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煩惱是眾生心中的不平之氣,煩是擾義,惱是亂義,它能擾亂身心,令身不得安穩,心不得寧靜,故名煩惱。〈大智度論〉中說:「煩惱名,略說則三毒,廣說則三界九十八使。」天台家把煩惱立為三,所謂見思、塵沙、無明,其他還有四煩惱、六大煩惱、十煩惱等各不同的分法,但是其根本還是在於貪、瞋、癡,由此三毒為體而流出許多能令心煩意惱的諸惑。這些煩惱在我們心中,使我們不能解脫自在,如經中說:「欲火所燒」、「瞋恚煩惱火」、「愚癡黑暗」、「我慢高山」等等,都是騷擾吾人身心令人熱惱而痛苦不安。
為什麼眾生會有煩惱,這一方面由於無始以來無明深埋八識田中,另一方面也因外境的牽引誘惑而起。一面鏡子如果被染上灰塵,沒有拂拭乾淨,就無法顯出它的明亮,不能照明東西。眾生心中積聚了煩惱塵垢,使自性本具的功德智慧被蔽了,看不清一切事理的真象,好比那染了塵垢的鏡子,似是而非,朦朦朧朧。煩惱熾盛的人,必定是沒有智慧,因為沒有智慧,所以對於境界看不開、放不下,於是心中交織著各種不同的情感領受,身則常處熱惱不安,如此終日紛擾疲勞,可見,煩惱不但使我們的智慧之光熄滅了,同時也帶給我們勞苦,所以說,煩惱如塵勞。
佛陀觀見眾生煩惱無邊,苦痛無量,因而宣說種種法門,要令眾生修行得以離塵斷勞,我們要以佛法的甘露法水洗去心中的煩惱塵勞,滋潤我們的菩提心苗,光大我們的智慧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