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明,梵語阿尾(人爾),義為闇鈍之心,從對於真實事理的無所知而得名,也就是「痴」的異名。《本業經》中說:「無明者,名不了一切法。」不明諸法的事理,沒有正確的智慧,起着蒙蔽障碍作用,就是無明的最好解釋了。
佛陀當初在菩提樹下,成就無上正覺的時候,曾歎道:「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着而不能證得。」眾生自性本來是清淨、光明,我們從佛陀的證悟可以得到印證,但是,無始來的迷謬錯亂,無明的烏雲遮蔽了我們本性的光明,而這個無明正是過去煩惱的積習,由此無明妄動,使自性不能顯現其光,眾生於是輪轉世間。
〈起信論〉分無明為根本與枝末二種。根本者:由無始之際一念不覺而長夜昏迷,由此根本能生一切諸惑煩惱;枝末者:因根本無明而起的惑業。總結言之,舉凡以染為性,屬於煩惱者都是無明。
佛陀向一位名叫優波迦的求道者說道:「燈,不是因為有黑暗而才發亮,驅逐黑暗乃是燈自然的性質;我所以燃起正覺智慧的光,乃是順乎自然,而來破除眾生愚痴的黑暗。鑽木就能得火,空氣流動就成為風,鑿地則必定得水,這都是自然的道理。」
佛陀的指示,正是告訴我們,心佛眾生本無差別,我們不需耽着於另求智慧光明,而汲汲於追尋;只要去除無明的烏雲,光明自然顯現出來,正如波與水本是一體,波止即水,水動即波,若離波而覓水,或離水而覓波,則永遠得不到。我們藏身在無明烏雲覆蓋之下,却一心想見光明,何其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