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有一位朋友向我說道,當她初次到寺院時,對佛教並沒有多大的信心,因為她在那裏遇不到一個人對她表示親切招呼的態度,倒是在其他團體裏,感受到和顏悅語的氣氛,令她久久難忘,要不是後來她研究佛法,生起敬慕與信心,也許她將不會信仰佛教了。聽了這位朋友的話,我深深的覺得和順的語言,在人與人之間是很重要的。
愛語是良善順悅的話,能夠安慰人心,使人生起好感,能夠溫暖人心,好比和暖的春風,輕拂着大地,令草木成長。我們常會聽到人家讚美說,與某人談話有如身在春風 裏,那是說某人的言語和藹可親,使人歡喜而如沐春風。假使我們要度化眾生,雖然憑着教理的偉大足夠攝受他人,但是根機的深淺影響了智慧的高低,教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領會接受的,所以菩薩方便度生的四攝法中,愛語是其中之一,所謂「愛語攝」,即是以善言待人,使人心生歡喜,自然願意接近你,繼而接受你給他的教化。
愛語絕不是綺麗或諂媚的話,只是導人向善,又能順乎人心的話,以善為根本,使人增長信心,而不至於趨向惡的道路。我們本身若能常以愛語對人,得到歡悅的効果,則現生就是善於度化眾生的菩薩了。何况,口常說愛語,就是等於行口布施,是隨喜功德,輕而易舉的事。有慈心的人,應該把善言常掛在口上,讓人人都得到愛語春風的吹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