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解脫→ 淨土法門
1
1
1

念佛 — 持名
1.隨緣轉——念佛則隨佛轉,造業則隨業轉。
2.「念佛掃塵埃,蓮花朵朵開。」就是說修行人要有正念,隨時以念佛轉我們的心,把惡念都轉為正念。
3.念佛以正念第一,「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只要一直念下去,自然會有正念。念佛要一直念到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念到一心不亂,意不顛倒。
4.學佛人念佛,便是要在紛紛擾擾的六根塵中,尋出一條超越生死輪迴的路。佛念得越多,善根增加,正念增長,才不會隨妄念業障流轉,才有辦法了生死。
5.不論任何境遇,當下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念佛」,不起別念,那樣我們的八識田中才都為念佛的種子。所以平常的修持就是要將聽到的一切音聲,都轉為念佛的音聲,鳥聲、車聲、人聲等都是在念佛、念法、念僧,也就是要攝一切音聲、一切現象入念佛音聲中,勿被境轉。
6.你們看,螟蛉無子,每次揀選小蟲,放入黃土塊中,天天對小蟲嗡嗡價響,你們知道,牠在說個什麼?牠在與小蟲說:你要像我!你要像我!就這樣把別人的小蟲,化成自己的子嗣,一出塊壘亦成螟蛉。我們念佛修行,當學螟蛉,專心一意,超凡入聖。每天摒絕根塵侵襲,天天念佛,念的是﹁我要像佛!我要像佛!﹂日後功夫成熟,當來必定成佛!
7.念佛,心才有寄託,才不會去著其他旁的事情。
8.誦經、看經、念佛、說話,這是一天當中所必經之過程,話要少說,誦經、看經的時間不超過念佛時間,還是要以念佛為主。
9.修行要圓融,現在末法時代眾生業重,很多無法依戒而行,最好的是念佛求往生,一切才能如法。
10.一切法門中,以專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
11.不用看經,看多了迷迷糊糊,凡遇到什麼事,皆一句阿彌陀佛,高興也好,煩惱也好,要遠離是非,也是一句阿彌陀佛,要靜下來念佛。念到睡著也很好。一念(一念不生)能超出三界,又一念(念而無念)到西方。修行要眼假裝沒看到,耳裝沒聽到,老實念佛,現在你們都是眼睛睜大大的,仔細看看。修行要人家愈不認識,愈好修。
12.行住坐臥當不離佛,像印光大師、弘一大師這麼有修行的人都還要念佛,更何況我們凡夫,當把念佛視為第一要務。我們在世俗都已念過書,再去念佛學院、學講經,更增加愛情愛別離苦之念。世俗人把苦當樂,等到老來就怕死,放不下子孫。而我們出家人雖然修苦行,邊做邊念佛,日子久了,體會出有天堂、地獄、六道輪迴。慶幸自己出家,佛念多了,智慧也就開了,就有所覺悟,到老時不怕死,還有個西方極樂世界可去。
13.出了家要多念佛,不一定要坐禪,功夫不到易著魔。
14.念佛時妄念多,對治方法就是「不管他」,我們只管念我們的佛。若有「想去妄念」念頭,反增加一個煩惱。念佛念多了,妄念自然會減少,另方面,對世間的欲念減少,也易「一心」。
15.打妄想或煩惱時,要趕快停止,繼續念佛;如妄想繼續打,就不要去管它,還是要念佛,才不會退失道心。
16.打佛七是要度眾生往極樂世界,娑婆世界的境界有生有滅,西方的境界是不生不滅,我們現在到別的國家,還要買飛機票,如念佛念到一心,則十方國土皆可到。念佛即心心不離佛,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要字字清楚,用心想,用耳聽,用口念,要攝心專注佛號,萬緣放下,要依此音聲,才能一心,沒有能念所念,你在念或我在念,大家都依此佛號才能一心,西方世界也是依此音而念,「一心」就是專注此音,聽音聲而念。打佛七不要被俗念拖走,如不專心,則可惜來這一趟,故要一心念佛,一心注意音聲。
17.念佛最重要的是要聽得清楚,念佛要與自己配合,要念到能靜下來,是自性在念,就是工作中也在念,別人也不知我們在念,專心工作,別無妄想,也是一心。此是佛心,與佛道合,因有正念,所做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慈悲,所見的自然也是正知正見,此也是佛心。
18.念佛法門很多,我們還沒有修到一個程度以前都會變來變去,有時候感覺用這種方法很攝心,一下又感到那種念佛方法不錯,這就是心還沒有定力,所以會起分別「這個較好,那個較不好?」然而「好壞」也是你分別出來的,因為還沒有修行到一個程度以前,都會有這些過程,否則心安不下來。其實每一種方法都好,都是我們的自性在作用,你要「放下」也是自性,你要用這個方法也是自性。所以修行用功不要執著,「自性念來自性聽」,就是「一個念頭」,當下這一念能夠念得很靜、很穩、不動,那才是最重要。
19.臨終時不要存有要見菩薩色相的心,求來的不見得是正確的,那是不可靠的,要無所求地淨心念佛,從心裡面自然出現的,才是真的。不要說得到什麼,如果有所得,那就還不是。
20.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他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他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21.念佛也不是簡單的,必得通身放下,內外各種紛擾都要摒棄,一心清淨稱佛名號,然後才能相應。要能將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絲疑念,其他雜念自然消除,決定會證到一心不亂。如果你們信我的話,老實念佛,行住坐臥,不離這個,甚至在夢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號謹記在心,不為六根塵境侵擾,到了這種地步,自然心不貪戀,意不顛倒,等到功夫純熟,西方極樂世界自然現前。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22.心若至誠,則念佛時,不但有異香華光的瑞相,即使在山中,以三根草為香柱,也會發出香味來;佛菩薩是遍滿虛空的,不只在寺內,心至誠,就與佛相應。
23.修行一切法門都是講這個心,我們行持也是在「行」這個心,這個心若有定力,就會像清淨的水靜靜的時候一樣,如如不動,物影投映,無所不現。所以,當我們的心很清淨的時候,自然能明了一切真象;我們念佛,就是要將這個心念到像水一樣的清淨寂靜,心若散亂,不清淨,就如同濁水般的污穢,壞念頭很多,會去分別好壞,什麼東西好吃、不好吃、或香、或臭,著在這些「色、聲、香、味、觸、法」裡。因此念佛念到這個心很清很明,無雜無染時,自然不會執著「五蘊」;這樣六根對六塵不起作用,煩惱斷盡,五蘊皆空了,自能度一切苦厄,現出自性光明智慧,通達甚深微妙法。
24.念佛重在「心念」、「專精」且晝夜不間斷、不雜亂;但是你們能口念、耳聽、心想就是下手功夫,慢慢自然就會做到不分晝夜,一心念佛不亂。由於念佛得定而發慧,必有成就。
25.某某師請示師父,如何用心念佛?
老和尚說:「現前第一念是念佛,全知是佛念,就是一切音聲是念佛聲,鳥聲、車聲、人聲等皆是念佛、念法、念僧,攝一切音聲、一切現象界入佛音,勿為所轉。」
26.我們修行主要是專心於佛號,心心念念不離佛號,四體作務都是隨喜作的,掃地也阿彌陀佛,煮菜也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事事隨喜不罣礙,心則漸入西方境。
27.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28.念佛還有感覺,還知道有念沒念,則是執著。
29.悟某法師說:「昨天上山來,匆匆忙忙,沒有時間念佛。」老和尚說:「匆忙是我們這個身體在匆忙,念佛是用這個心在念佛,不相妨礙。有念佛的,和沒念佛的,來到這裏,我一看就知道了!一個有念佛的人,他的舉止行動,言談間會流出阿彌陀佛來,我看你來到這裏,心裡根本沒有帶半句佛號來。」
念佛 — 實相.三昧.一心
1.念佛即入中道,沒有好,沒有壞。念佛亦屬幻化,但屬正念,故我們要以幻(念佛)滅幻(妄想)。
2.念佛的力量很大,可以讓我們消業障、開智慧,但不能著相念佛—執著娑婆世界「色、聲、香、味、觸、法」種種有色相的境;如果這樣,一定心不清、腦不靈,仍然在五蘊「色、受、想、行、識」裡面打轉,還是在世間做白日夢而已。
3.念佛不能執著「我看到什麼境界」,因為念佛是「無所住」,不是「有為、有色相」的。若說「見到什麼」,或「我怎麼樣」,那還是幻化,很危險!不要拿一個東西起來講,說「我看到什麼」,一切相都是幻象。
4.念佛 ——離境,與佛相應,才知此心與佛心同。
5.不論大眾多少人一起念佛,自己都有個主,念到一心不亂,心定時,頓一下,大眾念佛聲會頓到地下,雖然我們沒有在地下念,但地下仍是一片佛聲,念到聲音都整齊時,再頓一下,則聲音飄盪在半空中,好像大家都在虛空中念佛似的。所謂遍虛空都是念佛的聲音,這就是念佛三昧的情形。
不論什麼時候都保持這個佛聲,無論鳥聲、車聲、雜聲都是佛聲,如果你還有分別鳥聲、車聲等,這就跑出去了。現在有的人念佛,只是口念,心卻跑出去,這就是雜念佛、散亂念佛。
6.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三昧現前時,能不著於相,不生善不生惡,不生愛恨取捨,不念成敗利益,一切歸於寂靜,於此空寂中則可顯現自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