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一:您好。我是在家修持佛法的佛教徒,想請問師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有兩句「舍利子」,弟子不明瞭其意義,懇請師父惠予釋示。(陳智剛)

答1:《心經》中的兩句「舍利子」,是指舍利弗。《舍利弗》是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稱爲智慧第一。《增一阿含經》卷三載:「智慧無窮,決了諸疑,所謂舍利弗比丘是。」
那麼,舍利弗爲什麼又叫做「舍利子」呢?這是從母名的緣故。舍利弗母親的名字,就叫做「舍利」。「舍利」是印度的一種鳥名,翻成中文叫做「百舌鳥」。據說:舍利弗母親的眼睛,就像百舌鳥的眼;而且,又非常聰明,具有辯才,因此,就以鳥名呼其母爲「舍利」。於是,舍利弗是舍利之子,自然就是「舍利子」了,意思就是舍利之子。在台灣鄉下,人們在喊人」的時候,會喊「某某之子」,這與「舍利子」是同樣的利之子。在台灣鄉下,人們在喊人的時候,會喊「某某之子」,這與「舍利子」是同樣的稱呼法。
答2:「舍利子」的另外一種含義,是指佛教修行人死後,屍體經過火化,而仍存在的「身骨」,又稱作「靈骨」。因爲,它具有光彩,又非常堅固,敲打不碎,被認爲是修習戒定慧的結晶,佛教徒都喜歡迎請供養。譬如:佛陀、阿羅漢、菩薩、歷代祖師,以及近代有名的高僧大德,他們入滅後火化遺留下來的舍利,都有人加以供養。供養舍利,也常有一些靈異的事情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