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文
問曰:上說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覺為根,未審無明之心,以何為根?
這題目已經問到很深的層次,他問:我們那真如的佛性,一切的功德都是因為覺,覺悟的心和省察才是根本,那現在又反過來問了,我們未審無明之心,以什麼為根呢?就是包覆在外的六根塵又是以什麼為根呢?這就問到很精要的層次裡。
答曰:無明之心,雖有八萬四千煩惱情欲,及恆河沙眾惡,皆因三毒以為根本。
前面講我們真如佛性,一切的功德,一定要有覺察之力來當根本。好,那個沒有審查的無明染心,是以什麼為根?就是被無明給染濁的,即使那八萬四千煩惱的情欲跟恆河沙的眾惡,也都是以貪瞋癡這三毒為根。晚上回去想一想,一切的問題皆歸根於貪瞋癡而已,你有所求就是貪,沒有智慧、煩惱一大堆就是愚癡,你有忌妒心,人家會而你不會就忌妒,那就是瞋,都是這三心才產生了所有的問 題,歸根究底就是這三心。
所以這三心叫它不起作用就圓滿。佛法,就是把宇宙所有的大小事終歸縮到你心的問題。科學家把小事放大到無限大,一小細菌他可以搞出一篇大道理一直衍生,人就是這樣無明的去追求一些找不出根本的問題,佛早就把問題找出來了,問題就出在你心裡的貪瞋癡無明裡。佛把大事縮小,科學家把小事放大,看到這裡,你要怎麼做?你現在就參剛剛講的這些。你要成佛就趕快把大事縮小,算了,算了這不就了了嗎?好,什麼都算了,好,不要緊,那這不就了了!哈哈哈……對不對!大事縮小,好,好好,就了了。
我這身體生了些皮膚病你越用藥治它,越治就越對待,越對待就越沒完沒了。你不治它,要怎麼樣就隨它去,管它的,癢就抓一抓,忍…就過去了,你越用藥抹它越跟它對待,問題就更多啊!把事縮小不要管它,事情就過了。你不結束,越管事情越多、越細,想想看有沒有道理?你越管事情越多,越不管事情越少,你管的越多就越累,管的越少當然就輕鬆自在。
其三毒者,貪瞋癡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諸惡。
我們所有的惡業根本都來自於這三毒心。基本上能夠到人道來的,保你一定三餐可吃,只是吃好吃壞而已,能夠到人道代表過去生都具足守五戒,才能到人道來投胎,在人道你基本功德具足。那生在非洲那些困苦的國度裡,是他種了惡的因,他在人道裡要受那個果報,吃不飽 ……等等。所以能生在東土,就代表具足了大乘心,你才可以在這東土學到智慧,東土裡每一個人都有智慧、聰明,問題就在聰明,問題就在怎麼樣審視自己,把心抓回來審視自己。
猶如大樹,根雖是一,所生枝葉其數無邊。
你有三毒之心,所生出來的惡業就一大堆啊!三毒心若沒有了,你的心無染,心不生出就截斷了,你的心不動,相上跟眾生來來去去,但你的心還是靜止的,這就可以捨掉一切諸業。
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諸惡業百千萬億,倍過於前,不可為喻。
一件事情落在三心裡面,一而十、十而百,沒完沒了,那都是從這 裡來的。所以你了了,省了事,佛堂門前的對聯:「有本事,惹了事,惹了事變成沒本事;沒本事,省了事,省了事才是真本事。」這就告訴你,你省了事之後就不會衍生很多問題,若你要一直去探究,那問題就沒完沒了,你繼續去探究吧!探究到最後還是一場空啊!
天月這幾天就有感受,她的朋友一天到晚管兒子那麼緊,她兒子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她一死,一切空空又能怎麼樣呢?所以境界來了,一刺激,你就入法,就想通了。不然你再去斤斤計較,還是沒完沒了,沒有停止的一天。所以佛是業盡情空,業盡了情空了,這就慢慢的退、慢慢的退,退到無所退。記得剛從池上回屏東時,到南投李老師家,他們夫妻請我吃齋飯在聊天的過程中,師母說:「你現在是以退為進。」我這麼答:「現在只退不進。」為什麼只退不進?自己就讓這進徹底的了了,你若再有一個進,還是落在六道裡面。
讓心徹底的退、退、退,退到如來藏體裡面,才有這麼一首偈:「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就在講這個道理。什麼都退、什麼都退,原來就是要往如來藏心裡面退,那才是向前。過去我們不曉得,怕吃虧,現在知道吃虧原來是佔便宜,讓人家,什麼都好。就因為看得遠,你學佛就是要看得遠,看到未來,那就可以吞得下去。我現在暫時不跟你爭,就是我能看清楚,將來你要還我的,不要怕,跑不掉的。這樣你就能退讓,就不計較了嘛!看遠一點你就能放的下。
如是三毒心,於本體中,應現六根,亦名六賊,即六識也。
原來我們這三毒之心,在我們這心體裡,它圍繞在我們如來藏周圍,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眼睛想要看好看的,嘴巴想要吃好的,觸塵想要細的、感覺好的、舒服的,越講究的東西就越細,都是人的物欲而來,那就一直生出來,然後就把我們的真心障礙著,所以在佛教裡才把六根講成六賊,我們被六賊所害啊!我才經常這麼說,我們被誰給騙了?被自己。被自己的六根對六塵所騙了。它讓我們墮落到無窮無盡的深淵裡面。
由此六識,出入諸根,貪著萬境,能成惡業,障真如體,故名六賊。
所以我們被自己所騙,不要怪別人要怪自己,我們被自己的六根六塵所騙,而把真如體給障礙了。
一切眾生,由此三毒六賊,惑亂身心,沈沒生死,輪迴六趣,受諸苦惱;猶如江河,因小泉源,涓流不絕,乃能彌漫,波濤萬里。
就因為有這三毒六賊把我們的心給迷在裡面,不曉得這生死,所以輪迴在六趣裡,我們經常講六道,或者是講六趣,事實上要把它細講,可以說這些名詞都是相通的,但認真的說是六道五趣。
經常講有天人、人、畜牲、鬼、地獄、阿修羅,天有阿修羅、人也有阿修羅、畜牲也有阿修羅、鬼也有阿修羅、地獄也有阿修羅,阿修羅在五趣不同的地方,阿修羅不是單獨的一道,在天、人、畜、鬼、地獄裡面都有阿修羅。天上有阿修羅,人也有阿修羅,那些地痞流氓、警察都是阿修羅,有鬥爭的性,所以不要爭心,就不會落在阿修羅裡面。
畜牲裡的阿修羅,像牛,牛有角,有角就是有爭心,有爭心就是阿修羅。有人說牛吃草,他不曉得牛也是阿修羅。吃素不代表怎麼樣,不要落在那種無明裡。老虎獅子也是畜牲裡的阿修羅,牠有爭的心。人就是要把爭的心去除,所以宣化上人的六大宗旨裡面,「不爭」,第一個你就不落在阿修羅裡面。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妄語、不邪淫,守住六大宗旨就可免入三惡道。
我們受諸苦惱,就好像江河都是從小水滴開始。涓流不絕,涓就是綿延的意思,綿延流下就能成為盛大。它可以彌漫像波濤萬里一樣流到海裡,都是從一小滴而來。我們就要從心的根本把它截斷之後,就全部都斷了啊!這裡就比喻我們的心一旦生出一個念頭,種種的無明煩惱便會無窮無盡的衍生出來,就等於我們說一個謊,就要講很多個謊來圓謊,意思是一樣的。
若復有人斷其本源,即眾流皆息。求解脫者,能轉三毒為三聚淨戒,
我們要是能夠把貪瞋癡的根本斷了,這些惡業就沒有了,就截斷了,永遠的熄滅了,所以你想要成佛道,一定要讓自己的心徹底的清淨,才可以讓貪瞋癡的心不起來。
轉六賊為六波羅蜜,自然永離一切諸苦。
大乘佛法裡,布施波羅蜜,布施就可截斷貪心,一個人有布施的心,貪則減少。一個人學禪定,在六波羅蜜裡有禪定就有定的功夫,有定的功夫就不會急躁啊!貪減少了,瞋也沒有了。你學般若有智慧,有智慧不愚痴,不愚痴就不會憎恨,不憎恨不是把貪瞋癡給滅了嘛?所以六波羅蜜就有了這些智慧,你就可以把貪瞋癡全部截斷了。大乘佛法就是學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六波羅蜜就是在治你的貪瞋癡。學佛法把這個道理通達了,你還要盲修瞎鍊幹什麼?你平常就就在修行了,為什麼一定要在佛堂上才是修行呢?你日常生活廿四小時就在修行了嘛!今天法界衛星來訪問我生活跟佛法的關係,我說生活跟佛法事實上是一不是二,你的生活就在修行,你不是來佛堂才在修行,待人接物就在修行,修你的心不要落在貪瞋癡裡面,貪瞋癡沒有了就成佛了。
鬼神通什麼的,那都是怪力亂神,都是盲修瞎鍊。心清淨,唯有這樣就成佛了。你去外面闖啊!去感應啊!那都沒有用的,都是短時間的,沒有辦法了義啊!就差在沒有了義,佛教是最了義、最徹底、最究竟的,不生旁枝出來,你心斷了,旁枝就不會竄出來,這了義才是最重要的。
弟子 ……
師父:貴在於心,身口意來自於你的心,你的心滅了,貪瞋癡就不起,雖然我們難免會有習性,而且習性難改,那就徹底的把貪瞋癡的心慢慢減少,減少到最後就沒有了。所以從貪瞋癡慢慢的把它減掉,過去要求的多,現在就少一點,慢慢的截斷啊!所以就在於這六波羅蜜,很重要的,把它轉成慧就可以截斷一切。過去有的你自然就有,你不求也會有的,不要求,讓一切自然,人家有的我們不要忌妒,你現在作有的因,那將來就會有。徹底的明白這個道理。不會去貪了,你把道理了解,貪也沒有用,貪不到,所以很自在的過生活。
弟子 …… 像不小心被別人給傷害,那應該是誰 ……
師父:當然是、當然是,就因為人跟人之間的互相對待,所以才會來來去去、沒完沒了。人家這麼樣對待,你可以去更正他嗎?你一更正又惹事了,所以只有忍一條路,問題就在這裡。別人是別人的事,我們自己是我們的事,忍就忍在這裡,不要糾正對方,知道就好了。這個很難,難就難在我們都看到別人,沒有看到自己,所以才要有覺性。是兩面的,不是單體。
弟子 ……
師父:對啦對啦!根本上就是把貪瞋癡的心減少了,那就影響身口意,根本還是在心,心淡了,身口意也就會淡,也不會跟著人家衝著對待,心慢慢學柔,就可以了達一切。柔就是這麼重要,所以上善若水,柔了之後變成遲鈍一點比較遲鈍有什麼好處?就是不會那麼快一下子就傷到人,有時候我講話笨笨的。這笨笨的就是考慮不隨便答覆你。
佛教一切都在表法,上課之前點香也是表法,表薰習,每一個禮拜開講之前,先把檀香點著讓它薰,這薰就是薰習,各位每個禮拜來薰習薰習,薰習久了,身上就有檀香的味道,那檀香的味道就表得智慧,慢慢就可以跟上聖賢,就是在表薰習的法。我們為什麼要把每一法的過程給各位來說明,就是讓各位明白,做個明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