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梵語,具名菩提薩埵,義譯為大道心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等。譯詞雖不同,其意義同是指:求道之心廣大,求大覺悟勇猛不退者。舉凡修學大乘佛法,求取佛果的眾生皆稱菩薩,又有譯作開士、高士、大士等。
菩薩修學的法門,以菩提心為本,常念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其行大乘法門,以利他為主旨,即念念不忘於利益眾生,所謂「同願同行」,是菩薩度眾生的態度,「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更是菩薩的無畏精神。因此,《大日經》說:「大菩提為因,慈悲為根本以方便而至究竟。」正說明了菩薩修行度眾生的情形。
菩薩攝受眾生的精神,我們可以從事實得到了解︰大願地藏菩薩誓言:「眾生度盡,方成佛道。」這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宏願,生生世世為苦難的眾生而努力;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觀眾生苦而隨處現化;普賢菩薩的十大誓願,諸如種種,都以度眾生為其主要心願,時時刻刻以眾生為念。好像慈母愛護兒女,是無條件的照顧,無止境的愛心。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愛,聖潔崇高,永不退失,當兒女未成長時,母親以全付苦心,殷勤養育着,等兒女長大了,母親依然是殷憂重重,希望他成就事業,母親並不希望獲得什麼,只要子女幸福快樂就是最大的慰藉了。菩薩之對眾生,恰似慈母 的愛心 那麼偉大,那麼崇高。
菩薩護念我們,我們有幸而得菩薩護念,所以只要虔誠懇切,無時無處不受菩薩的光耀所佑,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不要懷疑菩薩對眾生的愛心與宏願;同時,我們更要發願修學菩薩精神,讓芸芸眾生,都得到慈悲之光的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