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天論道安
書籍目錄
彌天論道安

彌天論道安


Bg j51

  公元三七七年,中國晉代(懷帝永嘉六年)佛教大思想家「竺道安」受到刺史朱序的「迫請」,重返襄陽。當時襄陽名士「習鑿齒」,鋒芒畢露,辯才天逸,聞安公已住「檀溪」,前來「就教」。


  坐定之後,逕自報上名來:「四海習鑿齒!」
  公曰:「彌天釋道安!」

  習鑿齒爲之攝服,而時人以爲「名對」,龍象相當,佛門千古佳配。到三七九年,前秦王苻堅派他的兒子苻丕率軍攻下襄陽,苻堅告訴他的僕射權翼道:「朕以十萬之師取襄陽,僅得一人半!」權翼道:「誰耶?」苻堅道:「公一人,習鑿齒半人也。」


  既至長安,住錫五重寺,僧衆數千,大弘法化。初魏晉沙門,依師爲姓,姓各不同。以爲大師之本,莫尊釋迦,乃以「釋」命氏。後獲「增一阿含」(經名),果稱「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爲沙門,皆稱釋種。」既懸與經符,遂爲永式。詳「高僧傳」初集卷五,釋道安傳。


  中國僧寶之有「釋」姓,自安公開始,在這以前,都跟師姓,一千六百年來,從沒有例外。誰知道自從大陸變色,法難繼之,逃劫的方外之士,多因俗慮,雖披緇衣,而間還俗者不少。三十年間,每見報刊發表佛門新聞,是好是壞,一律本刊云:「某某寺和尙張某某,某某寺尼姑王某某 …… 」其卑視調侃之情,莫此爲甚。有時佛門報刊,刋發法事廣告,有涉及錢財事,也不見收受者釋名,祗見俗姓。作爲一個正信的在家信衆,對這種情景,每有椎心之痛,不知當事人作何感想?社會人士也無不以三教九流視之。其遺毒還不止於此,晚近出家二衆,不明「釋姓」莊嚴聖潔的意義,鄉愿隨之,遂使中國沙門面目,步入日韓比丘之後塵,將來中國佛法之式微,必以此爲濫傷!


  我們佛門俊秀碩德不少,但從未論及釋氏之正名事。戶籍法在多年前,已明令准許比丘「更俗從釋」,但不見佛門去除這條留以人柄的尾巴。感慨之餘,忽聞一位法師「還我釋姓」,我佛世尊,亦必含笑兜率。我們敬向中國的僧寶頂禮百拜,恭請您爲千秋萬世佛法故,自今日起,恢復釋姓,人天仰讚!


【註一】:公生於公元三一二年,卒於三八五年,得年七十四歲。
【註二】:
公四十二歲,在太行恆山立寺,時慧遠大師來就出家。公本姓,十二歲出家,從師姓「竺」,後讀經悟,改名爲「釋道安」。


——一九八O年一月十五日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