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天,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者行化在大雪山附近,一個外道行者,正在大肆誇張着自己的本領,向人說道:「你們若信仰那位大覺世尊的法教,倒不如自己來修行,我才不去浪費時間跟着他,總有一日我會比他更得到人們的崇拜。」這時候大家看見舍利弗莊嚴肅穆的威儀,都歡喜而恭敬的走近尊者身旁,尊者問那位行者道:「朋友,你抬頭看那大雪山,請你告訴我,山的那面是一些什麼?」婆羅門感到莫名其妙的看看山頭,然後遲疑的回答說:「沙門!那麼高的山,我怎能看見那邊的情形。」於是舍利弗對大眾說道:「高山阻擋了我們的視線,但是,人們心中的驕慢何嘗不是像那高山一樣,矇蔽了人的知見與進取心,使得我們的見識短小,眼光狹窄。」
憍慢,是恃自己之所能心生高傲;因他人之不能而生輕慢。有的人本身稍為有點學問或智慧,乃至有地位權勢財力等,便輕視他人而自以為了不起,人家偶而來請教問題,便以高傲不善的態度回答,或者看見人家某方面有所缺陷,便以慢心凌辱。他却不知道,世間的學問是無窮盡的,出世的教法更不是草率能得,強者,只見到自身之所能而滿足,沒想到宇宙間那有一個十全十美的人。憍慢的高山擋住了憍慢者的前途,他將從此困在小小的領域裡,做着自己的迷夢,不想再更上一層樓。
《大集經》中說道:「摧憍慢山,拔生死樹」,我們要了解,憍慢不但是世間上進取的阻斷,更是修道者的障碍,因為,一個還未得大圓鏡智,未證悟佛果的人,無論如何聰明,總是世智辯聰,未能究竟,有什麼可以引為憍慢。「佛法在謙恭中求」諸同修們!當以此策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