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了義(勝諦)的〈華嚴經〉,是世尊成佛最先開講的法會,與會者主要對象是菩薩等級,其餘共襄盛舉者雖有聽聞卻如啞羊,由此可知此會是凡夫難解,因為會中所言是佛的果德,菩薩聽了如沐春風,你我凡夫恐就難明深義。
夢參老和尚深知末法大衆心性,發心學佛非易,能真切信願不偏執者凡幾,所以開講〈淨行品〉,以祈大衆於深似海的〈華嚴經〉從中提取三卷並依漸次講解,讓大衆有機可入、可知佛的富貴,雖說薄地凡夫信心難堅、解行深淺不一,但老法師仍是無有厭倦諄諄教誨。
老法師以淺顯詞語配合經文逐個講解舉例,並階段性再總結提示以加深聽聞者的印象,所以對想要一窺華嚴重重無盡的堂奧者提供一方便門。
(封面文字):修行達到真正成就,不僅不可思議,而且是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是心量與思惟的無限開展……。十個廣大行願,十個踏踏實實的修行方法,一步一步,助我們邁向解脫!
這本是2025年出版,而由 淨空老法師演講「華嚴經講記」中所整理出,所以是「華嚴經」內容為起點,而老法師以很淺白的講解了「華嚴經」中 “懺悔” 之因由。
舉凡學佛者,皆知要懺悔,且更應該時時警惕自己,不希望自己續造身口意諸惡而難出離;但是一般人貪瞋癡三毒甚深,要不二過是不容易的,你我經常是 “慣犯” 因循苟且,老法師慈悲,以「華嚴經」的深廣角度,說明 “懺悔” 前因後果,以及修學淨土法門求出離的易行道,到唯善唯美的極樂世界修至成佛。
(擷取自書籍封底文)
大白傘蓋佛母為佛陀頂髻光明所化現,為釋迦牟尼佛的化身,誓願以佛頂寶蓋覆於一切眾生,守護眾生直至成佛。
在《佛說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中說,大白傘蓋佛母具足無邊威力,擁護眾生遠離一切傷害,並宣說了大白傘蓋佛母真言、心咒。如能一心受持,可獲得各種功德果報。在世間,能息滅各種災障,護佑我們身心泰然安穩,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舊業陳債來相惱害。有求福報、長壽者,速得願滿。本書清楚地解說大白傘蓋佛母的觀修次第、咒語及手印,並附有輔助修持觀想的插圖,方便讀者掌握修持心要,依循每個步驟來專一修習。
現代人學佛不是時髦,因為趕時尚很難學佛到入味;佛說法是應機,一展開就是三藏十二部,如果您是半路入門,您就要會速讀,還不一定讀得完,即使讀完也要懂得理趣,否則可能只是跟佛結個善緣罷了!所以佛法的學習是講次第;淨空老法師講述此部經旨甚明,學佛首要有自省能力,於文中老法師講 “學佛犯了嚴重的過失,自己不曉得,還以為將來一定能往生。若臨命終時,業障現前,問題就非常嚴重。” ,所以最基本的學佛態度就是時時反觀自照 。
白雲禪師,是近代禪師,講解很多「般若」經典,其文簡白直述,讓看不到摸不著的 “智慧” 有一可揣摩的比喻,能夠提供很多欲求智慧的行者,把抽象且深冷的「般若」令大衆有著力的思唯之處。
下面簡介文字,摘錄自 “千佛山雜誌”
心經頭一個 “觀"字,如何去觀?就是指深入去看,必須從「行深」開始,先去認識這個有相而後去行,依於擁有的知識經驗與佛陀的道理方法,運用想行之間的間隔去研究、分析、認識,才不會無明迷惑地去行識,其結果就是「有」的突破;突破後,還是不斷地去觀,一次又一次的調適修正後的「深行」,由粗至細慢慢地深入去認識,再突破不同的有而顯現無或不一定的結果,進入不同層次的空境。因此,在觀的過程,每一個人所表現的修養層次和境界深淺,都有所差別。

是以佛陀言教為基礎,高僧大德講演及身教之傳承,借由書籍文字與大眾教學相長的園地;恭敬謙卑為發心學習首要;願你、我是同學,同霑法雨,同登彼岸為禱。