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人帶了他的小兒子出外行竊,正值深夜時分,明月高掛天空,他叫孩子在外面把風,自己進到人家屋裡偷竊,把東西拿出來後,趕緊拉着兒子拼命跑,跑過了一段路,小孩氣喘如牛忽然驚呼道:「爸爸!有人追來了!」做父親的一聽,悚然回頭看了一下,急問:「在那裡?」小孩子指指拖在後面長長的人影說:「哪!你看!」
眾生所造的業,正如身影的隨形,這個道理在一個稍微懂得佛法的人,都能明白的。業就是行為、動作,凡是由意志力量推動,在內心的念頭,或衣的一切舉止,都名為業,因此業的種類不一,有善惡業,有身口意業,有“有漏”、“無漏”業等等分法,不管那一種都能感得同類的果報。
當眾生造下了一種業的時候,其氣氛回熏第八識,留下與本業相似的種子,這個種子待緣成熟,生起現在行為,這就是所謂因果報應。有業就會有果報,種子在第八識裡面永遠存着,隨其生處而起現行,可見諸業在沒有受報以前,如果不是因真實究竟的修證解脫,業是怎麼也不會失壞的,所以,經中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寶積經》中說:「閻羅常告彼罪人,無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來,業報自招無代者。」古今多少造業受報,業影隨身的事實記載流傳着,例如釋迦族受琉璃王的毀滅,目犍連尊者以神通力營救,仍然敵不過業力;唐朝的悟達國師以惡業而患人面瘡。諸如此類一一可舉,無非表示業力的不失,業影隨身的道理。
佛陀叫人不要造惡業,佛陀能救人,但人的業報則不能不受!唯有去惡業才不會有苦報,正如滅身才不會有影一般,「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同時,唯依出世的淨法無漏種子,才能增勝,乃至於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