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禪緣破蓋緣

大卿 弘法師開示
前 言
法次法向又叫法隨法行,一步一步的走叫法次法,向就是一個方向,指修行的方法要依步驟來,一步一步很安穩、很妥當,向著八正道,也就是向著解脫道而行。
法次法向又叫三依一向,就是依遠離﹙遠離人我對待之我慢。﹚依離欲﹙離欲染,對五蓋失去興趣,不再追逐五蓋之相。﹚依滅﹙不斷見「未生」,不斷見「已滅」。﹚向於捨﹙一切為涅槃寂靜。﹚意思是每一個依都以捨為方向,一切所依都是為了要解脫。一切無論怎樣的依靠,都要迴向解脫、迴向涅槃寂靜。捨就是離兩邊、超越兩邊、無取無著、涅槃寂靜、究竟解脫的意思。
佛陀留下一條八正道,可以讓人們自由自在的過日子,這個見證來自於離苦,來自於無漏、無依。無漏無依要有一定的認識,要出離世間,這是證初果最基本的法,叫法次法向、法隨法行。
真的進入向初果,一天二十四小時只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作意、如理精進,不接觸其他。一切的不如法都不反應,當下每一個觸境都以「無常、苦、無我」來思惟。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咀嚼這個東西,整個人都泡在法乳裡,融入法裡面。整個人都用法來思考,來作意,整個心都向著出離。向初果的第一個條件就是正知正念,完全用正知出入息來配合,隨時對境界有「離」。
我們複習一下,正知正念要以根本作意為滋養。什麼叫根本作意?它是連根拔除你對世間常、樂、我、淨的迷執和迷想。也就是「無常、苦、無我」的作意。你要真的能夠「無常、苦、無我」的作意,你才能夠進入法次法向。
八正道的正見,最重要的是正見苦,它是跟著「無間根本作意」來,所以叫「無時不見苦」,也可以說無時不見無常,無時不見無我。要無間根本作意,就要繼續的「正知正念」,如此才能展開真正的無時不見苦。你展開了無時不見苦,才有辦法氣吞山河,才有辦法取一個「六道眾生輪迴苦難相」,才不會分別彼此、親疏。
無時不見苦不只是見你我的苦,而是你我的苦和這個世間不可分啊!是因為整個世間在受苦,所以你在受苦、我在受苦,所不同的是修行的見證,能夠見證到離繫的覺受。不管你見到自己的苦或對方的苦,這個苦是連在一起的。你的苦在於你的不可意境,在於你的取角加強了那個不可意境,對方的苦也是如此,我們說過彼此都是對方的境與鏡。到處都是六道輪迴,怎麼可能可意?整個世間在受苦,你如何能不苦?除非你是個絕緣體,不然人類的特性就是見眾生受苦於心不忍啊!你如何可能見眾生苦而不苦呢?你如何可能眼不見為淨呢?你如何可能一再逃避眾生在受苦的事實呢?血淋淋的事實啊!
所以,所謂「無時不見苦」,是因為見苦的同時生相,生「六道眾生輪迴苦難相」,看到苦,就看到緣起。你所看到的苦,不是個體五蘊在受苦,是一切的五蘊在受苦。你能想像,所有的六根觸都是可意境,還會有苦嗎?
我們學佛以後,知道一切都是不可能逃避的,所以只好去面對,你用「我」去面對的話,根本承擔不起,苦不堪言,你的「我」只好破掉,變「緣起」。你不過是緣起的一個波浪,是世間苦的波浪,你只是世間不可意的震盪之一。你還沒有進入涅槃不動,你就一定在這個不可意裡,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離繫;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到貪瞋痴是不可承受的重而放下。
去看到這是你的取角﹙是你要的﹚在決定,這個不可意的取角沒有轉的話,你一直在受苦,你怎麼可能去承擔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苦?我們要想辦法在那個不可意境裡來練習接受,重新取角,重新讓自己能更有深度的面對問題。不可意境不能接受的話,可意境更難,因為可意境是一種喜貪,不可意境是一種排斥,你要看到喜貪的苦,更難。所以,如何能見到苦不再增加,就是離境,一再的離。
面對自己不能以慈悲喜捨來面對境界時,我們不逞強,寧可少觸,只有少觸才能省力,這個省力就是指能慈悲喜捨的面對。你要緊緊貼住境界,又要重新取角,那就是所謂「心離」,就是當下能轉向慈悲喜捨,你沒有更好的選擇,你要看到這一點。願意粉身碎骨,也不見得很難。但一定要給自己時空,儘量安住呼吸,體會呼吸跟境界的關係,能安住呼吸,就能安住境界,因為呼吸就是境界。
六根對六境的取角就決定了你整個世界,每一次的「離」就等於重新做人,能重新做人,才有可能重新取角,重新看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