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如火炬
書籍目錄
法身如虛空
般若如火炬

般若如火炬


Bg k21

  般若是梵語的原音,義譯為慧、智慧、明,與中文智慧一詞相當,但是通常都不直名智慧,而稱般若。因為般若意義深廣,在翻譯上為「多含不翻」。智慧不能稱般若,因為智慧只是聰明才能的“世俗慧”,若犯了差錯,便成「所知障」或「痴」,如科學是智慧,但只是世智辨聰的小聰明,有利有弊,利害各半。故〈大智度論〉說:「般若深重,智慧輕薄,不可以輕薄智慧,稱量深廣般若。」


  『般若』的用途難以述盡,它是證真實了脫生死的根本,是凡夫與聖者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差別所在;聖者依它而得解脫,出世法因它而遠超於世間法。大乘般若的妙用,不僅為個人的生死解脫,且重在利他的萬行,一般人修布施,持戒等,只能感人天善報,不能得解脫;聲聞乘的行者解脫了生死,又缺乏利濟眾生的大行;唯菩薩得入般若智海,綜合了智行與悲行,以空慧和大悲為本,而普濟羣生。


  經中嘗以金剛來喻般若,金剛不但堅,而且利,堅則不被他物所壞,利則能壞他物。又說般若是空慧,契悟真實無有名相文字,當空慧現前的時候,一切煩惱魔障,悉皆消失。如火炬,掃蕩黑暗,燒盡無明,任何邪僻魔敵都不可觸,一觸即焦頭爛額。


  『般若』是六度之一,却含攝了前五度,若具般若度,則已具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諸度,因此,般若是為五度所莊嚴,是發菩提心,修菩薩道者所修。《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依此而成佛,三乘行者亦皆依此而得解脫。學佛的人,應點亮自己心地的光明,舉起般若的火炬,邁向佛道。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