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佛陀在拘尸那城的娑羅雙樹間將入湼槃的時候,弟子們悲傷哭泣,為著佛陀的即將離去而不知如何是好,阿難禮問佛陀道:「佛在世時,我們以佛為師,佛滅度後,我們要依什麼人為師呢?」
佛陀很慈祥的回答弟子們:「你們在我滅度後,應當尊重波羅提木叉,此即是你們所應依止的 “大師”,假使你們能奉行戒法,和我在世,沒有兩樣。」
『戒』,梵語「尸羅」,又名「波羅提木叉」,為防止身心過患,有獲得清凉解脫的功用。戒是一切修行人所應受持的軌範,能將我們的身心導入道德的正軌,邁向涅槃解脫的大道,因此〈佛遺教經〉說:「戒為正順解脫之本。」戒並不是束縛身心的繩索,而是一種防非止惡的良師,引導我們實行律己對人的正當道德行為,有五戒、十戒、八關齋戒,和具足戒等等,依受持者的根性與發心而定。
經中說持戒有五種功德:一、諸有所求輒得如願;二、所有財產增益無損;三、所往之處眾生敬愛;四、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身壞命終必生天上。《佛遺教經》也說:「當持淨戒勿令毀缺,…… 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戒是修行者的良師,使我們得到功德法財,我們處於末法時代,無法親聆佛陀開示,當依淨戒之良師而修行,不可生畏懼之心,更不可把戒法當做條文而已。良師在前,怎能背道而馳?但願諸佛弟子奉持戒律,淨化身心,得到光明、自在、莊嚴和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