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乘道〉灌頂
書籍目錄
第一篇 末法時期的過患
第二篇 大乘佛法的見、修、行
〈密乘道〉灌頂

〈密乘道〉灌頂

Bg h94

  在講述過經乘道的要點後,巴楚仁波切接著談及密乘道。它也常被稱為「密咒乘」或「金剛乘」。請記得金剛乘的修行是奠基在大乘的基礎上,絕不會互相衝突,這是很重要的。

  在開始修行金剛乘之前,你需要接受「灌頂」,授權你可接受並修持金剛乘法教,也確認你對修行的了解能適切地圓熟,直到證果為止。修行金剛乘而未接受灌頂,就好像要從石頭中榨出油一樣。



  在將一些極珍貴的液體倒入容器之前,你一定會先確定容器已經徹底洗淨。同樣地,為了確保你是這些珍貴法教的適當法器,在領受法教之前,接受灌頂來滌淨是很重要的。


  灌頂(藏文的「wang」和梵文的「abhisheka」)授權你能聽聞、學習和修行金剛乘法教。尤其是准許你修持解脫道上的各種次第。在生起次第,你觀想本尊並持誦咒語;在圓滿次第,你修持內瑜伽;在大手印和大圓滿,你體認覺性的究竟本質。


  雖然灌頂有許多層次,但所有灌頂的基礎都相應於淨化四障的四種根本灌頂。透過這四個過程所產生的淨化,其結果則是四神成就。


  「瓶灌頂」淨化身業:「密灌頂」淨化語業;「智慧灌頂」淨化意業;「文字灌頂」淨化身、語、意全部的微細染污。從上師(在此是觀世音菩薩的身相)的身、語、意和如如不動金剛智逐次領受這四灌。這四灌的果就是證得四身。


  經由灌頂,你將了悟一切現象的真實自性就是本然的清淨。但為何我們和一切眾生仍在六道輪迴中被無盡痛苦折磨?這是因為我們不能認知一切事物本來清淨的緣故。本來清淨才是一切現象的真實狀態。我們慣常的不淨認知全是錯的,妄念一點也不真實,就好像誤認一條繩子為蛇,或把沙漠中的海市蜃樓錯認為是遠處發亮的水光。


  因此,四灌的作用是讓你覺知每件事的本然清淨。藉由觀世音菩薩身的加持,你將領悟整個宇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淨土普陀山;藉由觀世音菩薩語的加持,你將領悟宇宙中的一切音聲,水聲、火聲、風聲、野獸吼叫聲、人聲等,都是嘛呢咒的回響;藉由觀世音菩薩意的加持,你將體悟一切念頭都是覺性的展現;藉由觀世音菩薩身、語、意的共同加持,你將了悟在實相中,身、語、意不是三個分別的存在,而是觀世音菩薩空悲不二的同一自性。


  先從具德上師處接受灌頂後,你必須一次又一次地活化灌頂的力量,每一次都會加深你的了解,重燃上師的加持,並修補任何會犯下的三昧耶毀墮。為了活化瓶灌的力量,要清楚觀想觀世音菩薩是無數壇城的遍主,以渴仰的信心向他祈請;為了活化密灌的力量,要以深切的虔誠心持誦嘛呢咒;為了活化智慧的力量,要以你的虔誠心祈求觀世音菩薩圓滿、離念的慈悲加持,以光的形式由其心間放出,融入你心中;為了活化文字灌的力量,要以廣大衷心的虔敬向觀世音菩薩祈求其金剛智,以五色光的形式從他全身放出,融入你全身。當你依此方式領受四灌時,四障 即被清除並證得四身。


  灌頂也可依根、道、果來講授。如來藏,即佛性,是你本自具足的,此即「根灌頂」。灌頂時,由上師直指本俱佛性,再由弟子漸次了悟,就是「道灌頂」。在這個漸修的方法裡,包括了壇城 (mandalas)和本尊的觀想、持誦咒語等。在這個特殊的修法裡,你觀想觀世音菩薩在頭頂上,然後持誦六字大明咒,一再從他得到四種灌頂。道灌頂會通往「果灌頂」,也就是完全了悟你本俱的佛性。


  四種灌頂的加持及其淨障的力量,應以修持相應的四道來持續和增長。這是此篇接下來偈頌的主旨。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