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解說

高僧大德為法傳,循循善誘解佛說,但願世人多修學,生死無罣礙指日可待。
Page 2

經文解說

高僧大德為法傳,循循善誘解佛說,但願世人多修學,生死無罣礙指日可待。
Page 2
書籍搜尋
書籍分類
書籍分類
共找到 11 本書
排序:

  大師講圓頓一乘教的〈圓覺經〉理明而意達,雖是文言更顯其文字練達,稍有閱讀經典經驗者,當不難暸解大師之解說,雖不似現代白話講解或多所引據那麼淺白,大師以直接指出經文要意為主,但如真要領略經文三分義,恐也要由禪定而生真智,方能有所獲;而非僅在文字義上的理解,佛法的究竟是 “解”、“行” 並重為修持之方。

  所謂了義(勝諦)的〈華嚴經〉,是世尊成佛最先開講的法會,與會者主要對象是菩薩等級,其餘共襄盛舉者雖有聽聞卻如啞羊,由此可知此會是凡夫難解,因為會中所言是佛的果德,菩薩聽了如沐春風,你我凡夫恐就難明深義。

  夢參老和尚深知末法大衆心性,發心學佛非易,能真切信願不偏執者凡幾,所以開講〈淨行品〉,以祈大衆於深似海的〈華嚴經〉從中提取三卷並依漸次講解,讓大衆有機可入、可知佛的富貴,雖說薄地凡夫信心難堅、解行深淺不一,但老法師仍是無有厭倦諄諄教誨。

  老法師以淺顯詞語配合經文逐個講解舉例,並階段性再總結提示以加深聽聞者的印象,所以對想要一窺華嚴重重無盡的堂奧者提供一方便門。

(封面文字):修行達到真正成就,不僅不可思議,而且是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是心量與思惟的無限開展……。十個廣大行願,十個踏踏實實的修行方法,一步一步,助我們邁向解脫!

  現代人學佛不是時髦,因為趕時尚很難學佛到入味;佛說法是應機,一展開就是三藏十二部,如果您是半路入門,您就要會速讀,還不一定讀得完,即使讀完也要懂得理趣,否則可能只是跟佛結個善緣罷了!所以佛法的學習是講次第;淨空老法師講述此部經旨甚明,學佛首要有自省能力,於文中老法師講 “學佛犯了嚴重的過失,自己不曉得,還以為將來一定能往生。若臨命終時,業障現前,問題就非常嚴重。” ,所以最基本的學佛態度就是時時反觀自照 。

  白雲禪師,是近代禪師,講解很多「般若」經典,其文簡白直述,讓看不到摸不著的 “智慧” 有一可揣摩的比喻,能夠提供很多欲求智慧的行者,把抽象且深冷的「般若」令大衆有著力的思唯之處。

下面簡介文字,摘錄自 “千佛山雜誌”

  心經頭一個 “觀"字,如何去觀?就是指深入去看,必須從「行深」開始,先去認識這個有相而後去行,依於擁有的知識經驗與佛陀的道理方法,運用想行之間的間隔去研究、分析、認識,才不會無明迷惑地去行識,其結果就是「有」的突破;突破後,還是不斷地去觀,一次又一次的調適修正後的「深行」,由粗至細慢慢地深入去認識,再突破不同的有而顯現無或不一定的結果,進入不同層次的空境。因此,在觀的過程,每一個人所表現的修養層次和境界深淺,都有所差別。

  此經當機者是大菩薩,不言自明即是有甚深密意,

  此書分一、二冊,師父慈悲解說經文,看似逐句而略解說,但到重點處,唯恐學人不解前面經文的要義,仍會以較大篇幅作統整前段經文義理,所謂 “深意” 本就不易言傳,很多時候還是要由學人智開意解,師父於文字講解上,也無冗詞贅句,所以師父對此部經解說字詞用意,更可提供大眾提示與理解,有助於智慧性經典的修學。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