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楞嚴咒與大白傘
第四章 楞嚴咒與大白傘

第四章 楞嚴咒與大白傘


Bg j66

  〈楞嚴咒〉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眾咒之王。其功德效驗不可思議,現在更是寺院中必備的法寶,每日早課中必備的功課,相沿成習。


  相傳自唐朝的大通神秀禪師之後,禪院為了祈禱結夏安居期間,一切安祥無事,所以讀誦此咒,後來到了宋期的真歇清了禪師之後,更是相沿成習。依據《瑩山清規》所記,在楞嚴會、涅槃會、灌佛會、成道會等法會中,都持誦此咒。


  除此之外,楞嚴咒自古以來亦曾被刻成經幢供養,如朝鮮平安北道龍川郡邑東面東部洞、黃海道海州郡泳東面清風里,都有大佛頂陀羅尼幢。而大唐青龍寺內也供有曇貞所建不空音譯的大佛頂陀羅尼碑。


  楞嚴咒即大佛頂陀羅尼,同樣也是大白傘蓋佛母真言。楞嚴咒原稱大佛頂陀羅尼,梵語名為 mahapra tyangira-dharani,全稱為「大佛頂如來頂髻白蓋無有能及甚能調伏總持」,又稱作大佛頂如來放光悉但多鉢怛囉陀羅尼、大佛頂滿行首楞嚴陀羅尼、首楞嚴陀羅尼、大佛頂如來頂髻白蓋陀羅尼、大佛頂真言。另外簡稱為楞嚴咒、佛頂咒、首楞嚴咒,為宣說大佛頂如來內證功德的真言陀羅尼。


  楞嚴咒除了在《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七中錄有此陀羅尼,題名為「中印度那蘭陀曼荼羅灌頂金剛大道場神咒」,共為四三九句。經中記載,佛陀於宣說此咒後,並頌揚此咒乃佛頂光聚悉但多般怛羅祕密伽陀微妙章句,出十方一切諸佛。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得成無上正遍知覺。十方如來執此咒心,降伏諸魔制諸外道。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坐寶蓮華應微塵國 ……等等有如是 微妙殊勝不可思議功德。其效驗古來更是多有流傳,被視為咒中之王,為中國寺院早課必誦的功課。


  而此咒的出處《楞嚴經》除了傳統上一向被視為密教經典,與密教關係密切外,更是常與《法華經》並舉,有「開悟楞嚴,成佛法華」的說法,可知其受到的崇敬一斑。


  另外還有各種譯本,(1)唐・不空譯,《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鉢怛囉陀羅尼》一卷。(2)元・沙囉巴譯,《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一卷。(3)元・真智等譯,《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一卷。此外,陀羅尼也有西藏譯本,內容與真智的譯本大同小異。


  另外清朝章喜國師所編撰的「漢滿蒙藏四體合璧大藏全咒」第三套第一卷所收的本陀羅尼,則是將《大佛頂首楞嚴經》所載咒文與西藏譯本相對照,而補足漢譯所缺漏者。近代學者曾於中亞發現本陀羅尼的梵本斷片。


  楞嚴咒的漢譯與藏譯〈大白傘蓋佛母真言〉,應來自相同的本源,但是在翻譯的處理上,則稍有差異。由於楞嚴咒中大部分的咒文都是皈命諸佛菩薩及祈願、發遣等內容。在《楞嚴經》及《大佛頂陀羅尼》中,都是採用真言咒文的型式,全部以音譯來表現。但在藏傳及元代所譯的《大白傘蓋陀尼經》中,則是將其中許多舊譯為咒語的部分,以一般的譯文表現,而保留一部分作為真言。


  因此〈楞嚴咒〉中的真言共有四百三十九句,看來比〈大白傘蓋陀羅尼〉多了許多,其實兩者除了因部分脫落而稍有參差之外,內容其實是一致的。只是有些在〈楞嚴咒〉中的真言的部分,在《大白傘蓋陀羅尼經》中成了皈命、祈願或發遣文而已。


  所以章嘉的《大藏全咒》便以《楞嚴經》中的〈楞嚴咒〉為主,參照藏譯本校訂,補充〈楞嚴咒〉中缺佚的部分而成,並且還是全部以咒文的方式呈現。漢藏譯本的部分脫佚,可檢校《大藏全咒》即可知。不過如果以《大藏全咒》中的咒文回校,則可發現元譯的三本《大白傘蓋陀羅尼經》似乎都缺佚第一首咒語。而民國二十一年以藏文咒音重編的《佛說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則依藏音加入了過去所缺佚的第一咒。


  由漢藏兩譯的對照,可知大白傘蓋陀羅尼即是楞嚴咒,只是處理咒文的方法不同而已。因此,如果將現行的各種大白傘蓋真言,視為楞嚴咒的咒心,也是如理的。


  對於楞嚴長咒,古來即有討論,像宋朝子璿的〈楞嚴經義疏註經〉卷十三中就說:「此咒四百二十七句,前諸句數,但是歸命諸佛菩薩眾賢聖等,及敘咒願加被離諸惡鬼病等諸難。至四百十九云 “跢姪他”,此云即說咒曰,從四百二十 “唵” 字去,方是正咒,如前云六時行道誦咒,每一時誦一百八遍,即正誦此心咒耳。如或通誦,更為盡善。


  子璿認為楞嚴全咒總共為四二七(楞嚴經中計為四百三十九句),最初的四一八句都是敘說歸命諸佛菩薩等事,以及遠離諸惡鬼病等的各種災難,不能視為正咒。正咒應從第四一九句哆姪他(梵 tadyatha,意譯為「即說咒曰」)以下開始,即「唵 阿那隸 毘舍提 鞞囉跋闥羅陀唎 槃陀槃陀你 跋闍囉謗尼泮  虎(合牛)都嘘甕泮 莎婆訶」等八句。而這八句即是楞嚴的心咒,但是他也認為能夠全部通誦也很好。


  子璿的看法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大部分長咒,皈命、讚誦、發遣的部分,都占有極重要的位置。因此,要一體誦論將這些部分計為不是正咒,卻也不必。還是依各人修持方便,或誦長咒、或誦心咒,只要能以佛智光明的大白傘蓋為心來持誦,必能圓滿成就。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