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佛弟子的條件
成為佛弟子的條件

成為佛弟子的條件



Bg l99

  云何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無畏具足、覺悟具足?云何得勝慧、第一慧、最上慧、最勝慧、無量慧、無數慧、不思議慧、無與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說慧?


  這以下又有十問,如何能夠「生處具足」?這是指你轉世再生的時候。「種族具足」就是種姓尊貴,這個說法是根據印度的四種種姓,剎帝利種就是尊貴種族,這是貴族的。婆羅門種就是「淨裔」,這就是「種族具足」。「家具足」呢?信仰三寶的家庭,就算「家具足」,這是很好的。「色具足」?色相莊嚴,相貌很莊嚴,很美滿的。另一個涵義就是六根不缺,不是瞎子,不是瘸子,若是跛子,六根就不足了,「相具足」是這種意思,諸根不壞。「念具足」,就是正念不失,這是形容一個人,他生的地方很好,有佛法,生到大貴的家庭,也能夠讀書。


  讀書,在美國、加拿大好像很簡單,那是你生到這兒來了,我們大陸上,有好多地區想讀小學都很難!四川有一個縣,有一戶家人,兄妹要上街,只有一條好的褲子,輪流著穿。有一位在紐約的菩提心基金會的會員,到四川作生意的時候,他在那邊看到這種情形,回來發起捐助,每一個人只要十塊錢美金,就能供一個學生念一年,勸大家支助。有些事在客觀環境上,你的福報具足了,感覺很簡單,要是不具足,就感覺難得不得了。「相具足」也很不容易,有些人六根不全的,有的生下來六根很全,以後害病了,變得呆癡了,或者出了車禍了,變得六根不全。這種事很多,大家都看得到的。怎麼樣能得到「慧具足」?「慧具足」就是智慧具足,能辨別事理眞相,不被塵勞所困。


  「行具足」,行就是修行,在你修行的時候,能圓滿一切行門,凡是講「具足」兩個字就是圓滿。「無畏具足」,「無畏具足」就是自信堅定,遇到什麼挫折,心無畏懼,意不顛倒,不會遇到挫折就退墮了。因爲信了佛之後,由於家庭的因緣,還有其他的障礙你就放下不信,但是你要善巧,「具足善巧智」就是這種關係。「覺悟具足」,「覺悟具足」就是對世間法經常生起覺悟心,不被世間法所迷,不被世間法所迷就是「覺悟具足」了。


  「云何得勝慧、第一慧」等十慧?慧是分別的意思,智是照了的意思。慧是能夠簡別,簡別什麼是惡,什麼是善。說到智,根本智就是修道的體,慧就是用,能簡別是非。勝慧就是超出世間,第一慧是超過二乘,簡別的時候,最上慧就超過權乘菩薩。「最勝慧」就是佛果上的慧,最殊勝的慧就是「勝慧」、「無量慧」,慧是沒有份量的,不能衡量慧的大小,「無量」就是沒有份量的意思。「無數慧」,慧也不是有個數量,而一百是多,十個就是少,這是無量的意思。「不思議慧」,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心裡想,想不到;語言論,論不到。思,就是意念思惟;議就是口裡辯論;不思議就是不能用世間的知識,世間的聰明,如世智辯聰等。


  「無與等慧」,沒有能與它相等的智慧。「不可量慧」也與前面那個「無量慧」,稍有區別,不是比較的,這個慧不用比較的。「不可說慧」,那麼就是說證了才知道,唯證方知。這十種慧,在這個問答當中,後面的答,就是互相的辯論,才能懂得這個義理。這是辯論,誰跟誰辯論呢?智首菩薩跟文殊師利菩薩辯論,其實智首菩薩是明白的,因爲我們未來的這些衆生不能明白所以才發起的,讓我們認識。對我們來說,我們學他的時候就是我們想得到,怎麼才能得到?文殊菩薩告訴你的,就是修行的方法,得到以上這個方法,有淺有深。我們最初得到的時候淺一點,以後就逐漸的深入了。以下我們講修行力的功德。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