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十疑論》第七疑
《淨土十疑論》第七疑

《淨土十疑論》第七疑

Bg h52

  初唐年間,有三位西方淨土的弘傳者,因偏愛「西方淨土」,在有意無意中,著論錯失「兜率淨土」的殊勝。自此,古來許多大德,因弘揚「西方極樂淨土」,在著書立說中或法會引喻,不查證這三部論內容中的真實性,即引書中疑論作偽證,大談「兜率淨土」之不足與不是,而誤導眾生。


  當初,世尊放光向弟子們介紹「兜率淨土」的殊勝,又強調末法眾生和四部弟子,皆當往生彌勒菩薩前,爲彌勒菩薩之所攝受,這不是隨便說說而已,諸大菩薩亦有明確強調。


  常照站在弘法立場,引證《佛説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之原意,使讀者對兜率淨土有更深的認識,並對三論中所言作一理性分析。余實無「明察秋毫」本能,但不敢「粗心大意」隨便引證。如有不如法義之處,懇請十方大德指導是幸。

  關於本論之作者,一般的說法是隋朝智顗(智者)大師所作。但這可能是别人假借智者之名而作的,因為按照續高僧傳來看,智者大師已經往生兜率內院了,既然往生了兜率內院,怎麼會作《淨土十疑論》來破斥兜率淨土呢?且自古以來,假借他人之名來寫作了例子也不少,所以本論的作者不是智者大師,而是另有其人。








  《十疑論》說「求生兜率,一日聞道見佛,勢欲相似,若細比較,大有優劣,且論二種,一者縱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彌勒上生經》云:『行眾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無方便接之義。」論中話意與彌勒上生經完全不符。


  《上生經》云:「佛告優波離說:『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華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於蓮花上,結跏趺坐』。


  從這段經文看,「行眾三昧,深入正定。」只是諸功德中一部份而已,其他還有,嚴守諸戒行,顯威儀道貌,掃塔塗地清淨道場,以清香花果供養佛、菩薩,精勤讀誦大乘經典。上述修持,都是被攝持的條件,必要至心懇切,全修者得上品上生。修多分者,得上品中生,修少分者,得上品下生位。在修持上雖然不斷諸煩惱,可是他的程度好像得六通聖者。所以說:「行眾三昧,深入正受。」只是諸功德的一部份。


  還有最方便「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受八戒齋。」這些最簡單方便法,正是往生淨土同一模式,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得往生西方淨 土。稱念「南無彌勒佛」得往生兜率淨土有什麼錯誤。尤其是一生中能持一次「八關戒齋」,再把功德迴向兜率淨土,將來人間别世後,得往生兜率陀天,是佛陀放光向大家說明,當然得到現在佛和未來 佛保證,為何本論說:「無方便接引之義」。


  佛陀再叮嚀說:「如是等衆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於,兜率天上。」這幾句經文,是佛陀向眾生再肯定絕對往生之語詞。


  佛陀又說:「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訶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如前無異。」難道聞彌勒菩薩名後,歡喜恭敬禮拜,即能往生彌勒淨土,還不夠方便嗎?其他還有很多方便方法。請讀《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十疑論》又說:「二者兜率天宮是欲界,退位者多,無有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眾生聞者,悉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論文與《彌勒上生經》亦不符合。


  《上生經》說:「兜率陀天「兜率陀天,五百億天子,以天福力造作宮殿,化作五百億寶宮,化作五百億七寶行樹,出五百億諸天寶女。寶女住立樹下,執百億寶無數瓔珞出妙音樂,時音樂中,演說不退轉地法輪之行。其樹生果如頗黎色,一切眾色,入頗黎色中,是諸光明右旋宛轉,流出眾音,眾音演說大慈大悲法。自然有風吹動此樹,樹相振觸,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


  「如是天樂,不鼓自鳴,此聲出時,諸女自然執眾樂器,競起歌舞,所詠歌音,演說十善,四弘誓願,諸天聞者,皆發無上道心(無上道心即菩提心)。」
  「有二十四天女,身色微妙,如諸菩薩,莊嚴身相,手中自然化五百億寶器。一一器中,天諸甘露,自然盈滿。左肩荷佩無量瓔珞,右肩復負無量樂器,如雲住空,從水而出,讚歎菩薩六波羅蜜。」 
  「時諸閣間,有百千天女,色妙無比,手執樂器,其樂音中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


  這幾段經文看,應該夠詳細了吧!怎麼說沒有樹林、風聲、樂器說法呢?經文中只是沒有水鳥說法。「五大神中『喜樂』,雨如意珠,顯說無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及說五戒,無量善法,諸波羅蜜。」也說得非常明細。


  這幾段經文看,應該夠詳細了吧!怎麼說沒有樹林、風聲、樂器說法呢?經文中只是沒有水鳥說法。「五大神中『喜樂』,雨如意珠,顯說無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及說五戒,無量善法,諸波羅蜜。」也說得非常明細。


  《十疑論》說:「兜率天宮,又有女人,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彌陀淨土······無女人二乘之心,純一大乘,清淨良伴,為此煩惱惡業,畢竟不起,遂至無生之位,如此比較,優劣顯然,何須致疑。」此說又不正確。


  論者將兜率外院和內院混淆,內院五百億寶女,是五百億諸天天子願力所化。五百億天女,是大神「牢度跋提」,為了莊嚴微妙寶宮,所以化生九億天子和五百億天女,她們只是幫助說法。論中所說,著五欲之心之天女,乃兜率外院之福報世界,有男女,有情愛,有生產,外院男女情愛,執手成熱,慾火消退。這是內外院不同情形。


  疑論中所說「彌陀淨土,純一大乘」,五濁惡世之娑婆眾生,尤其是末法之今日,有幾人能往生「彌陀淨土」,說法者應該心裡明白。雖有三品九生之位,臨命終業力現前,十聲聖號不是好唸,何況西方極樂「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在臨命終時,一心不亂,心不顛倒,才得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接引。」


  所謂「清淨良伴」不只彌陀淨土有,兜率淨土也有,下例作個比較:

  彌陀淨土:西方三聖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諸大菩薩在其國土接引眾生,及淨土宗諸祖師者眾。亦有無量無邊阿羅漢。

  兜率淨土:彌勒三尊是彌勒菩薩、法華林菩薩、大妙相菩薩,復有他方諸大菩薩發心而來,古來大德發願往生者眾,其中阿難尊者、戒賢大師、道安法師、玄奘大師、窺基大師、無著菩薩、世親菩薩、智者大師、道宣律師。近代虛雲老和尚、太虛大師、慈航法師等。其他尚有很多大德高僧,請看「虛雲和尚兜率受教記」。


  論中所說:「彌陀淨土往生者,遂至無生之位」,其實不只「彌陀淨土,遂至您至無生法忍之位」,十方淨土皆是,就是兜率淨土之眾生將來個個「於無上道得不退轉」。


  《上生經》云:「佛告優波離:『汝今諦聽,是彌勒菩薩於未來 世當為眾生,作大歸依處,若有歸依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彌勒菩薩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時,如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授記』。


  《十疑論》說:「釋迦佛說:「釋迦佛在世之時,大有眾生,見佛不得聖果者如恆河沙。彌勒出世亦爾,大有不得聖果者。未如彌陀淨土,但生彼國已,悉得無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為生死業縛也。」此說又不對。


  釋迦佛和彌勒佛,願力不同,絕不可一概而論。釋迦佛之願力,在五濁惡世度眾生,濁世眾生福力微薄,見佛不得聖果者眾。《大智度論》說:「佛出世時,舍衛城九億家,三億家眼見佛,三億家耳聞有佛,三億家不聞不見。」


  至於彌勒佛本願,是人間成淨土時成佛。《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說:「使我作佛時,令我國中人民,無有諸垢瑕穢,於淫怒痴不大,慇勤奉行十善,我爾乃取無上正覺。」
  《彌勒下生經》說:「將來大地化為淨土,純以金沙覆地,處處皆有金銀之聚,人壽八萬四千歲,智慧威德,色力具足,安穩快樂,時彌勒下生。」


  其他尚有不同之處,釋迦佛住世為賢劫中第九劫,屬於五濁惡世時期,眾生頑固不易調教,所以佛陀還要從五戒十善開始教育。彌勒佛住世為賢劫第十劫,屬於增劫。人壽八萬四千歲,無十惡,不頑固,彌勒佛不必從小乘戒說起,可直接講大乘法義。尤其是此時眾生不愁衣食,只要安心聞法。在六萬年中,時時聽聞佛音,個個皆得法眼(法眼即地上聖位菩薩之智慧)。


  《十疑論》說:「又聞西國傳云:有三菩薩,一名無著,二名世親,三名師子覺,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願見彌勒,若先亡者,得見彌勒,誓來相報。師子覺前亡,一去數年不來,後世親無常,臨終之時,無著語云:『汝見彌勒,即來相報』。


  世親去已,三年始來,無著問曰:『何意如許多時始來?』
  世親報云:『至彼天中,聽彌勒菩薩一坐說法,旋繞即來相報,為彼日長故,此處已經三年。』


  又問『師子覺今在何處?』
  世親報云:『師子覺為受天樂,五欲自娛,在外眷屬,從去已來總不見彌勒。』諸小菩薩,生彼尚著五欲,何況凡夫。為此願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印順導師對於本文,以懷疑態度說:「不知有師子覺,生在外院的故事,凡是弘傳彌勒法的,真諦、玄奘大師,以及無著、世親的傳記中,都沒有此種記載,這只是别有用心者的故意傳說而已。」(成佛之道一三二頁)
  印順導師又說:「正念彌勒尊,求生彼淨土,法門最希有,近易普及故,見佛時聞法,何憂於退墮?」


  對於本段疑問中所說的,常照也有幾點疑問?

  第一:無著是否曾向世親說:「汝見彌勒即來相報」?因為無著菩薩早就見過彌勒菩薩,請彌勒菩薩講瑜伽師地論。此可見婆藪槃豆法師傳,傳上說:「雖得小乘空觀,意猶未安,謂理不應止爾。因此乘神通,往兜率多天諮問彌勒,彌勒菩薩為說大乘空觀,還閻浮提如說思惟。」


  又說:「爾後數上兜率多天,諮問彌勒大乘經義。」


  至於請彌勒菩薩講〈瑜伽師地論〉,則如傳上說:「無著法師即自發願,我今欲令眾生信解大乘,唯願大師下閻浮提解說大乘,令諸眾生皆得信解。彌勒菩薩即如其願於夜時下閻浮提,放大光明廣集有緣眾生,於說法堂誦出十七地經。」


  第二:人間别世後,往生兜率,内院和外院完全不同。內院是淨土,以蓮花為父母,出世即知朝拜彌勒尊佛。《上生經》說:「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於蓮花上結跏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樂,持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以散其上,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於閻浮提,廣修福業來生此處,此處名兜率陀天,今此天子,名曰彌勒,汝當歸依。』應聲即禮,禮已,諦觀眉間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


  外院是福報土,以天神男女為父母,初生如人間四歲小孩,而後成長至四由旬高。壽命四千歲,四千年中的成長過程,到青春成熟期是否還要一段很長的天上時間?怎麼在人間短短幾年,師子覺就和外院天女結成眷屬,而貪著五欲,這可能嗎?


  第三:師子覺三人一生願力,求生兜率內院,內院往生者即刻以蓮花化生,師子覺怎會跑到外院和天女結婚。《上生經》說:「是時菩薩,隨其宿緣為說妙法,令其堅固 不退轉於無上道心。」尤其是院牆高六十二由旬,厚十四由旬,牆為七寶所成。內院外院天人身高四由旬,外院天人不知内院情形。内院又比外院殊勝萬倍(佛陀說過住世一小劫,也不能說完内院勝妙福處),內院天人怎會嚮往外院,而往外跑?


  第四:從人間往生兜率淨土,豈是誕生外院後,再移居内院,不然怎知道外院天女色相微妙,而停留結成眷屬。


  《十疑論》中舉證理由無真實性,論者為什這樣做?莫非是印順導師所說的「别有用心」。尤其是引喻本論大德,該考證上生經,而觀知本論義的真假,說法者不要因偏愛西方淨土,而「故意撰說」。總之,不可因私人之偏愛和法執,取法繩自縛,何等不智。阿彌陀佛!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