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如逆緣
書籍目錄
法身如虛空
拾壹
拾貳
拾叄
煩惱如逆緣

煩惱如逆緣


Bg j65

  煩惱是眾生心内的怨恨、貪欲等不平之氣,能煩心惱身故稱煩惱,佛法說煩惱有二種,一是根本煩惱,指貪、瞋、痴、我慢、疑、惡見等六大煩惱。二是指隨煩惱,由根本煩惱的熏習力而流出的。


  眾生因愚痴而有煩惱,因有煩惱的困擾而是凡夫。凡夫的反面是聖者,聖者之所以成聖,是因其不受煩惱的困擾。佛陀曾開示眾生說,煩惱是魔軍、怨賊;這因為凡夫貪愛欲樂,迷戀世間處煩惱而不覺,所以,佛陀以之譬喻,令眾生驚覺,生起厭惡心,而力求斷除,這是對凡夫而說的。另一方面,在聖者的慧眼中,煩惱固然可怕,但是也可做修行者的逆增上緣。


  增上緣有順逆二境,順緣助成道業,逆緣也足以激勵行者向上,這要看受緣者站在什麼角度來承受它。而煩惱正是逆增上緣之一,古德對這,有二點解說:


  一、眾生因有煩惱而知苦,因知苦而思出離,乃發心修行求取解脫;一切事物往往極之必反,眾生苦到極點,也必定樂求淨法。所以煩惱乃如來種,乃逆增上緣。
  二、菩薩在六道中度化眾生,例如在畜生、餓鬼諸惡道中現,或在凡夫道中,示諂偽、憍慢、貪瞋痴種種不清淨法,外現煩惱諸相,實際上是在調伏六道眾生與凡夫眾生,攝化他們起佛道之行。所以,煩惱是如來種,是逆增上緣。


  《維摩經》中說:「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如是眾生起佛法想耳。」又說:「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煩惱是逆增上緣的道理,從這兩句法語中徹底表示出來。


  學佛者,學菩薩自利利人的精神,應不是絕對的逃避煩惱,或不捨煩惱,而是認清了煩惱,駕馭了它,以為修道的增上緣。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