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長明燈者:即正覺心也
又長明燈者:即正覺心也

又長明燈者:即正覺心也



Bg m31

又長明燈者:即正覺心也,

  你看現在有很多寺廟,甚至於宮廟也 學佛教點長明燈。其實真正點長明燈的意思不是點那一盞燈,而是在點你的心燈啊!所以我也經常跟諸位說,佛前為什麼要點燈?點燈是要我們學習燈所表的智慧力。


  在陰暗的娑婆世界裡面,我們有很多的顛倒妄想,唯有把智慧燈點亮,它才可以照亮我們百千萬億劫的顛倒想,我們剛剛講楞嚴咒可以銷我億劫顛倒想,你要是有智慧的話。


  所以,在佛教裡點燈,那只是一個形式上的權宜方法,而不是代表你點那燈就會有智慧,這不能劃等號。你發心來點油燈,代表你將來會受智慧果報,那是將來;你現在也要發心去看經、去讀經,這個發心能夠帶動你在將來能讀經。這個發心是有因果關係,如果你永遠不讀經也就沒有智慧。所以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就是這樣。


以覺明了,喻之為燈;是故一切求解脫者,以身為燈臺,心為燈炷,增諸戒行,以為添油;智慧明達,喻如燈火。

  覺明就是能夠用智慧去破除無明,將此喻之為燃燈。我們學佛法的人,你一定要怎麼樣?把我們這身體當成燈台,心當成燈炷。增諸戒行以為添油,就是你那清淨的行為如同添進燈裏的油,這油一添下,燈就可照耀,慢慢經由這個過程就會有智慧。等你智慧明達之後,就可以照亮一切無明。


當燃如是真正覺燈,照破一切無明癡暗,能以此法,轉相開示,即是一燈燃百千燈,以燈續然,然燈無盡,故號長明。

  這裡就解釋得清清楚楚,不是點那一盞燈就可以讓你光明。就譬如說,我們學佛懂了因果之後,我請問你,還要安太歲嗎?一切善惡、禍福都是自己種的因緣果報,還需要安太歲嗎?不需要了嘛!壞也是你自己做的,好也是你自己做的,誰管啊!所以安太歲這種信仰習俗就不攻自破。


  從祖師論裡很多的印證開導我們的智慧。現在啊!很顛倒,怎麼樣顛倒?宮廟學佛寺,佛寺學宮廟,現在寺院也把宮廟安太歲那一套學過去,而那些宮廟則學佛教點長明燈,反正可以撈到錢的就學,現在就是不分了,以利益為主。


  長明燈是在點我們的心燈,你心燈亮有智慧了就能夠長明。所以學佛就在學慧,這很重要,有智慧了,不了義的語言文字你一聽就有擇法眼:那個不對!安太歲這個不對,沒有安太歲這事。喔!五百塊就可以保你平安,那你還要買保險幹什麼?對不對!在世間法上安太歲可以保大家都沒事,那保險做什麼,安太歲只要五百塊不是更便宜,所以道理上不通達,我們學佛就是要把道理講得圓滿,能夠通達。


過去有佛,名曰然燈,
義亦如是。

  釋迦摩尼佛之前有一位燃燈佛,他的意義就是在講這個,就是長明的意思。我們人有了智慧就能夠長明,所以佛教處處都在表「光」,光也就是智慧,所謂佛光普照,處都是表智慧。


愚癡眾生,不會如來方便之說,專行虛妄,執著有為。遂燃世間蘇油之燈,以照空室,乃稱依教,豈不謬乎!

  我們這些愚癡的眾生,不去了解如來方便之說,也都沒有體會到它的本意,反而專行那些虛妄之事,就執著在有為裡。你自己不讀書也不看經,寄望著點那一盞長明燈就會有智慧?那是不可能的,還是要自己用功啊!那點燈只是一個表法。所以我們一味的追逐這世間的酥油之燈,以為這樣就可以照空室,還說:「我這樣做是依教奉行。」豈不謬乎?謬就是錯誤的意思,這樣你就錯了,點燈只是在表法,表我們要用智慧來破一切的煩惱跟無明。


所以者何?
佛放眉間一毫相光,

  他這裡說,佛在眉間它可以放一毫相光,這是代表我們那如來藏光,所以我們早上誦那〈楞嚴咒〉,誦到「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現。」處處都在講這光,眉間這光就是如來藏性,它「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咒」就是從法身裡講到一切的實相。所有的經、所有的咒,處處都在暗示你。譬如說我們誦到「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整個〈楞嚴咒〉的重點就在講這「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這 “舜若多性” 翻譯過來叫做「虛空神」,虛空神就是空性的意思,這裡在表的就是空性,這宇宙的實相就是一切都是空性,是可以銷亡的,銷亡就是會過去的。


  “爍迦羅心” 就是「楞嚴王堅固」的意思,堅固的心,哪一個堅固的心?我們有兩種心;一是真心,真心就是如來藏,就是堅固的心,它永遠不會壞,另一是妄想心,那是會生滅的,生滅的是虛妄的心,不是爍迦羅心。


  整個楞嚴咒開宗就直接跟你講「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就是明心見性,這是我們學佛的重點。舜若多性可銷亡,就是所有一切實相都是空性,可以銷亡都是會過去的。爍迦羅心無動轉,就是這真心是堅固不動的。你看「妙湛總持不動尊」直接就點出那不動心,是可以永遠的不動。


  佛像的頭頂上都有肉髻,那肉髻就是在表你若沒有執著妄想,你的法身就可以從這裡出頂。這一出頂就是毫光,所以佛放眉間一毫相光,你那如來藏本身就是毫光,佛法裡處處都在表你那心的光在楞嚴咒更清楚的點出來。


  將來有因緣,我們再把楞嚴咒從頭到尾講給各位聽,這樣就更能了解,喔!這宇宙的實相原來都在楞嚴咒裡面,它有五會,管理著五大魔軍,一切的表法都在這楞嚴咒裡。所以佛放眉間一毫相光就是在表佛的法身如來光,那個光明一現出來,就有很多很多的智慧在裡面。


上能照萬八千世界,豈假如是蘇油之燈,以為利益。


  意思就是說那法身可以盡虛空遍法界,光光相照。豈假如是酥油之燈,哪是世間的油燈一點點亮光可以比擬的呢?蘇油光怎麼可以媲美佛光呢?根本是不能去相比較的。所以我們也不要以為在佛前供盞燈就會得到利益。


審察斯理,應不然乎!

  我們應該要去了解一切一切的經藏,它裡面的意義在哪裡,審察斯理就是要知道它的道理在哪裡。佛法所表的一切都有它的道理,就比如說,為什麼說法者要坐高位?它在表一個尊貴,讓學法的眾生謙卑下來,法才可以入心,並不是佛要表那高高在上的心。而是要讓眾生謙卑下來,一謙下來聽法才可以得到法義。不然,你裝得滿滿的,講什麼法你都聽不下,所以聽法、學法需要下心。


  才有一句話說「學佛無它,下心而已。」你下了心,就可以得到真正的法義,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就是在講這道理。我們學佛一定要了解,一切都是表法,處處都在表法,我把《心經》懂了之後,我發覺太多人迷在心經的相裡面。《心經》是開悟人的境界,而不是你去念它,它就會保佑你。所有的經咒都是一樣,都是在讓你開智慧,叫你要深入悟出它的道理,而不是在那裡盲修瞎鍊。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