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末法時期的過患

17.
寂靜山林獨居以藏身;
息交絕遊少言以藏語;
專倚注視己過以藏意;
此即所謂祕密瑜伽士。
一旦你受制於各種紛擾的活動,就永遠不能從妄念中解脫;所以,單獨住在遠離世俗享樂的地方是很重要的。沒有一個地方比鮮為人知的幽僻山谷洞穴更適合棲身了。那裡只有野生的鳥、獸為鄰。在這種環境下,你的慈愛與悲心將會增長,貪愛與瞋恨會從內心消失,而你的禪修也不會受干擾而分心。
嘴巴是罪惡之門。雖然話可以從口中輕易溜出,但它所帶來的後果卻深遠而嚴重。多數的閒談只是貪愛和瞋恨的表達而已。如果你說得太多,將惹上麻煩,就像一隻鸚鵡落到被關在鳥籠的下場。所以應捨棄不必要的閒談。
是心讓我們在輪迴裡徘徊流轉;是心不斷產生貪、瞋、癡、慢、疑五毒;心必須為遍布三界的妄念負責。與其讓這個愛惹麻煩的猴子心性恣意地糟蹋我們,不如持續細察自己的過失,只要惡念一生起,就採取適當的方法來對治它。舉例來說,增長無私來對治貪愛;增長慈愛來對治瞋恨;思惟十二因緣 11 如何造成輪迴來對治愚癡。善行的關鍵就是修心,這就是為什麼說:
苦行要旨善護心;
除此,苦行有何益?
11・十二因緣:因果互倚的瀑流,由無明開始而生起世俗諦的現象。
不斷檢查心境是否與法教一致,或已被煩惱入侵。如果心能守戒並保持明覺,身和語自然就會跟進。這種心的內在修持,就是真正的上師,佛法是隨時都可以運用的,否則它又有什麼用?
隱匿的瑜伽士是不會跟他人廝混,也不涉入世俗活動的修行者,既不求名也不求追隨者。他對修行有一股不可抗拒的灼熱渴望,並抓緊法的根本 —— 出離輪迴的決心。現在你可能會想:「若我現在捨棄了所有世俗活動,以後會怎樣?我要如何找到食物、住所和其他東西?」如果你讓這些迷妄的疑慮和不安支配餘生,只會使輪迴的網愈扯愈緊。一旦這些根深柢固的習性持續,痛苦也會延續下去。除非你真的厭惡世俗生活,並滿足此刻所擁有的一切,否則你不會是一個好的佛法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