即可同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一樣:光明照十方界無所障礙;壽命無量無邊不可思量了。佛法講求一切唯心造,所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這個道理。


  二、具含萬德。我們要知道:凡是佛的名字,都是依德而立的。德的數目雖多,但在佛教上把它總括起來說爲二種,就是;智德與福德。智德是由自修而得,福德是由利他而成。阿彌陀之無量光,即具智德;阿彌陀之無量壽,即含福德,所以一句阿彌陀佛即具含萬德了。念阿彌陀佛等於修行萬德。所以阿彌陀佛這一個名字,古來大德們都讀爲萬德洪名。


  三、念阿彌陀佛即同念一切佛。阿彌陀佛固是一佛的德號,但阿彌陀之意義,卻是通於一切佛的。因爲一切佛之本體,皆是無量光無量壽,一切佛皆是由因中所修自利利他之萬行所莊嚴的,所以一切佛皆可名爲阿彌陀佛,而一阿彌陀佛也可以代表一切佛。觀無量壽佛經的第九觀,觀阿彌陀佛的色身相好中說:「見是事者,即見十方諸佛;」又說:「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見是事者,就是見阿彌陀佛,作是觀者,就是觀阿彌陀佛。這就是說:見阿彌陀佛;即是見十方諸佛;觀阿彌陀佛,即是觀一切佛。既然見阿彌陀佛,即是見十方諸佛觀一切佛,那末念阿彌陀佛,當然也即同念一切佛一樣。所以念阿彌陀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這是念佛行者須知的第四點。我們念佛,不是爲消遣時間的,也不是爲求平安,或求保佑發財的,如果這樣,那就失去念佛的眞正意義了。我們念佛是求淨化身心,往生淨土,淨土是我們念佛的人的理想目的。但佛教中所說淨土有很多,不過現在就大家念阿彌陀佛所求生7的淨土說,那就是阿彌陀佛大願所成的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爲清而二0淨什麼叫做淨土呢?淨土就是清淨的世界,土即代表世界。因爲生到極樂世界上的任何人,他的身心都是的:身,沒有殺盜淫妄的行爲;心,沒有貪瞋癡慢的念頭。


  終日都是行佛法,想佛法,離一切雜染的過失,具一切清淨的功德;無煩惱的擾亂,無生死的恐怖,這是人生的淨化。其次,再說世界的淨化:在極樂世界中,是沒有高低不平的山陵丘阜,也沒有驚濤駭浪的長江大海一片無際的大平原,金沙布地,七寶樓閣,一重一重的欄楯,一行一行的寶樹;池水與羅網 (七寶所成)交映,鳥兒和輕風齊鳴,晝夜六時,法音常響,眞是無比的嚴淨和美妙!因此人生淨化和世界淨化,故叫做淨土。


  極樂淨土的確是最理想的世界,我們如能生到極樂淨土去,那一切皆可隨心而欲,無不具足,眞是快樂極了!然而極樂淨土和我們這個衆苦逼迫的世界距離得太遠了,按彌陀經中說,從我們這個世界到達極樂世界,須經過十萬億的佛土,所以我們若要求生極樂淨土,必須要具備相當豐富的資糧才可以。不然,這個漫長的過程是不容易走過去的,然而這富有的資糧是什麼呢?


  通常說有如下三種:

  一、堅強的信心。信心是一切事成功之母,我們無論做任何一件事,都不能缺少信心,尤其是學佛法修行。爲什麼呢?因為佛法是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有的是我們的心量所不能測度得到的,只有用信心來接受,故說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我們學佛法念佛,第一要具備信心,信心是佛道之源,功德之母,不具信心,則必不能得受佛法的利益。


  近來有些狂妄的人,以爲自己滿肚子都是智慧,比佛還要高,說佛同平常人一樣,菩薩原來都是凡夫,舉凡佛法上爲他的智慧所測度不到的境界,都斥爲非有,信心全無,知見偏邪,這些自以爲是智囊而其實是草包的人,善根盡斷,罪種遍播,將來必受嚴重罪報是絕無可疑的!我萬分希望各同道們要建立起堅強的信心,不要爲那些邪說所迷惑,這樣才能達到你們所求的目的。


  但這裡所謂堅強的信心,究竟是要信些什麼呢?第一、信自己之心。但這個心並不是指我們現在能打妄想的意識心,是指意識所依而起的實體的眞如心。這個心是竪窮三際,橫遍十方,不爲時間所拘,不爲空間所局;山河大地,諸佛衆生,皆是此心所現所作。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說我們每個人都具有此心,都可以依此心而成佛。我們現在雖沒有智慧能夠體悟他,但我們卻要絕對相信我們有這麼一個心,依此心而修行必定可以成佛!這就是信自己之心。


  第二、信諸佛之敎。念佛法門,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釋迦牟尼佛是皇太子出身的,他是親證諸法實相的一切智人,他絕對不會騙人,他說的教法,絕對沒有錯誤!我們要徹底相信他的教法,他說有極樂世界,念佛可以往生,我們就絕對依他的話去行。同時相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願所成的,又是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共同讚歎的,阿彌陀佛絕無虛願!六方諸佛豈有二言?要這樣的下決心念佛求生西方:這是信諸佛之教。


  第三、信念佛之因。這是信念佛必定可以往生的。過去有一個樵夫,一天在山上砍柴的時候,忽然看見一條猛虎從遠處向他奔來他驚慌得不得了,想逃又不敢逃,想躲又無處可躲,就在這一髮千鈞的當兒,他猛回頭見有一株樹,遂即急忙地爬上樹頂躲藏。可巧那猛虎也聰明得很,牠見他躲到樹頂上就拚命去啃那株樹的樹頭樵夫在樹上見樹頭將要被牠啃斷了,心裏一驚,突然破口念出一聲「南無佛」來。


  說也奇怪,那條猛虎居然因聽他念一聲「南無佛」的聲音而嚇得跑走了,樵夫乃得平安回家。到了很多劫很多劫以後的釋迦世尊在世的時代,那個樵夫竟因過去一聲「南無佛」的善根成熟而得釋尊度他出家,聞法得道。無意中念一聲佛尙可爲得道的因緣,何況有心或專心念佛呢?所以我們要徹底相信念佛必定可以往生極樂淨土!


  第四、信念佛之果。什麼是念佛之果呢?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 諸上善人,就是念佛之果,因他們都是由念佛之因而得往生的。所謂信念佛之果,就是深信諸上善人,皆由念佛而得往生的。我們現在念佛,將來也必定會得到往生的結果。


  二、懇切的誓願。願就是志願,是心之所向而求其必達的意志。我們信念佛法門,發心念佛,更要發懇切的誓願以求往生極樂世界。如果單信或念,而不發願往生,則縱使你信的誠念的勤,到臨命終時也是不能蒙佛接引而往生的,這不是佛不來接引你,而是因你自己沒有去的心願。比如我很希望街上的人到我們雷音寺來聽講演,若是他們當中有願意來的,那末我去一領,他便很歡喜的跟我來了;若是對那些不願意來的,我也去領他來,那他不但不會來,反而會罵囉嗦。佛也是這樣,你要去他才來接你,你不去他也不能勉強接你去。所以念佛求生淨土的人是不能不發懇切的誓願的,古人說願不切不生極樂,這話確是眞實不虛的!


  有人對我說,我念佛曾經發過願,但這願過了幾天就退了,不能持久,更不能懇切,你有什麼辦法能使我的願心持久不退而且懇嗎?我當時就對他說:你要保持你恆久而懇切的願心,當然是有辦法的:第一、對現實界須有徹底厭離的心理;第二、對理想界須有積極欣求的願望。但要怎樣才能對現實界生起徹底厭離的心理呢?這就要時常觀察現實的人生是無常的、苦的、不清淨的;現實的世界是惡濁的、危脆的,沒有一處值得留戀的。能時常作這樣的觀察思維,則對現實界自然就會生起厭離的心理了。


  又要怎樣才能對理想界起積極欣求的願望呢?這就要常常觀想西方極樂世界,是「法藏菩薩(阿彌陀佛的因名)出世善根大願業力所成」的,是「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力所攝」的,具有無量莊嚴美妙;阿彌陀佛及諸菩薩的身相皆由無量功德所成,光明無量,莊嚴無倫、能常常作這樣觀想,則對理想界的極樂淨土自然會生起積極欣求的願望。對現實界能徹底厭離,對理想界能積極欣求,則願心自然會懇切了,有懇切的願心,則他日往生可必矣!


  三、穩當的實踐。我們學佛,求生極樂淨土,第一固然要有信,其次是願,而最後更必需要有行,行就是實踐。如果沒有行,雖然有信有願,而其信其願畢竟是虛而不實,無濟於事的。所以信願行三資糧是如鼎三足,缺一不可的。我們要求生淨土,必須以信願來引導行,以行來實現信願,這樣,方能克達預期的目的地。


  然而,這裏所謂行究竟是什麼行呢?就是念佛。但念佛又有多種不同的念法,有所謂實相念佛啦、觀想念佛啦、觀像念佛啦、持名念佛啦等等,但在這多種念法中,要以持名念佛爲最穩當!因爲持名念佛既容易學容易行,又絕不會發生差池,只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是了。


  或者有人會發生疑問:一句阿彌陀佛不過四個字而已,何以就能使人離娑婆而生極樂呢?這關鍵究竟在那裏?這誠然是一個問題,但解答起來卻很簡單。


  第一、我們所以會老在這娑婆世界受苦,是由於我們內心有很多煩惱的緣故,煩惱如同黑暗;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譬如光明。光明投入黑暗,黑暗自然消滅;佛號投入煩惱心中,煩惱自然烏有。


  第二、我們所以不能解脫人間的生死,是由於惡業的招感,惡業如箭毒,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譬如除毒鼓;除毒鼓一響,箭毒自然消除,阿彌陀佛一念,惡業自然消滅。這還是就消極一方面說的,若再就積極方面說,念阿彌陀佛號,還能增長無量功德。念阿彌陀佛名號,一方面既可以除煩惱,消惡業,則娑婆自然得離;另一方面又可以增長功德,蒙佛接引,則極樂自然得生。所以說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即能令人離娑婆而生極樂了。


  諸位道友如能將上面所講的道理,加以深深的思維,並切實做到信願行三資糧具足的程度,則極樂淨土必有諸位的位置的。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